【金融大师操盘总纲】
《呔!此山是我开!韭菜别跑,留下买路财!》:无论是“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还是扩大险资的比例,决策层的最终目标还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在评估此次提升险资投资比例新政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股市,否则,就真的可能陷入“散户别跑,留下买路财”的“恶意陷阱”当中! 而现实是,就在国常会和银保监会出台险资新政的同时,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表示,将会同在沪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围绕增强上海市重点产业、在线新经济、“两新一重”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融资服务网络,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在促进产业转型和民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尽管疫情突发,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资管计划注册量上半年实现增长,并且增幅不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合计注册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共计150只,规模2533亿元,注册数量同比增加45只,注册规模同比增长50.7%。 从保险资管非标人士处获悉,目前,随着出差解禁,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设立发行工作已恢复正常节奏。 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都是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这些计划设立后,募集资金都将投向实体项目。今年上半年,多只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向“两新一重”等的项目。 而这些才是“有关方面希望看到的‘正途’”!! 因此才有了《暴跌!“金融给实体‘让利1.5万亿’”的一种实践模式……》:决策层才说,“金融系统要给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这可不是商业银行一家的“活”!人家保险资金已经“领先一步”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资管计划注册量上半年实现增长,注册规模同比增长50.7%,募集资金都将投向实体项目。今年上半年,多只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向“两新一重”等的项目) 股市这边扩容是在加速,但部分热钱、杠杆资金“偷鸡摸狗”的事也没少干!否则,人家商业银行“自查”的时候,也不会抖搂出“部分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桥段,银保监会也不会“厉声”呵斥“严禁信贷资金入市”! 因此,不是什么“经济好了股市反而跌,而是‘为了经济将来更好’,股市就得‘克制自己爆炒、暴富’的欲望”!
热点聚焦
呔!此山是我开!韭菜别跑,留下买路财!
【研究员】:田文
结论:无论是“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还是扩大险资的比例,决策层的最终目标还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在评估此次险资新政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股市,否则,就真的可能陷入“散户别跑,留下买路财”的“恶意陷阱”当中! 而现实是,就在国常会和银保监会出台险资新政的同时,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表示,将会同在沪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围绕增强上海市重点产业、在线新经济、“两新一重”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融资服务网络,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在促进产业转型和民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尽管疫情突发,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资管计划注册量上半年实现增长,并且增幅不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合计注册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共计150只,规模2533亿元,注册数量同比增加45只,注册规模同比增长50.7%。 从保险资管非标人士处获悉,目前,随着出差解禁,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设立发行工作已恢复正常节奏。 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都是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这些计划设立后,募集资金都将投向实体项目。今年上半年,多只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向“两新一重”等的项目。 而这些才是“有关方面希望看到的‘正途’”!!
【博览财经分析】就在大彻大悟的股市小白捶胸顿足之际,利好又来了…… 上周,上证综指一周下跌5%,差不多回到了7月6日开盘的点位,整体的估值情况已经回落到历史64%的水平。 创业板指虽然跌幅同样较大,但由于前期涨幅巨大,经过一周下跌后跌幅为4.07%,处在7月9日开盘的点位上,估值历史水位93%,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被前掌门喻为“从未被高层‘如此关爱’”的大A,再次感受到雷霆雨露,好在一顿巴掌(楼市、酒市都不能炒)过后,红枣也如期而至(股市还是要炒一炒的,这个可以有,就是别“上头”),似乎是又在呼吁“韭菜别跑啊”…… 1)7月15日,国常会指出要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原先的政策规定,险资股权投资(一级市场)只能投资金融、养老、医疗、汽车等行业,这次放开行业限制,可能使高端制造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有望迎来险资的投资加码。 ps:国内险资股权投资规模目前接近2万亿,占险资总资产10%。 2)7月17日,银保监会制定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新规明确了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从10%到45%的八档监管比例。 原先险资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统一为30%,新规之后,偿付能力强的如中国平安(寿险部分)比例可以提升至45%,其他大部分险资公司投资比例都可以提升至35%。 ps:国内险资权益类资产总额为4.4万亿,占险资总资产22%(包括上述股权投资)。此前,所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的上限统一为30%。对于上市的优质险企来说,将有更大的资产投资运作空间,进一步提升业绩水平。 全行业截至2019年末的数据来看,91家财险公司中有61家偿付充足率达到250%以上,91家寿险公司中有25家偿付充足率在250%以上,这部分险资均满足提高权益类投资上限的条件。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万亿元,占比2.76%。 原有额度没用完,“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短期内难提升投资比例 但博览财经认为,险资政策放宽对资本市场而言,短期实质意义不大,最多能够起到稳定投资人预期的作用。 ◆一方面,目前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仅22%,原来30%的额度还没用完,现在提升额度没有实质意义。(就如同全面取消对QFII的额度限制一样,人家此前获批的3000亿美元额度也没用完,取消其投资额度上限,更多也就是表明了官方在内外压力之下,并没有改变“扩大开放”的政策态度,是一种“提高ZZ站位”的艺术)。 ◆另一方面,险资入场是需要严格风险测评的,短期内很难提升投资比例。 因此,博览财经认为,虽然说长远来看,提升险资投资限制将带来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但短期是信号大于实质。 毕竟上周市场刚刚经历暴涨暴跌,目前再次释放政策利好,目的还在于稳定市场预期。可以说这个消息偏中性。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险资对既有额度的使用也只有22.57%,这其中只有一半是用于股票市场投资的。再加上险资的资金运用期限虽然长,但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即使有部分增量资金入市,也不会加到当前市场的行情主线上,而是会考虑分红比较稳定的银行等周期股上,因此这个消息偏中性,并不算什么利好。 ◆更加值得玩味的是,踏准了今年“股债双涨”节奏的很多险资,已经“提前”完成全年的盈利任务,已经没有“刀口舔血”的积极性了…… 博览财经注意到,部分保险资管人士表示,由于今年行情不错,年头赚了一波债,股票也很好,年中的股市行情更是非常不错,所以年度任务基本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等市场波动幅度收敛,储备标的再度进场。 …… 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出于风险偏好和I9法则的考虑,保险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可能不会很快增加权益配置。当前时点发布此文件的可能更多表达了决策层对市场的呵护。从长期看,此次险资“提高股权投资比例”的“新政”会给股市带来一些增量资金。中国资本市场缺少一些机构投资者,从国际经验来看,机构投资者分为养老金、保险资金两大类。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市场化投资刚刚开始,因此保险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长期来看也是有帮助的。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则表示“主要考虑是在差异化监管基础上,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资权,提高监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常规的公开市场股票和基金的组合投资;二是通过股权投资计划、股权直投等形式投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非上市股权;三是长期股权投资持有的战略投资类资产及优先股等。后两类股权投资的本质是更接近固定收益投资,但在现行监管制度中却被视为权益类资产,导致公开市场股票投资占比不高,但权益类资产的额度却不够用。 更多“投入实体经济”,才是决策层的真正需要! 其自实,博览财经认为,无论是“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还是扩大险资的比例,决策层的最终目标还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在评估上述险资新政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股市,否则,就真的可能陷入“散户别跑,留下买路财”的“恶意陷阱”当中! 而现实是,就在国常会和银保监会出台上述新政的同时,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表示,将会同在沪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围绕增强上海市重点产业、在线新经济、“两新一重”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融资服务网络,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在促进产业转型和民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尽管疫情突发,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资管计划注册量上半年实现增长,并且增幅不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合计注册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共计150只,规模2533亿元,注册数量同比增加45只,注册规模同比增长50.7%。 从保险资管非标人士处获悉,目前,随着出差解禁,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设立发行工作已恢复正常节奏。 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都是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这些计划设立后,募集资金都将投向实体项目。今年上半年,多只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向“两新一重”等的项目。 而这些才是“有关方面希望看到的‘正途’”!!
焦点透视
不是“谁怕股市涨起来”!而是“有人太急于让股市涨起来”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稍早前,前掌门“适时”发出了“决策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的感慨,但这种“重视”就被市场当做助燃剂给“重用”了,于是乎就出现了“爆燃”的事故,以至于有资本市场的“名宿”大为愤慨——究竟“谁怕股市涨起来”?! 其实,暴涨或暴跌都不是高层想要的。“短期牛不如长期牛”,从国家层面来说,股市更应该是社会经济的助推剂,而不是某些人暴富的捷径。 管清友认为:“决策层一直很重视资本市场。尤其是近几年,涌入A股的资金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次股Z就能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想更有活力,离不开股市,也离不开间接融资。中央肯定希望股市行稳致远。但是,对于中央的重视,投资者也不要过分解读,比如认为中央想制造一个‘政策牛市’或‘国家牛市’什么的。” 沈建光认为,监管层此时“降温”非常及时,避免了重蹈2015“国家牛市”覆辙,防范过度杠杆资金进入股市,避免资金推升下的过度繁荣、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股市急涨急跌给实体经济带来重创。期待新一轮“国家牛市”的判断是不切实际的。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促进A股“长牛”而非“疯牛”或许更符合政策层期待。
【博览财经分析】如果说上周市场关心的还是“牛市来没来”,那本周市场关注点就变成了“牛市走没走”。 而在上周券商策略“看空”、“结构看多”和“全面看多”三大阵营的基础上,本周估计就剩下“明确看空”和“委婉看空”两大门派。 中信证券维持其看空观点,认为7月解禁规模年内最高,解禁股对应的动态估值水平达到86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安信证券也认为近期A股上涨过快,证券市场投资吸引力下降,并将市场评级从积极下调为中性。 除以上明确看空的两家券商外,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则规避了“跌”这个字,换了更加委婉的“上涨速率将回归正常”和“A股远期核心逻辑未变”等表述,提示投资者注意市场急涨后可能出现的调整。 一番暴涨暴跌,市场上的股神暂时消失,而段子手则活跃起来—— “当前股市的主要矛盾是有关方面‘希望股市慢慢涨,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政策诉求,与人民群众‘希望一夜暴富’之间的矛盾”。 话糙理不糙。 稍早前,前掌门“适时”发出了“决策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的感慨,但这种“重视”就被市场当做助燃剂给“重用”了,于是乎就出现了“爆燃”的事故,以至于有资本市场的“名宿”大为愤慨——究竟“谁怕股市涨起来”?! 其实,暴涨或暴跌都不是高层想要的。“短期牛不如长期牛”,从国家层面来说,股市更应该是社会经济的助推剂,而不是某些人暴富的捷径。 管清友也说:“决策层一直很重视资本市场。尤其是近几年,涌入A股的资金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次股Z就能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想更有活力,离不开股市,也离不开间接融资。决策层肯定希望股市行稳致远。但是,对于决策层的重视,投资者也不要过分解读,比如认为决策层想制造一个‘政策牛市’或‘国家牛市’什么的。” 的确,与彼时“4000点是牛市起点”推升牛市预期有所不同,面对本轮A股上涨,近期监管层频频传递出为牛市降温的信号,如证监会公布258家非法场外配资平台严查场外配资、银保监会表态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督促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等等。 在股指强势上涨、牛市预期点燃的背景下,监管层为何加大干预阻止“疯牛”? 沈建光认为,监管层此举非常及时,避免了重蹈2015“GJ牛市”覆辙,防范过度杠杆资金进入股市,避免资金推升下的过度繁荣、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股市急涨急跌给实体经济带来重创。 而从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承担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培育具有竞争力上市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增长等多重要务,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逆全球化与海外去中国化风险空前加大的背景下,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沈建光认为,期待新一轮“GJ牛市”的判断是不切实际的。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促进A股“长牛”而非“疯牛”或许更符合政策层期待。 尽管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而言,股票市场早已实现了风险自担,但与国外成熟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中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强调投资者保护,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总结2015年经验教训,避免大量投资者产生“GJ牛市、稳赚不赔”的假象十分必要。结合今年疫情冲击的特殊情景考虑,倘若低收入群体、低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大量进入股市,一旦投资出现损失,不仅自身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前各种逆全球化的思潮、去ZG化言论兴起,技术封锁、产业链转移、中概股审查等恶化了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未来鼓励创新发展是应对内外部冲击的根本办法,而通过资本市场发挥资金优化配置,积极打造科创版,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迈进,对于中国企业创新转型至关重要。 沈建光认为,本轮A股市场走出强劲牛市非常难得,是前期中国经济基本面恢复,流动性呵护、估值修复以及乐观预期推升下的共同结果。但应该警惕的是,股市上涨过快,“疯牛”再现。所幸,近期监管层及时出手,对于避免非理性资金推升下的过度繁荣,保护投资者利益十分必要。而从长远来看,走出中国股市急涨急跌的怪圈,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培育具有竞争力上市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增长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安信策略:牛市未完待续,风格将转向精耕细作 安信策略陈果、易斌今日发文认为,本周市场出现显著调整,展望后市,市场中期牛市趋势并未扭转,短期将先稳住阵脚,徐徐展开结构性行情,未来一个阶段,行情特征将从β回归α,市场风格将转向精耕细作,可关注中报超预期和高景气预期优质品种机会,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方向重点关注科技和周期成长股,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电子、白酒、建材、有色、化工等。 中信证券:7月下旬将进入一段平静期 预计三季度末启动的下一轮上行将更稳健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认为,7月以来市场在经历了狂热期、恐慌期后,从下旬开始,将进入一段平静期,可以主动寻找结构上的入场时机。前期波动并不改变A股中期上行的趋势,在经历了业绩验证和解禁高峰,以及海外疫情和中美分歧的破局之后,预计三季度末启动的下一轮上行将更稳健。 国盛证券策略团队:每一次极端的波动都是加仓机会。近期多重因素导致行情连续出现调整,但冲击都是短期的,事实证明每一次极端的波动都是加仓的机会。下半年包括基金、保险和外资等仍有望为市场带来万亿级别资金增量,成为支撑市场的重要基石,机会远大于风险。在短期的蓝筹暴动、均值回归后,市场仍将继续回归结构主线,科创、科技将是三季度最强主线。 券商:A股本周有望逐步止跌。从上周初冲击3500点,到全周结束险守3200点,上周上证综指的表现犹如过山车,市场情绪随之大起大落。在多位券商人士看来,A股向上趋势仍未发生变化,预计下周股指将逐步止跌,大消费和科技股依旧是值得关注的主线。 外资用真金白银对人民币资产投下信任票。国家外汇局17日公布的数据足以说明,外资用真金白银对人民币资产投了“信任票”。尽管近日股市出现震荡调整,本周北上资金小幅净流出,但应当看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各类境外投资者纷纷涌入,交易策略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股票市场波动的加大。这也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不必过于纠结于短期走势的调整。对外资来说,未来人民币资产仍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外资流入趋势还将持续。
暴跌!“金融给实体‘让利1.5万亿’”的一种实践模式……
【研究员】:田文
结论:决策层才说,“金融系统要给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这可不是商业银行一家的“活”!人家保险资金已经“领先一步”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资管计划注册量上半年实现增长,注册规模同比增长50.7%,募集资金都将投向实体项目。今年上半年,多只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向“两新一重”等的项目) 股市这边扩容是在加速,但部分热钱、杠杆资金“偷鸡摸狗”的事也没少干!否则,人家商业银行“自查”的时候,也不会抖搂出“部分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桥段,银保监会也不会“厉声”呵斥“严禁信贷资金入市”! 因此,不是什么“经济好了股市反而跌,而是‘为了经济将来更好’,股市就得‘克制自己爆炒、暴富’的欲望”!
【博览财经研报】此前,笔者曾经明确指出,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谁要是“偷吃”了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怎么吃的,就得怎么吐出来! 敬酒,抑或罚酒,你总得吃一杯! 没听明白吗? 决策层才说,“金融系统要给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 这可不是商业银行一家的“活”! 人家保险资金已经“领先一步”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资管计划注册量上半年实现增长,注册规模同比增长50.7%,募集资金都将投向实体项目。今年上半年,多只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向“两新一重”等的项目) 股市这边扩容是在加速,但部分热钱、杠杆资金“偷鸡摸狗”的事也没少干! 否则,人家商业银行“自查”的时候,也不会抖搂出“部分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桥段,银保监会也不会“厉声”呵斥“严禁信贷资金入市”! …… 所以说,不是什么“经济好了股市反而跌,而是‘为了经济将来更好’,股市就得‘克制自己爆炒、暴富’的欲望”! 那种“当前股市的主要矛盾是有关方面‘股市慢慢涨,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政策诉求,与人民群众‘希望一夜暴富’之间的矛盾”,当做段子讲讲可以,但这种迹象的一段露出苗头,有关方面是不会吝惜“出重拳、狠狠打”的…… 7月中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经济复苏,财政、货币已然“悄悄撤出阵地”! 4月以来中国景气度趋于回升,5月以来工业品价格回升,企业盈利逐步修复。 货币政策层面,2至4月确实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意图,但5月以来宽松力度就开始下降,债券市场逐渐产生“紧缩恐慌”,导致国债收益率趋于上升,截至7月上旬已上行超过50个基点。中国股债市场的两极分化,反映了经济改善之后货币政策再次回归谨慎。 与此同时,赤字率有所下降,财政刺激力度相对收敛—— 从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来看,财政政策仍然保持积极,资金缺口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债券和土地出让收入来补充。但二季度以来力度已经相对收敛,具体表现为赤字率和债务率的下降。 首先来看公共财政账户: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账户累计收入9.62万亿元,同比下降10.8%,相比1季度的-14.3%降幅收窄;支出11.64万亿元,同比下降5.8%(6月支出显著下降),相比1季度的-5.7%降幅有所扩大。再加上二季度名义GDP回升至25万亿(前值20.65万亿),使得上半年公共财政账户的真实赤字率降至4.4%(前值4.5%)。 再来看政府性基金账户: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账户收入3.15万亿元,同比下降1.0%,相比1季度的-12.0%明显收窄降幅;支出4.52万亿元,同比增加21.7%,相比1季度的4.6%显著扩张;目前收支差额相当于名义GDP的3.0%,相比1季度的3.5%有所下降。政府性基金账户中,上半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2.81万亿元,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54.3%,相比1季度的44.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最后来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上半年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49万亿元(其中专项债2.37万亿元),占上半年名义GDP的7.6%,相比1季度的7.8%有所下降。 而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来自宏观层面流动性的支持会“逐渐回归正常化”,这一层面的流动性,对股市、楼市炒作的“支撑效应”势必递减(但来自海外资金,国内居民的储蓄资金等流入股市的大方向,长期看不会改变,短期内则会因为股市的暴涨暴跌而变得“谨慎”,而楼市更多就剩下“刚需”了)。 中国在全球率先复苏,2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至3.2%,其中内外需均在好转。 未来中国经济仍会保持上行趋势(尽管上行斜率有所放缓),商品价格和企业利润趋于修复(且三季度供给侧冲击有所上升),同时也仍然领先于海外。 博览财经认为,从中长期看,大家不用担心股票牛市的终结,而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那些存在估值泡沫的水牛行业,而低估值又有盈利增长的蓝筹价值行业其实反而迎来了投资机会。 目前中国的工业经济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服务业也在迅速改善,甚至连跨省旅游、影院等高接触行业的限制性措施也在逐渐解除。 从今年3月份开始,最为领先的社融增速开始大幅回升,后续随着经济自主性需求的恢复,预计社融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到今年年底。历史经验显示,社融增速领先于中国经济1个季度左右,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经济有望明显复苏,而且这一轮经济复苏有望延续到2021年上半年。 利率上行、通胀预期回升,最受伤的都是高估值的行业 而对投资人来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社融和货币增速的回升,代表物价走势的PPI和核心CPI也将在今年下半年见底回升,这预示着新一轮通胀上行周期也将出现。 而经济和通胀的回升,意味着全社会回报率的重新上升,这也预示着中国利率将重新步入上行周期。 事实上,在08年之后中国经济曾经经历过3轮加杠杆周期,每一次都伴随着利率的重新上行。 而经济复苏的差异也体现在中美的债券市场上,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依然维持在0.62%的历史最低位,意味着市场预期其经济复苏乏力。而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从4月最低的2.5%升至当前的3%左右,意味着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出现了显著改善。 但是市场利率的回升,对于中国股市当中的部分行业并不是好消息。为何部分成长股行业出现了超过100倍的TTM市盈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利率下降,在4月份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创下2.5%的历史新低之后,部分人士甚至预期中国也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走向零利率,也只有零利率的预期,才能解释100倍TTM市盈率的合理性。但是事后来看,这个预期至少在现在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非但没有继续下降,反而回升到了3%左右。 因此,在7月16日以来受伤最严重的,其实都是高估值的行业。这其实也是中国A股在过去长期表现不佳的原因,虽然A股的盈利表现并不差,但是过高的存量和增量估值把盈利消耗殆尽,因而在利率的上行期,对高估值的行业要留一份谨慎。 而历史数据显示,在利率的上行期,金融等传统行业相对于科技等成长性行业的估值往往是提升的,原因在于中国科技股的行情主要靠估值提升,这需要利率下降的支持,因而利率上行期反而是金融等行业的表现会相对占优。 另外,中国股市过去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高估值的新股供应,长期降低了市场的投资价值。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新股供应集中在科技、医疗等行业,而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的新股供应占比极低,这意味着其不存在新增的估值泡沫问题。 因此,虽然大家看不上地产和金融等传统行业,但只要中国经济未来确定复苏,同时货币和融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其实地产和金融等行业的优质企业也有望实现类似幅度的利润增长,而且其低估值的下跌空间有限,加上还有3%左右的平均股息率,其实大概率会跑赢1.5%的银行存款利率和3-4%的银行理财收益率。
决策参考
宁德时代、立讯精密、中芯国际:下半年的“三叉戟”!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财经注意到,4月以来中国景气度趋于回升,5月以来工业品价格回升,企业盈利逐步修复,但5月以来宽松力度就开始下降,债券市场逐渐产生“紧缩恐慌”,导致国债收益率趋于上升,截至7月上旬已上行超过50个基点。中国股债市场的两极分化,反映了经济改善之后货币政策再次回归谨慎。与此同时,赤字率有所下降,财政刺激力度相对收敛。 对股市而言,单纯靠流动性幻象刺激的股市暴涨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是“比拼板凳深度”的下半年! 从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承担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培育具有竞争力上市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增长等多重要务,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仍然是资本市场中长期的“独角兽、现金牛”! 恰在此时,宁德时代、立讯精密、中芯国际相继登上“榜单”,成为下半年大资本追逐的目标……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财经注意到,4月以来中国景气度趋于回升,5月以来工业品价格回升,企业盈利逐步修复,但5月以来宽松力度就开始下降,债券市场逐渐产生“紧缩恐慌”,导致国债收益率趋于上升,截至7月上旬已上行超过50个基点。中国股债市场的两极分化,反映了经济改善之后货币政策再次回归谨慎。与此同时,赤字率有所下降,财政刺激力度相对收敛。 对股市而言,单纯靠流动性幻象刺激的股市暴涨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是“比拼板凳深度”的下半年! 从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承担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培育具有竞争力上市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增长等多重要务,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仍然是资本市场中长期的“独角兽、现金牛”! 恰在此时,宁德时代、立讯精密、中芯国际相继登上“榜单”,成为下半年大资本追逐的目标…… 7月17日,暗示一个新方向 7月17日晚间,立讯精密公告拟33亿元收购纬创两家子公司从而进入iPhone代工领域。同样发生在7月17日的还有宁德时代的定向增发申购结果。该股的增发申购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一是几乎没有打折。按定增新规,定增价格一般可以按20个交易日均价打8折,而该股申购报价日(2020年7月6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为163.81元/股,此次发行价格则为161元/股,相当于前述均价之98%,几乎没有打折。即使按最新收盘价计算,折价也不过20%左右。 二是参与者皆是豪门。本次定增吸引了38家国内外的投资者参与申购,既有UBS、JP摩根、高盛等国际巨头,也有嘉实、南方等国内公募基金,国泰君安、东方资管等国内资管巨头,还有高瓴资本、鸿商资本、葛卫东等私募巨头。 三是申购金额巨大。38个投资者累计申购金额近千亿元,最终九大机构瓜分了197亿元。报价低于161元的全部无效。 宁德时代定增火爆可能存在三大看点: 一是属于新能源车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了。除了技术不断进步,性能不断提高,配套逐步完善之外,国内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利好不断。7月15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行业层面,德国、法国、爱尔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边际向好,欧洲车企陆续公布电动化大战略,特斯拉股价及产业链远超预期。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一次革命,一种大趋势。 二是银行资金可能开始进入市场。2018年之后,银行层面的资金一直呆在利率债中,今年也是赚得钵满盆满。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2.5%之后,他们开始撤离。与此同时,这波资金也在思考下一个方向,而定向增发就是他们考虑的对象之一。宁德时代定增能够吸引超千亿定增,显然不完全是自有资金。这里面可能包括一些来自银行层面的劣后资金。后续随着定增市场的兴起,银行进来的钱可能会更多一些。 三是市场还是缺少好标的,龙头吸金效应或将进一步强化。宁德时代的确不错,行业前景也非常好,但其估值也并不算便宜,却引来如此多的资金追捧,多少还是超出市场的预期。这既说明市场上的好标的缺乏,也可能预示着龙头股的吸金效果会更为明显,更加强化。资金多仍然会在波动中向优质蓝筹、头部企业集中。 宁德时代定增遭疯抢,高瓴资本看重什么? 宁德时代7月17日晚间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募资总额197亿元。其中,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元,本田认购37亿元,珠海高瓴穗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定增发行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新晋成为宁德时代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27%。另一方面,本次募投项目也将大幅提升宁德时代的盈利空间,稳固其在动力电池领域中的地位。 公告显示,宁德时代本次定增发行共有38家投资者参与申购,总共申购金额超过千亿元,最终成功入围定增发行名单的只有9家。 根据GGII数据,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约71GWh,同比增长9.4%,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在新能源行业增速放缓,低端产能逐步出清的环境下,宁德时代凭借产品技术、客户资源、人才聚集、规模效应等多方面优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19年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32.5GWh,同比增长38.89%,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已经超过半壁江山。 目前,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和江铃等品牌车企以及蔚来、威马、小鹏等新兴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在海外市场进一步与宝马、丰田、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等国际车企品牌深化合作,获得其多个重要项目的定点,配套车型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上市。 北上资金大幅净买入立讯精密 北上资金上周净买入中国平安金额为最高,其次是立讯精密。立讯精密目前不但是中小板市值第一股,也是科技股中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从二季末重仓股看,偏股主动基金在二季度市场风格极度分化时,对持股做了较大调仓。据东方财富Choice,截至目前,立讯精密暂居偏股主动基金重仓股第一,二季度被增持近2.6亿元;与此同时,贵州茅台则屈居第二,二季度被减持逾1亿元。 立讯精密7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立讯精密及其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将出资33亿元人民币(约合4.72亿美元)全资收购纬创资通两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立讯精密将会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而未来的目标,可能是挑战富士康。 当前,纬创是仅有的三家iPhone代工制造商之一,规模小于和硕和富士康。该公司宣布,已同意以3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华东地区的两家子公司出售给立讯精密。 分析人士称,这笔交易对立讯精密来说是一次胜利。该公司生产从电缆、充电器到天线的配件和零部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AirPods无线耳机制造商。AirPods这项利润丰厚的业务帮助立讯精密成为2019年亚洲股市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与此同时,苹果也在积极寻找中国大陆的合作伙伴。 纬创的一位代表称,出售给立讯精密的昆山工厂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联网设备。将来,纬创将把其中一些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其他地区。 对于这笔交易,有分析人士称:收购纬创的iPhone业务部门后,立讯精密如今成为了iPhone的组装厂商,这将首先对和硕在中国的iPhone业务构成威胁。 据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希望通过扶持立讯精密来挑战富士康当前在iPhone代工上的龙头地位。但就目前来看,立讯精密据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纬创目前代工的iPhone主要是相对老旧的版本,无论从型号代差还是生产规模上都远远不及富士康。 广发证券科技分析师蒲得宇表示,立讯精密将首先对和硕在大陆的iPhone业务造成冲击。 国盛证券:成长逻辑清晰,继续看好立讯精密。国盛证券盛郑震湘评论称,立讯无论是在Airpods,watch等消费电子领域,还是通信、数据中心、工业及汽车电子市场,都有很好的布局和前景: 立讯作为Airpods的主要供应商(60%~70%份额),随着airpods销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良率效率的提升,公司有望迎来显著的营收以及利润增加。公司今年切入watch的组装,在新机种份额有望达到50%的份额,SIP进展顺利,将为公司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公司在通信和汽车的长线业务取得进展。公司多年来在通信、数据中心、工业及汽车电子市场提前布局的产品,也成为公司发展和业绩贡献新动力。 通信业务全面布局有线、无线和光模块业务,已经在海外几家主力设备客户中取得积极进展。公司5G基站用滤波器产品已有部分产品小批量出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国内客户新产品线进展顺利。随着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国内外客户逐渐导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中芯国际“途漫漫”:这个价值,无法估量!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吞金兽”中芯国际正成为A股新坐标。 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开盘大涨246%,近6000亿元的总市值一举问鼎科创板企业总市值的榜首,成交额跻身A股历史第四。 截至7月17日收盘,中芯国际总市值为5714.37亿元。 就在同一天,台积电正式对外宣布,受美国5月发布的限制措施影响,公司自今年9月14日之后将无法对华为继续供货。 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策略主导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国不断加强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的技术封锁力度,此时的中芯国际被市场寄予厚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7月,科创板上市和拟上市的芯片企业高达20家,然而从事芯片制造中晶圆代工环节的只有中芯国际一家。 芯片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其中,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所在的芯片制造中的晶圆代工环节,是目前中国大陆芯片产业链上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因此,无论是出于华为的需要,还是为了国家战略,中芯国际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中信证券原高级副总裁张孝荣表示,中芯国际存在的意义,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中国企业。它是我们国家芯片产业的希望所在,是高科技对抗的核心企业之一,这个价值,无法估量。 国信证券也认为,中芯国际比贵州茅台更珍贵。从可替代性来讲,中芯国际与贵州茅台一样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相同资产在不同市场有不同价格,所以,科创板的中芯国际的估值超过台积电也是有可能的。 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是,近日中科院宣布已经突破5纳米光刻技术,中芯国际也已经研制出接近7纳米的N+1代生产工艺,年底将有限量产,这给芯片国产化又带来了一丝曙光。 张孝荣称,现在正是国产芯片发展的绝佳战略期。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代工龙头,具备串联及带动封测、芯片设计等整个产业链的潜力。“根据国家基金规划,投资方向将重点放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芯片制造及上游设备领域。这些领域,也正是中芯国际的上下游。” 在业内人士看来,存在机遇的同时,中芯国际无疑也面临着挑战。张孝荣称,中芯国际的体量,大约是台积电的1/10,两者相比差距较大。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芯片产业发展经验来看,“集中资源办大事”是推动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