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核酸检测”:咽拭子入喉,股市再遭波折》:隔夜,欧美股市再次大幅下戳,美油更是爆出“历史新低”;虽然川建国同志和他的欧洲小伙伴,都急于“重启经济”,且所谓的“数据显示‘确诊病例’增速有所下降”,但如此急切的“放开”,究竟会否遭遇病毒的“反噬”,还是让市场“提心吊胆”…… 而在国内,金稳委10天内2次开会,均涉及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也在逐步“落地”,而A股市场的预期则逐渐从3月底以来政策加速期的“野望”,转为对“政策落实效力”的“检验”; 与此相对应,4月中下旬的行情走势也将根据这种“检验期”的情况予以反馈,短期看,受到国内外疫情反复,以及经济现状尚未明显改善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外行情都存在反复的风险! 也因此,笔者再次强调,对短线投资人而言,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尤其是那些在3月已经“抄底、建仓”的投资人,还是得学会“守住绝对收益”,别把收益预期“做得太高”! 至于中长线投资人嘛,不管风吹浪打,慢慢买…… 《“政策底”到“市场底”,反复“磨底”、慢慢捡筹》:金稳委在10天内2次聚焦资本市场,反映出高层对“直接融资”的关注! 4月8日,政治局再次开会(这已经是3个月内第9次相关会议)部署“WH解封”之后的防疫与经济发展工作,释放“更加积极的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 同样在4月9日召开的金稳委会议,则再次强调“解除‘不必要的约束’,提高市场活跃性”! 而在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认真研判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并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 博览财经认为,“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3月底以来A股之所以能够实现“小反弹”,关键就在于决策层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也因此博览财经才认为“政策底”已经出现,而估值底也就在“附近”,缺的是市场自己“走出”市场底! 虽然笔者也难以确定“市场底”究竟“路在何方”,但对那些“不计较短期账面收益”的长线投资人而言,现在就是“慢慢吸筹”的“好时机”!
博览视点
4月中旬“核酸检测”:咽拭子入喉,股市再遭波折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政策在逐步“落地”,而A股市场的预期则逐渐从3月底以来政策加速期的“野望”,转为对“政策落实效力”的“检验”; 与此相对应,4月中下旬的行情走势也将根据这种“检验期”的情况予以反馈,短期看,受到国内外疫情反复,以及经济现状尚未明显改善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外行情都存在反复的风险! 也因此,笔者再次强调,对短线投资人而言,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尤其是那些在3月已经“抄底、建仓”的投资人,还是得学会“守住绝对收益”,别把收益预期“做得太高”! 至于中长线投资人嘛,不管风吹浪打,慢慢买……
【博览财经研报】欧美股市再次回落,美油更是爆出“历史新低”;虽然川建国同志和他的欧洲小伙伴,都急于“重启经济”,且所谓的“数据显示‘确诊病例’增速有所下降”,但如此急切的“放开”,究竟会否遭遇病毒的“反噬”,还是让市场“提心吊胆”…… 数据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63万,但特朗普称,数据暗示美国已经渡过(新冠肺炎)新增病例的高峰期,将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重启经济的新指引。 而欧洲各国也为取消因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封锁措施以便让经济逐步重启; 但经济数据的急剧萎缩仍然为欧美股市带来压力—— 截止收盘,美股全线收跌,道指跌幅1.86%,跌幅近450点;标普500跌幅2.20%;纳斯达克指数跌幅1.44%;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为3.32%;德国DAX 30指数下跌4.09%;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50%;法国CAC 40指数下跌3.97%。意大利富时MIB指数也下跌4.49%。 纽约原油期货下跌1.2%报19.87美元,创2002年2月以来新低,此前一度跌至19.21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重挫6.6%报27.69美元,创4月1日以来新低。 此前,美联储发布经济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在最近数周遭遇重大冲击,就业情况全面恶化。美国3月份零售数据和工业产出值双双大跌,跌幅均超过市场预期,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暴跌至-78.2,创11年来的最低点,投资人对全球经济的担忧进一步上升; 短线资金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 新冠肺炎是否康复,得靠“咽拭子”做核酸检测; 经济形势是否好转,则要看“政策落实”的效力; 短中期行情的走势,也就要依据海内外经济体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予以评判。 15日,央妈如约“下调农村金融机构和省域城商行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后续再下调另外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年期MLF利率也下调20个基点; 政策在逐步“落地”,而A股市场的预期则逐渐从3月底以来政策加速期的“野望”,转为对“政策落实效力”的“检验”; 与此相对应,4月中下旬的行情走势也将根据这种“检验期”的情况予以反馈,短期看,受到国内外疫情反复,以及经济现状尚未明显改善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外行情都存在反复的风险! 也因此,笔者再次强调,对短线投资人而言,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尤其是那些在3月已经“抄底、建仓”的投资人,还是得学会“守住绝对收益”,别把收益预期“做得太高”! 至于中长线投资人嘛,不管风吹浪打,慢慢买…… 截至15日收盘,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3.55亿元,近两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175.84亿元。截至4月15日,北向资金4月份净流入达334.28亿元。 而根据截至4月14日的数据,北向资金的前20大重仓股构成较3月底没有发生变化,但具体个股持股数量有所变动,且呈现以下特点:首先是消费类核心资产仍获外资稳步流入,其次是电子行业头部公司获外资突击买入,再者是外资对机械行业的关注度骤增。 咽拭子入喉:股市从3月底的“春心萌动”进入“核酸检查” 近期一直在关注“战略性问题”(什么“美日撤离中国”啊,“庚子赔款2.0”啊),倒是没太在意短期行情的涨跌。 不过,大格局的判断,笔者仍然是维持此前的分析结论的,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笔者明确指出—— 1、对A股年内的中长期表现持乐观态度。究其原因,并非天朝的经济今年有多好,而是“不太差”,尤其是相对于仍然在疫情当中挣扎的欧美日等“老大经济体”而言。反正今年的策略就是“比烂”,美欧日大概率是要比“已经转身确保‘小康、脱贫、翻一番’一个都不能少”的天朝经济,“烂得多”的多的…… 2、基于上述大趋势判断,叠加近来决策层频繁表态的“政策底”,以及“估值修正”阶段性完成,所以笔者并不太关心短期涨跌的问题,无非是跌多了就多买点(不好把握稍纵即逝的短期热点,就直接看各大ETF 吧),涨多了也不妨“来回做个高抛低吸的波段”(前提是你得是个“短线高高手”,否则就别去给别人垫背,当韭菜了)。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笔者曾经指出:大放水的欧美股市大反弹,小放水的中国股市小反弹。 而“大放水”的美股,刚刚完成从“技术性熊市”到“技术性牛市”之间的“ICU与KTV”之间的“无缝对接”,正在“适应康复期”; 而“小放水”的A股,则也在经历从“政策加速期”到“政策检验期”的“考验”,行情也从3月底的“春心萌动”进入“核酸检查”(咽拭子入喉的感觉,是不是很“酸爽”?) 15日,央行开展了1年期“麻辣粉”(即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000亿元,利率2.95%,此前为3.15%,相当于降息20个基点。 同日,央行实施4月初定的降准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15日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市场将获得更多流动性。 4月中下旬经受检验,警惕股市可能再遭波折 总结3月底以来的行情走势,不难发现,在经历了一波“政策利好推动的小反弹”之后,4月中旬以来A股进入到一次“政策检验期”—— 笔者认为,3月底以来的“小反弹”,得益于彼时的“政策加速期”:类似327会议等高层积极信号频繁释放降准降息、财政赤字、特别国债等“积极信号”,央妈也快速予以了部分兑现; 而彼时海外也在勉力释放“疫情有望受控”的积极信号; 于是乎,3月底以来的股市,逐渐摆脱了此前遭遇的国内经济复工复产的“艰难”,叠加海外疫情“无序失控”,引爆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恐慌; A股转而进入了一小段“憧憬期”:国内政策加速落地刺激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叠加海外疫情“有序扩散”,“过度”恐慌的预期有所“修复”。 但很显然,这一“憧憬”并没能持续太久,毕竟谁也不知道“急于重启经济”的欧美,其疫情会否再现反复?而国内外贸企业、居民消费何时才能“看到隧道尽头的一线暗光”? 也因此,笔者估计短中期行情会在4月中下旬经受检验,股市可能再遭波折—— 尽管世界各国政府紧急出台了大量纾困政策,但全球失业率仍然难以避免的快速上升,大批企业将倒闭破产,或将导致比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重的企业债违约风险。 新冠疫情的传播及相应疫苗研发的不确定性非常高,疫情即使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冬季也可能卷土重来,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和居民大幅减少其投资和消费行为,全球贸易会迅猛下滑,造成全球性的负反馈效应,从而在较长时间内重创全球经济增长。 对国内而言,官方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从1月份的48.7大幅下滑至2月份的28.7。 估计3月份虽有所缓解,但外需恶化的冲击在二季度的后半段将会更为明显。 而近期关于“美日撤离产业链”的乌龙新闻,虽然并没有“坐实”,但其之所以引发国内自媒体的竞相追捧,舆论的高度关注,则是切实反应了当前市场预期的某种“敏感性(脆弱性)”:毕竟市场已经进入“检验期”,此前支撑市场反弹预期的利好效应有衰减迹象,在没有获得更多“重磅利好”的情况下,此时任何“风吹浪打”,都可能“压倒并不算扎实的反弹预期”。 也因此,笔者再次强调,对短线投资人而言,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尤其是那些在3月已经“抄底、建仓”的投资人,还是得学会“守住绝对收益”,别把收益预期“做得太高”! 至于中长线投资人嘛,不管风吹浪打,慢慢买……
焦点透视
“政策底”到“市场底”,反复“磨底”、慢慢捡筹
【研究员】:田文
结论:4月8日,政治局再次开会(这已经是3个月内第9次相关会议)部署“WH解封”之后的防疫与经济发展工作,释放“更加积极的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明确提出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 同样在4月9日召开的金稳委会议,则再次强调“解除‘不必要的约束’,提高市场活跃性”! 而在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认真研判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并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这也是金稳委在10天2次聚焦资本市场,也反映出高层对“直接融资”的关注! …… 博览财经认为,“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3月底以来A股之所以能够实现“小反弹”,关键就在于决策层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也因此博览财经才认为“政策底”已经出现,而估值底也就在“附近”,缺的是市场自己“走出”市场底! 虽然笔者也难以确定“市场底”究竟“路在何方”,但对那些“不计较短期账面收益”的长线投资人而言,现在就是“慢慢吸筹”的“好时机”!
【博览财经分析】“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3月底以来A股之所以能够实现“小反弹”,关键就在于决策层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也因此博览财经才认为“政策底”已经出现,而估值底也就在“附近”,缺的是市场自己“走出”市场底! 虽然笔者也难以确定“市场底”究竟“路在何方”,但对那些“不计较短期账面收益”的长线投资人而言,现在就是“慢慢吸筹”的“好时机”! 政策底再次强化 博览财经注意到,金稳委在10天2次聚焦资本市场,也反映出高层对“直接融资”的关注(当然也带来了部分投资人对监管层“提速融资”的忧虑); 连续两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委”)会议都和资本市场相关。 4月9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在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认真研判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并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1、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活力逐步提升。 2、国际上金融市场震荡回稳,经济走势受疫情冲击十分明显。 3、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 4、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5、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6、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 7、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 8、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政策有底、市场“奈”磨 就在系列改革政策逐步实施,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明确“政策底”的同时,当前A股处于“估值底部”位置,这些政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做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虽说4月15日的金稳委会议强调的“投资者保护”,对股市行情而言“是长期因素”,但仍然反映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并不“友好”的大环境下,有关方面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在提升,而这也是博览财经高度关注“政策底”的根本原因! 4月8日,政治局再次开会(这已经是3个月内第9次相关会议)部署“WH解封”之后的防疫与经济发展工作,释放“更加积极的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决策层对“小康、脱贫、翻一番”等2020年必须完成的工作表述,从此前的“努力实现、力争”到“确保实现”,意味着,决策层仍然“有信心”务必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博览财经注意到,《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 这份文件级别非常高,其中有一些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和顶层设计的改革意见应该是首次出现在这样级别的中央文件中。 长期看,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逐步迈向“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目标。 短期看,股市基础制度完善将加速,有利于投融资双方的改革措施将加速出台。 而同样在4月9日召开的金稳委会议,则再次强调“解除‘不必要的约束’,提高市场活跃性”,看来,有关方面也是希望股市多少要给“稳增长”做点贡献(稳经济、救小微,也不能全指望中小银行,资本市场也应该承担起“力所能及”的使命)! 高层反复确认“政策底”,资本市场仍“有用”! 博览财经此前已经强调指出,上述系列高层会议已经反复“确认”了A股的“政策底”,资本市场对“有关方面”来说仍然“有用”! 而按照“有用就有资源,有资源就有行情”的政策逻辑,长期而言,A股也正在随着WH一起“解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月8日政治局会议的两大表述也发生了关键性变化,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相比此前几次会议强调的“下行压力”,此次强调的是“发展困难”。 3月18日会议强调“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3月27日会议则指出,“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 4月8日会议的表述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加大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宏观政策“大开大合”,长线资金“默默抄底” 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3.27政治局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要和全球一起宽松刺激了。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手段已经到来,财政开启危机应对模式,宽松逐步升级,政策底已现。 而4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则通过“再次强化‘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再次明确了327会议释放的“政策底”! 对决策层而言,即使面临“失去的一季度”,以及二季度之后全球经济面临“大衰退”风险,外需“几乎不能指望”的“严峻形势”,决策层仍然没有“改变初心”:“小康、脱贫、翻一番‘一个也不能少’”! 为此,不仅“宽货币”已经向“宽信贷”跨越,降准频率大幅提高,而且降息也为期不远! 更直接的是,此前几年“实际上‘紧缩操作’”的财政政策,也已经“180度大拐弯”:从赤字率不到2.8%,大概率要破3;沉寂多年的“特别国债”也重出江湖,财政政策已经事实上进入“战时状态”! 笔者再次强调,对A股市场而言,宏观政策的这种“大开大合”,更加有利于“长线投资人”在短中期借助市场“恐惧经济危机”的心理,“默默的抄底”,以待将来中国经济的“神奇逆转”,从而博取“超额收益”(笔者近期的判断,一直坚持“不做短期的波段,坚决为长期配置‘抄底’”)!
决策参考
史上最惨一季报到底有多惨?
【研究员】:乔峰
今年的一季报可谓是史上最惨一季报,可能是市场早已有预期,所以市场反应还算正常,没有出现过激反应,但短期内疫情对业绩的影响,还是会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压力。这个压力对于有些行业或公司而言,可能会是致命的,也可能会是长期的,例如餐饮、传媒等。但对于像爱尔眼科、格力电器这样的公司,反而会随着疫情的消散而越做越强。
【博览财经研报】对于这次疫情,尽管我们知道对经济影响很大,但更多只是从感官上认知,至于影响到什么程度?哪些行业受冲击最狠?哪些公司受影响最大?此前并没有一个概念。所以,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告的披露,我们将从“感官认知”转移到“数据说话”,从数据上来比比,谁最惨! 根据规则,净利润为负的一季报预告需要在4月15日前披露。截止4月15日,choice数据显示,两市共有164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710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比超过4成,而预喜的公司占比仅3成,表明亏损的企业占据了大头。其中,创业板802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亏损公司266家,比例超过3成。 从行业来看,一季报预告发布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等科技类行业,虽然此时并不是全盘数据,但仅从已知的数据看,农业、食品、生物医药、电子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好于交通运输、建筑装饰、休闲服务等行业。 具体来看,水上运输行业已披露的6家上市公司全部盈利,得益于油价大跌和运价的提升。其次是造纸、纺织、食品、农业等行业,盈利占比较大。而像航空运输、住宿、道路运输、零售、传媒等行业,盈利企业寥寥无几。以线上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盈利占比较大,企业净利润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从个股情况看,目前净利润最高的是牧原股份、越秀金控、恒力石化等,最高的是牧原股份,一季度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40-45亿,其次还有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都受益于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出栏量的增加,成为很赚钱的公司。 在亏损企业中,一季度净利润亏损最多的是中集集团、万达电影、美年健康等,亏损金额都在亿元以上,最高的中集集团亏损了6-8亿。我们先不谈盈利的公司,一个季度净利润十几甚至几十亿,此处只有掌声,没有别的!但亏损的公司,一个季度亏损几个亿,可想而知全年的净利润要跌落到什么程度!
当然,除了看净利润绝对值,还得看净利润增幅或降幅,并结合业绩变动原因综合分析。比如说,如果以净利润增速为统计口径,则唐人神预计增速最高,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8.86倍。 唐人神表示,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系报告期内生猪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80%以上,公司生猪销售业绩大幅增长;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效率,提高了公司效益。这种业绩增长的公司,含金量高,说明步入了绩优股的行列。 但也有浑水摸鱼的,例如越秀金控,预计一季度盈利34.45亿元–35.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46%-1182%。从数据上看很诱人,但实际上是出售资产收益所得。这种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获得的高增长,价值很低。 还值得关注的是,有很多类似于格力电器这样的白马股,也是受到了疫情的加大冲击,一季度业绩惨不忍睹。 格力电器一季报预告显示,一季度实现营收207亿-229亿,而去年同期为410亿元,同比减少了一半,净利润同比大降70%-77%。 科大讯飞一季报预告,净利润亏损1.25-1.35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02亿这样的明星科技股也从去年一季盈利1.02亿元,转而预亏1.25-1.35亿元。 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在0.5-1.5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净利润7.5亿元,预减80-93%。 还有分众传媒,预计一季度净利2800万元-4200万元,同比下降87.66%-91.77%。上市后业绩从未下降的爱尔眼科、乐普医疗,一季度也分别预减60-80%、28-43%。 不难看出,在正常情况下,上述个股都是响当当的白马股、绩优股。但是在疫情冲击下,也不得不遭受预减甚至亏损的洗礼。 但是博览研究员认为,类似于爱尔眼科、格力电器这样的白马股,尽管短期内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而收入下滑,但难改市场供需的关系。 举个例子,爱尔眼科因为受疫情影响而不能正常开展眼科业务,市场需求也会因为疫情而被压制,但这种需求是刚需,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短期的压制而消失。一旦疫情好转或爱尔眼科能正常开展业务了,患者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去寻诊。 再比如格力电器,随着气温的升高步入夏季,不管是空调的新增需求还是改善需求,都会爆发出来,因为夏天热起来,谁也受不了。我们可以不看电视,但绝不能不吹空调,至少像我这样的武汉人是不可以的。 所以,今年的一季报可谓是史上最惨的一季报,可能是市场早已有预期,所以市场反应还算正常,没有出现过激反应,但短期内疫情对业绩的影响,还是会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压力。这个压力对于有些行业或公司而言,可能会是致命的,也可能会是长期的,例如餐饮、传媒等。但对于像爱尔眼科、格力电器这样的公司,反而会随着疫情的消散而越做越强。
投资参考
数字货币重磅利好落地!哪些环节受益较多?
【研究员】:三水
市场此前对数字货币概念反复炒作,也认同概念本身关键后续催化剂消息应为“试点正式开启”。从这个角度看,农行试点APP谍照爆出,确实可以认为,当前离央行批准数字货币正式试点运行已经不远。 100%备付准备金模式的央行数字货币,其发行、流通、回笼等全生命周期均要依附于传统账户体系。涉及到跨机构CBDC的流通,处理相应准备金账户间的清结算,仍然需要专门的清算机构提供互联互通服务。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数字货币必然引发银行IT系统深度升级需求,重点是软件,硬件部分改造。
【博览财经分析】数字货币概念短期迎来重磅催化剂! 根据微信公众号“区块律动BlockBeats”消息,4月14日晚,两张在社群中流传截图显示,中国农业银行正在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钱包进行内部测试。 博览研究员多方求证,目前看来该截图确为农行试点截图,相关事件为真。这是继2019年10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讲话中正式提出央行数字货币概念以来,DCEP的另一个阶段性进展。 市场此前对数字货币概念反复炒作,也认同概念本身关键后续催化剂消息应为“试点正式开启”。从这个角度看,农行试点APP谍照爆出,确实可以认为,当前离央行批准数字货币正式试点运行已经不远。 本次数字货币APP谍照,展现出哪些特点? 从内测版央行数字钱包的多张截图来看,有四点需要重视: 第一,对实名认证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但若不加强实名等级,使用额度受限,这样的设定对于数字货币普及非常有利。 按照实名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分为四类,一类(强实名)、二类(较强实名)、三类(较弱实名)、四类(弱实名)。 只用手机号注册,获得的是四类钱包,功能有限;完善身份证号码、姓名,则可升级为三类钱包;绑定银行卡号可进一步升级为二类钱包。钱包的实名程度越高,功能越多,可交易的额度也越大。 第二,从注册需要填写的网点号来看,此次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预计将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四地开展。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的,数字货币预计在深圳、苏州等地先行试点。 第三,数字货币兑换流程非常简单。 线上在绑定了银行卡后,我们可以在APP上直接通过银行卡网银转账兑换成央行数字货币; 线下尽管在APP上没有显示,但是我们判断可以在线下网点或者ATM上进行兑换。广电运通此前在投资者互动问答平台上披露了公司和几个国有大行正在一起联合研究开发数字货币在金融自助设备上进行自由兑换的解决方案,也侧面验证了上述判断。 第四,截图中有个新流程叫“对对碰”。博览研究员认为,这个功能应该是之前市场反复预期的“双离线支付”功能。也就是交易双方均离线,交易也可以发生。而碰一碰这个入口,似乎是一种双方面对面转账入口,在特定情境下,双方无需网络就可以发生转账。 需要注意的是,“双离线”功能并不需要什么神奇的“黑科技”,其原理是支付方具备一定的信用账户额度。 短期重视金银比修复逻辑 对于数字货币概念,博览研究员认为有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数字货币概念整体深度绑定软件、互联网、IT设备等前期热门行业,且概念整体市值不大。由于科技股整体当前处于调整期,且二季度展望并不积极,因此数字货币概念缺乏纵深炒作的基础,对概念整体不应盲目乐观。 第二,重点关注清算环节和银行IT环节升级机会。 流通环节看,央行数字货币之于消费者前端的使用体验和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模式基本没有差别。且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具备法币地位,且流通环节成本应该会低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三方平台,因此对于主营支付环节、靠手续费维生的平台商而言,后续若不转型大数据或者专业服务,可能会面临取代压力。 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关心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对于后端的清结算体系的影响。 根据前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的表述:100%备付准备金模式的央行数字货币,其发行、流通、回笼等全生命周期均要依附于传统账户体系。涉及到跨机构CBDC的流通,处理相应准备金账户间的清结算,仍然需要专门的清算机构提供互联互通服务。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数字货币必然引发银行IT系统深度升级需求,重点是软件,硬件部分改造。 兴业计算机对此强调: 面对用户端,需进行DCEP交易请求接收;面向央行端,需进行数据编码与区块链格式转码。DCEP有望驱动银行IT市场需求扩张,带来银行IT板块业绩提升。 建议超配与数字货币强相关的银行IT龙头。强相关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1)第一维度:考虑到DCEP的双层模式,央行、工、农、中、建等主导银行的话语权较强,与主导银行关系密切的公司会优先受益; 2)第二维度:央行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有卡位优势的公司会优先受益; 3)第三维度:DCEP落地主要涉及到发行、兑换、结算、记账等环节,主营业务与DCEP相关环节相关性强的公司会优先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