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广角
“疯狂小杨哥” 网红干倒了高科技公司
【博览财经特稿】网红圈又有大新闻。趁着“双十一”,抖音网红“疯狂小杨哥”也下了一笔大单:斥资1亿多元在合肥高新区购置了一座厂房。
许多网友戏称,小杨哥这是“网红干倒了高科技公司”,尽管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对此,小杨哥在直播中解释道,买下这座厂房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线上线下的员工数量加起来已经超过1万人,现有的占地十几亩的公司根本不够用。
小杨哥的疯狂
从2015年起,小杨哥便开始进行短视频的内容创作。作为一个草根创作者,他一开始拍摄的主题和内容与其他娱乐搞笑类的视频博主相比,没什么两样,无非是跳些奇怪的舞蹈、扮丑、恶搞他人,极尽浮夸之能事,也正因如此,这些没有多少区分度的视频内容,没有给他的视频事业带来多大的起色。
自此之后,他似乎掌握了短视频的流量密码,探索出了热衷作死以及擅长设置反转情节的视频创作风格。随着人气的上升,他开始把自己的哥哥、女友和父母都拉入到短视频内容创作中来,创作出了“绝望周末”系列,围绕着他的网瘾人设,展开了一系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攻防战”。这种题材在令观众捧腹的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这一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他从竞争激烈的搞笑类短视频中脱颖而出。
2019年,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小杨哥立马投身其中,希望能够在商业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为此他还创立了六安市大小杨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当年,小杨哥在资本的助力下,成立了MCN机构“三只羊网络”,并更换了自己的直播带货团队。自此之后,小杨哥在商业上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直播带货是一条拥挤的赛道,能够闯出名堂的往往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独特的辨识度、足够吸引观众的产品。令小杨哥在直播带货界名扬天下的,是他与其他直播带货主播迥然不同的“反向带货”风格。
他是很少有的敢于直接“挑战”品牌方的主播,根本不惧带货过程中的“翻车”情况。例如,他在测试不粘锅煎鸡蛋时,却发现鸡蛋全粘在了锅上,于是愤怒地砸锅;他也尝试用十斤的矿泉水来测试塑料袋的承重能力;甚至直接上嘴疯狂地撕咬拖鞋,测试拖鞋的质量如何。
例如,在近期的一次直播中,小杨哥对乳胶垫进行了一项测试,把一枚生鸡蛋夹在两个乳胶垫中间,看看自己坐下时,鸡蛋能否承受得住,借此测试乳胶垫的柔软性和弹性。
诸如此类的表演在他的直播过程中屡见不鲜,这使得他的直播间更像是一个娱乐节目,观众们即便是消磨时间,也愿意进来看看,这是小杨哥直播带货能够获得巨大流量的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小杨哥的这种直播策略在商业是成功的。小杨哥直播业绩增长的最为迅猛的时期,曾在180天内卖出了3.36亿元的商品。在今年10月的主播带货榜中,小杨哥的排名第二,其直播预估销售额在2.5亿-5亿之间。
据悉,目前已经有约2000多人获得了小杨哥视频的授权,对其直播进行二次剪辑与分发,每个月,小杨哥的直播切片收益约在1600万左右,除去600万的分成,他还可以拿到1000万左右的收入。
始于网红,终于MCN
前有各大风靡一时的网红逐渐过气隐退,后有李子柒与微念之间尚未解决的纷争,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大网红,小杨哥试图通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与“独立自主”的方式来规避掉这些问题。
更重要的是,随着其商业价值的提升,观众的评价与来自平台的监管将变成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风险,任何内容上的争议和失误,可能都会令他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当他的热度史无前例地提高之后,小杨哥反而刻意低调了起来,不仅直播频次降低,在直播选品上也尽可能地谨慎。
这也是为什么小杨哥要花重金买下一个规模巨大的厂房的原因,打造网红矩阵,做网红们的幕后操盘手,是小杨哥谋求长远发展的一步大棋。
再私下一打听,这已是转包五手的项目,无论谁来干,不仅不挣钱,还得倒贴钱。关键正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这个预计140天的工期的项目,居然只花了72天时间就完成。有些懵逼的指挥部领导当即要求:环环倒查,找出这个“活雷锋”工程队到底是谁?
施工队完工时,恰好是大年三十的凌晨,等所有人坐拖拉机回到淮安,已是大年初一的上午十点。再仔细询问,严介和的工程队为完成这个项目至少亏5万,完工后一结算,实际亏了8万元。8万元今天听着不算多,可当时的省会南京,房价才1000多一平,买套三室一厅不成问题。指挥部的负责人既感动又不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做如此“蠢事”?
与严介和聊了几句后,指挥部的领导明显感觉他谈吐不俗,那些没啥文化的包工头根本没法比。也难怪,如果不是因为超生,严介和可能依然是位受人尊敬的中学老师。
小时的严介和一家穷得叮当响,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用严介和自己的话来说:“当时家里没有一块布,只能穿稻草编的鞋,天气好的时候还凑合,一赶上下雪、下雨,那草鞋就完全泡烂了,只能光着脚跑回家。”
说是老师,严介和其实只比自己班上的学生大两、三岁,更像是他们的哥哥。彼此岁数差不多,为人又很随和,严介和很快就和班上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面对严介和炙热的文字,涉世未深的张云芹很快沦陷,俩人私下发展成“师生恋”。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直到张云芹毕业,身边人才知道他们已经在一起很久了。1982年,22岁的严介和与19岁的张云芹悄悄领了结婚证。婚后不久,俩人生下大女儿严晰,生活虽说清贫,倒也其乐融融。
代课老师虽没有正式编制,可对当时的严介和来说,却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严介和决定生下孩子。这个决定对严介和来说,十分痛苦。
严介和每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元,这笔巨款相当于他8年工资。严介和与妻子东拼西凑,好不容易靠借钱才交清了罚款。不幸的是,由于没有编制,学校还是开除了他。
老丈人家里更是炸开了锅。张云芹家是商人世家,对女儿也很看重。老张家很希望女儿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即便考不上,至少也能回来照顾家里生意。谁想女儿先斩后奏,居然嫁给自己老师!更可气的是,老师还不是个“正经老师”,没编制也没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半路经商的严介和竟颇有天赋。凭借敢想敢做的作风、以及幕后出谋划策的妻子张云芹,严介和不到三个月,就让这家濒临倒闭的水泥厂转亏为盈。
身份不重要,重要是严介和通过这些管理工作,攒下十多万元,彻底解决了家里生计问题。看到自己亲手带出的公司逐渐走向正轨,自己还一直飘着,严介和有些心动,希望有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
对于实力强的人来说,创业可以称为“下海”,可对严介和这种既没啥背景,又没啥本钱的小工程队来说,那就是“跳海”,拼死一搏。公司最初由于实力太弱,盖不了楼,也造不了桥,只能承接一些道路施工的小工程。这些往往是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严介和靠不断压榨自己的收益,以换取更多的机会。
如果换别人,根本不可能接下这个项目。但严介和与那些只知赚钱的包工头不同,他有文化,更有头脑,知道南京这条绕城高速是江苏省精品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下了命令: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因此,在已经算出干完工程可能要亏5万元的背景下,严介和决定为保证施工质量,索性亏到位,亏多少算多少。
这等于将严介和的项目视为标杆,也等于给他的公司做了次免费的广告。严介和期待的结果出现了,不仅很多包工头主动找他合作,连工程指挥部也悄悄找到他说:“你就跟着我们,少不了你们活干!”后续的项目,严介和一样保质保量完成,让人很放心。
资金充裕的严介和,不再满足于江苏市场,开始放眼全国,也有更多的合作商主动找上门。1995年,一家日本投资商主动找到严介和,要求三个月内,将17.5公里外一处68万立方米的土方进行回填。工程款可观,但条件也很苛刻:提前完成无奖励,每延误一天扣掉标价的1%。
在他的调度下,公司从附近城市调来280辆自卸车一字排开,绵延17.5公里,人歇车不歇,昼夜兼程。工程最终花了87天便提前完成,日商很服气,也让“引江”大名响彻行业。
首次试水“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
太平洋集团走向规模化,是由于率先开启了中国建设行业的“BT模式”。所谓“BT模式”,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简单说,就是建设项目中,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二,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这种模式特点是多头获利、长线受益、回报高,但关键点在于如何与政府维护好关系。
整个项目一言难尽,经历了非法、违法到合法投资的变化,好在最终顺利完成,成为宿迁日后崛起,走向长三角北部交通枢纽的重要保证。看似亏本的买卖,严介和却算得明明白白。
事实也是如此,随后三年时间,太平洋建设陆续参与修建了汾灌高速、江阴大桥、南京地铁等9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工程。
2002年开始,严介和大刀阔斧收购了五十多家国有企业。短短三年,太平洋集团旗下公司就达到了115家。不过,严介和收购这些公司并非想为企业添砖加瓦,更多是为了收购各地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博得当地政府好感,争取市政工程。
随后,太平洋建设再以BT模式跟国企并购捆绑在一起,无往不利。因为这项操作,严介和也背上了“侵吞国有资产”的恶名,他为此多次叫屈。
“黑马富豪”陷入“负债门”
按照当时媒体报道,太平洋建设集团负债超过130亿,被9家银行联合追讨,许多资产被变卖还债。
这时,刚满21岁的儿子严昊还在读大四,悄悄升任集团总经理。私企老总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儿子,也无可厚非。谁知,长期隐居幕后的妻子张云芹,也高调加入“太平洋”,主管监事会,掌管财务大权。谁都看出,严介和从前台退出,却又玩起了“垂帘听政”。
20年太久,只争朝夕。2011年11月13日,严介和以“华佗论箭”的名义,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云集中外领袖的论坛。论坛出席的嘉宾规格很高,邀请了美国的前总统克林顿、纽约前市长、爱尔兰前总理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前来助阵。
严家两代人已是近万亿的超大型家族企业
严介和知道后,没有责怪儿子,反而鼓励他:“切身的体会才能告诉你不要轻易相信商机,做事业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这一切收获,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几经招标后,太平洋建设最终接下了工程,而且果真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土石方作业,幕后的严介和由此又获得一个新的称号——“现代版愚公”。严介和表示,不用多宣传太平洋建设,企业也不会再出现2006年那种现象,反正打死也不找银行借钱了。
2019年,严介和将个人所持有的太平洋建设集团7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严昊,加上原有的20%,严昊持有了太平洋建设集团90%的股份,成为最终控制人。这年,33岁的严昊以1200亿的身家,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9位。
其实,严介和名下还有个苏商建设集团(简称苏商集团),女儿、儿子分别持有80%和20%的股权,后来企业经过变更,严昕持股比例增至97.5%,成为实控人。
至于严介和,他退出太平洋建设后,搞了个庄严智库,又先后创办华佗论箭组委会、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太平洋商学院,坐而论道。目前,严家两代人分别掌管太平洋建设、苏商集团以及华佗集团,早已是近万亿的超大型家族企业。
他在书中说:“一个人不要太优秀,相当优秀就可以了,太优秀的人太痛苦……”这句其实是自夸。
面对记者,他表示:“很多人说我很狂,其实做到我这个份儿上,还很谦虚,那就是装了。”
回归文化人行列后,严介和曾夸下海口,要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听说莫言获奖后,他又说,放莫言先走一步,他将来要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
严介和说:“一流的企业不上市,二流的企业要上市,三流的企业不上市。”
狷狂是严介和一贯的“本色”,他曾毫不讳言说:“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逼!”
某次网易财经举办的论坛上,严昊一句总结深得人心。他说,我的人生总结只有三个字:生得好。
这其实是他的父亲严介和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昔日超生事件的一句总结,他当时也笑着总结道:“生得好!”这句话有意思,严家更有意思。(来源:风声岛(ID:fengshengdao) 作者:海边的风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