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新一轮针对中国制裁如期而至 美一连串重拳都打在命门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4 0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正构建半导体顶尖技术闭环 拜登政府为这一天悄悄布局很久

【博览财经特稿】10月7日,有一则不怎么引人注意的重大新闻。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将长江存储、北方华创等31家机构或企业列入“未经核实的名单”,限制它们获得某些受监管的美国半导体技术,不允许美国供应商向这些机构或企业出售技术,同时不允许美籍人士在这些公司。

中国诸多半导体公司大量工作被迫暂停

第一、第二条意思是,中国搞半导体项目,凡是跟美国有关的就别想了;第三条是指半导体的好东西,都不会再出口给我们;第四条是指凡是美国人,都不要在中国半导体公司工作了,马上走人。

据说在长江存储工作的泛林研发(Lam RESEARCH)和AMAT的工作人员已经被迫撤离。泛林研发是美籍香港人David Lam创立,这个Lam就是闽南语林姓的意思,公司专注等离子蚀刻,采用多重曝光技术的晶圆,95%都是泛林的设备制作,按泛林的财报,其35%的营收来自中国大陆,全亚洲占总营收的93%。

AMAT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商,半导体业务贯穿整个工艺制程,薄膜沉积、离子注入、刻蚀、快速热炸理、化学机械平整、测量检测等设备都有,营收排在全球第一。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半导体设备里头,AMAT营收第一,LAM第三,我们要造半导体,是怎么也得依赖这几家。

从种种迹象看,美国正在构建半导体顶尖技术的闭环,严防中国进入半导体高端领域。拜登政府为了这一天,一直在悄悄布局。

2021年9月,在白宫举行的全球半导体峰会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上表示,美国需要关于更多芯片供应链的信息,以提高危机透明度,找出导致全球芯片短缺的根本原因,所以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制造商,必须在45天内交出库存、订单、销售记录等机密数据。

台积电和三星走流程般挣扎了一下,两家都先声称“不会泄露敏感资料”,过几天还是服软,闭上双眼,在最后期限前提交了以上数据。

2021年11月29日,雷蒙多说大家都上交了,乖得很,超出了她跟商务部的预期。

半导体产业是从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的半导体小组开始诞生,组长肖克利1955年揣着技术跑出来创业,在学术期刊上发招聘启示,招来八位二十多岁的科学家,到旧金山湾区一起开公司,本来公司前途无量,但肖克利性格乖张暴戾,把八位学到技术的科学家都快气疯了,八位一合计,不跟他混了,找人投资重新开始,1957年全跑光了,气得肖克利骂他们是八叛徒。

公司靠着接IBM的订单活过来,1966年营业额达到上亿美元,不过从1961年开始,八个人离开公司各自创业,仙童核心人才流散,诺伊斯和摩尔创办了英特尔,桑德斯创办了AMD,克莱纳创办了Edex、KPCB,拉斯特创办了阿梅尔克。因为行业大牛基本都在仙童工作过,因此大家公认仙童公司是行业重要发源地。

美国说你这逆子大逆不道,上去就是两巴掌,对日本征收惩罚性关税,各种花式整日本,日本被搞得痛不欲生,被迫于1990年代将相关设备转卖给了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才有了之后的三星和台积电的崛起。日本从此吃不到半导体利润大头,但技术还在,保留了部分设备和材料企业。

像设计芯片专用的EDA软件,分别被美国的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公司垄断90%的市场份额,美国制裁华为后,华为就再也造不出麒麟芯片。

美国至今仍掌握着半导体产业的地基。半导体这个新科技是美国发明的,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超越他们,他们有意在分配产业链,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谁想超出其控制权,他就用武力上去揍人。所以美国让大家交数据,大家只有乖乖上交。

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半导体发展起来后,中国大陆也在搞半导体,而且是在拥有主权的情况下搞,搞得华为都能出麒麟芯片了,美国人一看,中国芯片产业正追上来,这能忍?于是开始打压中国的芯片制造业。

美国在2021年要求台积电和三星交数据,当然不是“找出导致全球芯片短缺的根本原因”,这个理由就是胡扯,因为大众、福特生产中断缺少的芯片,普遍是40纳米左右,而台积电和三星主要制作28纳米以内的高端芯片。

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2019年,美国以实体清单打击中国科技企业,到现在刚好三年,他们是冲着中国的科技公司来的。

经过处心积虑的调查,才在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新制裁的中国企业名单。为的就是切断中国获得高端芯片,限制中国制造先进芯片。

2019年后,美国不断发布中国企业清单,禁止美国相关企业向中国出售半导体及设备,以截断中国半导体发展。

除了10月这份清单,今年美国一直没闲着。7月美国要求荷兰ASML禁止向中国出售制造7nm制程芯片的深紫外光刻机(DUV),并禁止日本向中国销售光刻设备,进一步从制造10nm芯片设备扩大到14nm。

同在8月,拜登签署了280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以520亿美元补贴,支持美国芯片发展,扶持美国芯片行业在美国本土建厂,其中2022年财年拨款240亿,2023财年拨款70亿,2024财年拨款63亿,2025财年拨款61亿,2026财年拨款68亿。

法案要求建立美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一起建立“芯片四方联盟”,强化美国本土晶圆制造能力,并一起排斥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发展。

美国本土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市场份额,从1990年是37%,下降到2021年是12%,不过前面也说过,美国半导体的地基还在,47%的芯片是由美国设计,现在美国不仅想要掌握设计,更想要掌握生产。

美国一边对中国的芯片搞破坏、一边则在自己国内疯狂搞建设。美国商务部逐步推进的,有计划地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行径,只是美国从科技上意图封锁中国的行为之一。

半导体只是其中一个分类,美国瞄准的还有中国的人工智能、5G电信、移动设备、超级计算机、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新材料等等所有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科技行业。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5G赛道上跑赢了美国,但我们在半导体上的差距较大,因此这一轮美国压制中国、强化美国的半导体策略,我们几乎没什么还手能力。

目前台积电、三星等先进芯片制程逼近2nm,约相当于6个氧气分子并列长度,会引发电子发生量子隧穿效应,目前的科技找不到破解方法。

所以不要畏惧困难,躺平的人是可耻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们千万不要被美国现在的高通胀、人种问题、LGBT问题、高国债问题所迷惑,就认为现在这一波美国高层是废柴,我认为不是,他们种种行为是为了示弱,是为了迷惑我们。

由于中美之间经济关联颇深,美国人大量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大量企业在美国上市,许多人就认为美国,不会像当初针对苏联那样开打冷战。

中国有部分爱反思的人,天天说我们不要跟美国脱钩,其实本质上中国从来不想跟美国脱钩,中国渴望和平崛起,是美国要跟中国脱钩。天天嚷着爱渣男不要分手,从来不想一下是渣男主动要分手。

我相信美国芯片回流计划是会成功的,他们在收集保存最顶尖的科技之光,为后面的热战做好最坏的打算。

不要相信美国高层是一群废物,他们是千锤百炼的政治家,是千年的老狐狸,世界最强帝国的领导人怎么可能是弱鸡?也不要相信美国会对我们手软,美国从来没有对任何竞争对手手软过,只会往死里削竞争对手。

要让他知道敢攻击中国,我们就会还击他们本土,我一直相信,美国本土没有想象中那么团结,只要遭遇战略打击,这个民族和人种构成复杂的国家,在强盛时掩盖了脆弱内部矛盾的国家,给他们一点苦头,一定会自相残杀。

我们也要团结国际政治力量,只要和俄罗斯携手,政治军事上便可立于不败之地,打通东盟和中东,经济上也可以构成大循环。一定要保持警惕,美国对我们的强攻早已经发生,新冷战已经到来,我们千万不可以大意。(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作者:卢克文)




catbg01.gif 政经观察
catbg02.gif



欧洲制造业大转移不是一种新现象 而是对过去趋势的延续

【博览财经特稿】根据商务部份公布的数据,2022年1-8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6%,是同期中国整体吸收外资增速的两倍有余。

欧洲企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欧洲企业转移到中国和美国是否会使得全球制造业相对优势的重新评估?中国承接这部分能源密集型订单和产能,可能产生哪些正反面影响?天风宏观助理研究员郭微微做出以下解读。

观察者网:欧洲钢铁、化肥、电池等能源密集型企业将业务转移出欧洲,这是一种新现象还是过去已经有所迹象?其背后有哪些原因?

在疫情中,海外一些国家受制于供应链问题,业务出现了中断,但我们国内的供应链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业务可以正常开展,所以顺理成章地“吃掉”他们那一部分份额,撑起了我们过去出口的高增。

最近的数据显示,由于欧洲能源成本对其本土工业生产的限制,因此订单的转移又出现了一波加速。从订单增长量来看,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生产优势在不断积累,包括中国企业的口碑,企业产能呈逐步上升的状态等。

所以,业务转移加速不是一种新现象,而是对过去趋势的延续。能源危机是短期的催化因素,其背后原因是中国不断积累优势、不断提升的全球产业链位置。

观察者网:比利时首相警告欧洲可能经历“去工业化”的风险,高盛判断欧洲的衰退不可避免,这种制造业转移对欧洲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当前欧洲经济不振、通胀高企的情况下?

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欧洲作为一个能源高度对外依赖的经济体,为了在能源领域“去俄化”,尤其在欧洲电力市场采取边际定价政策的条件下,电价和气价是强相关的。

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报告中也提到,如果看气价指数,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的燃气均价大概是0.7万元每吨,德国均价大概是中国的2到3倍。欧洲的燃气价格出现了非常大的抬升,但欧洲的电力市场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结构,采用的是“边际定价法”,这使得电价跟燃气价格高度挂钩,致使欧洲各国电价出现明显升高。

具体到不同行业,钢铁业可能会存在200美元左右的单吨成本价差,200美元差不多就达到了限价的一半。电解铝行业作为耗电大户,差不多会有5000美元的单吨成本价差,远高于它的现价3000美元。还有合成氨,不仅要耗电还要耗气。如果把电价和气价同时上调,一吨的价差也会达到3000美元,而它的现价仅有4000美元。在这种条件下,欧洲很多工厂没有办法正常生产。

工业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使得欧洲经济不振,高通胀也使得制造业、尤其是一些跨国巨头向外转移。这对欧洲非常不利,也是欧洲面对俄乌冲突,开展能源转型的原因。

观察者网:欧洲制造业的其中一个去向是美国,这背后一定程度上有美国政策的影响,比如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重点覆盖清洁能源制造业,以廉价能源和低税收吸引德国公司,德国媒体称这是“美欧之间新的贸易战”,这一政策明显违反WTO规则,美国愈发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了“欧洲的竞争劣势”,您如何看待德媒提出的观点?在您的观察中,美国政策性的吸引力会有多大?

这部分订单在短期内需要国家承接,如果投资新建厂,等到建起来后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因此这个过程更像一个竞争对手倒下了,短期之内我们可以把这部分订单给抢回来,谁有更好的基础条件,谁具有跟欧洲相近的竞争优势,就更容易承接到这些短期订单。美国本土工厂有比较好的技术,所以一部分订单被美国承接。

但美国的政策补贴存在问题,比如政策效果、补贴的规模和体量是否能够吸引全球巨头真正地改变投资决策,这可能要打一个问号。此外,美国两党对此存在争议,拜登政府更倾向于发展清洁能源的制造业,但其对立党派更希望发展传统能源。两党之间存在矛盾会导致政策的持续性不强、政策的执行和补贴力度不够。

所以美国政策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可能没有大家想得那么严重,美国的这些举措传达出来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信息:希望制造业回流,保护本土制造业。

观察者网:然而,美国国内经济本身也面临一定问题,比如高烧不退的通胀、供应链不畅、成本激增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等等,美联储持续提高利率,企业面临更高的借贷成本,这些困难是欧洲制造企业能承受的吗?

从长期角度来看,部分制造业更偏向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而对劳动力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美国是真正能够承接这部分产能的。但整体美国能否实现它的政策目的设计,能否真正地实现再工业化,我们持比较负面的看法。

高能耗产业对中国的正反影响

郭微微: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中国拥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产业链结构,庞大的内需市场,技术能力也在逐渐地积累,还有工程师的红利。在疫情之前,有机化学品、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这些行业展现出了一些优势,我国的出口份额有了稳步提升。

德国破产企业的数量出现快速走高,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比较优势的提升。我们具有生产稳定性的优势,还具备了世界能源体系分裂之下能源成本方面的相对优势,这种优势在疫情前就已经有基础了。在三次供给侧冲击后,在基础能力之上,优势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统计局和生态环境部界定的高耗能行业,其实更多是把这个行业对能源消耗落脚到单位附加值上面,更多指偏低端的行业,比如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加工业,还有一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例如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炼,还有煤电行业。

这些行业如果转移进中国,我们是能够做一个比较好的承接,也就是在能源的相对约束之下,把资源尽可能地投入到一些比较高端和能够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行业。也就是说,我国本来就具有一些发展基础的、增加值比较高的行业所积累的出口份额或者竞争优势,在疫情前就已经有了提升。

我国在风电和光伏产业中有一定的制造优势,因此还是可以一边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另一边承接一些增加值比较高、能源消耗也相对较高、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没有那么高的产业。比较理想的结果是,一边实现双碳目标,一边实现经济转型、全球产业链位置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郭微微:过去几年,外资的集中度是在提升的,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集中度提升,在一些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也是集中度提升。

我们现在整体的疫情政策不那么宽松,大企业投资中国的进程早,有相应的投资基础和事业部,可以开展正常的投资运转,但一些中小企业客观上没办法来实地考察,没办法进行下一步的发展和规划,因此投资脚步肯定有所放缓。如果抛开管控问题,也许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对华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观察者网:除了集中度提升之外,在行业分类上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产能的转移会跟在订单的转移之后,因为订单的转移已经说明了我们具有这部分竞争的优势,跨国企业意识到之后,就会对产能布局做相应优化。其实这个结论比较明显了,制造业的转移既然会紧跟订单的转移,我们看到出口订单提升比较多的一些行业,就会迎来比较好的红利机会,还是会落脚在化工、电气、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这些方面。

1666771251935894.jpg

观察者网:不过,欧洲往中国的转移恐怕也不是一帆风顺。最近,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德国正在制定新的对华贸易政策,包括加强投资审查等措施,以降低对中国市场及产品的“依赖性”,限制中德投资(双向),减少担保等等;德国政府的政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住企业的投资,两者的博弈应怎来看待?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没有停止,而是在加速重构。和疫情之前相比,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变化。一方面,早期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布局,更多追求低成本、高效生产,追求性价比。这种产业布局在疫情中表现出高度的脆弱性。未来跨国企业在布局产业链时,会对安全和稳定赋予更高的权重,之前人们可能并不觉得生产会出现中断,但是这三年也给了全球企业一个深刻的教训。

这样来看,我国的产业链存在较大挑战,可以概括为“上挤下压”的双重压力。大家会比较担心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在经历奥密克戎后快速复工复产,会不会凭借其成本优势继续分流我国的订单,也比较担心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动作,美国会出台一些包括半导体、医药、清洁能源制造业的鼓励政策,希望制造业能够回流;德国也表态将制定一些政策,希望企业不要对中国的依赖度那么强。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依旧具有相应优势,甚至在疫情后优势进一步提升。这次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机遇,有希望逐渐从一个相对低端的角色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的发展。

郭微微:欧洲制造业的转移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短期来看,今年冬天一定是欧洲比较难过的一个冬天,即使欧洲现在的储气罐已经达到了85%以上的目标。欧洲也在积极地推动进口,包括从卡塔尔进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气,从挪威进口更多的管道天然气。

能源消耗其实是有替代方案的,比如对于一些高耗电的行业而言,没有天然气可以用煤炭、核能发电,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替代方案。但是如果天然气作为原料投入,可能就没有第二种技术路线能够实现替代了,所以化工应该是受影响最深的一个行业。

长期来看,如果欧洲实现了可清洁能源的转型,2030年左右,欧洲的光伏、海上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建设发展起来了,能够抵挡得住或者完全覆盖它们的需求,实现从旧能源到新能源的替换,中国的旧能源红利就会有所弱化。

中国在旧能源和新能源上的优势,当然会带来制造业全球相对优势的重新评估。

原来的成本可能是指劳动力、土地、电力,现在还要考虑“碳成本”,毕竟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生产工艺是更粗放的,他们也缺少对“碳关税”相应的缓释手段。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优势让我们获得更强的成本优势,劣势就会显得没有那么明显。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布局既取决于成本,也取决于安全稳定和各国推行的政策或政治压力。至少从这几个层次来看,我认为产业链的重构还是会持续进行。

美国肯定会持续推进本国制造业回流,印度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会继续与我们在低端产业展开争夺。但整体来看,我们的相对优势更明显,还会比疫情和能源危机之前有所上升,是一个边际变化。

观察者网: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一些国家似乎体现出脱离中国依赖的相似反应,这种“离心趋势”会对中国长期红利产生多大冲击?

疫情初期,美国和欧洲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发现本国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内没有办法生产呼吸机、防疫相关产品,于是认为首先要推动医药的回流,这种回流很快也会扩展到其他类似行业。

此前大家认为我国的高端产业发展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会面临压力,而我国的低端产业会面临被分流的风险,这次欧洲制造业的转移实际上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边际变化。(来源:底线思维 作者:郭微微)





沙特与美国渐行渐远 与中国关系越走越近

【博览财经特稿】国庆假期期间,海外金融市场颇为动荡。先是欧美股市齐齐暴涨两日,但后劲不足连续萎靡,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8%。汇率市场,美元指数继大幅回撤逼近110后再度扬帆连涨3日,非美货币再度陷入贬值大势之中,尤其日元再度跌破颇为危险的145,这还是9月消耗540亿美元干预外汇后的结果。

石油是全球经济的血液,亦是大国之间博弈对决的重要领域。美国拥有美元霸权,霸占着包括石油在内的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而以沙特为首的OPEC+拥有石油硬资源,无不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利益,抢夺本属于自己的定价权。全球风云变幻,鹿死谁手?

如今,沙特与美国的关系已经掉入了冰窟窿。今年3月,拜登打电话给沙特,却罕见地被王储给拒接了,原油增产期盼也成为了泡影。

在现场,没有仪仗队,没有一面美国国旗,更没有特朗普当初访问时的沙特阿拉伯剑舞仪式(沙特对贵宾最高礼遇),而是一个简单的红毯仪式。

关于拜登非常关心的石油增产问题,王储没有任何表态。后在8月初的会议上,OPEC+决定增产10万桶/日,创下1982年OPEC引入配额制以来的最小增幅。有人评论,该决定伤害性不高,但侮辱性极强啊,这是拜登之耻。

9月28日,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可能会在10月的会议上提议OPEC+将产量减少约100万桶/日。而美国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发起一场全面的施压运动。

为了阻挠OPEC+减产,白宫曾威胁中东产油国,减产将导致“严重灾难”,甚至被视为“敌对行为”。然而,美国的一切外交施压归于失败。

美国在遭到OPEC+的暴击之后,打算做出一些列的反制举措。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美国议员正在制定一些列议案,其中包括扣押OPEC成员国在美资产以及强制要求美军撤离沙特等等。但问题是,被“扇耳光”的拜登敢报复沙特吗?

对俄罗斯的关系也相当暧昧。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沙特并没有随西方制裁俄罗斯。并且,今年以来,沙特大买特买俄罗斯石油,虽然转手卖给了冤大头的欧洲赚取中间商差价,但也实实在在策应了俄罗斯。

相爱相杀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硬脱钩,金本位被终结,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

1974年,日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西蒙以及基辛格轮番威胁沙特,要么卖石油用美元结算,要么与美国为敌,遭遇摩萨台一样的悲惨。

一切的所谓盟友关系均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2004年,美国页岩油技术有所突破,开始挖掘开采。一直到2012年之前,美国均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2015年,沙特重磅出手,依仗着自己成本最低,开启“发汗疗法”——油价下跌时采取报复式增产措施,追杀美国页岩油,逼迫其原油减产。

1666771594945741.jpg

美国除了依靠页岩油外,还靠着美元货币潮汐(加息与降息)、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数据操控、新闻舆论操控等手段牢牢掌控着原油的话语权。而过去,原油话语权最大的,当属OPEC+主导者的沙特。

很显然,此举是围剿美国页岩油产业。2020年,美国活跃钻井数量从疫情前高峰的800口暴降至267口,跌幅高达66.7%,创下页岩油15年历史中的最低水平。原油产量下降93.5万桶/日,平均为1130万桶/日,较2019年大幅减少8%,为历年最大年度降幅。

期间,美国大量的页岩油企业倒闭,包括明星公司切萨皮克以及怀丁石油。不过,随着美联储超大规模的QE放水,油价起死回生,美国石油债危机没有大规模爆发。且随着俄乌战争爆发,美国页岩油企业赚得钵满钵满,回血了大量现金流,降低自身杠杆率,债务危机解除,没能如沙特如愿。

当然,背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动机,就是国际油价话语权的争夺。沙特与美国已经是原油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两者之间的博弈会愈发激烈,未来没有相爱,只有相杀。

现在,美国采取收缩战略,外强中干,对中东的掌控力越来越力不从心。苦之久矣的中东产油国,以沙特为代表,公开敢与美国唱对台戏,亦是美国国际影响力削弱的直接证明。

百年变局,斗争很凶险。就如丁元英在《天道》电视剧台词所言: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两者竞争,只要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来源:格隆汇APP(ID:hkguruclub) 作者:墨羽枫香)





新一轮针对中国制裁如期而至 美一连串重拳都打在命门上

    【博览财经特稿】2个月前拜登签署《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2800亿美元提升美国在半导体和尖端技术方面的竞争力,近期,新一轮针对中国的制裁如期而至。

10月7日,美国为打压中国芯片业,将31家中国公司、研究机构和其他团体列入“未经核实的名单(UVL)”,这毫无疑问是对中国的“系统性打压”,制裁非常精准,从过去逼着中国“去美国化”,扩大到逼着全世界要么“去中国化”要么“去美国化”。

主要制裁手段也是三方面:限制美国相关人员为中国半导体提供支持,包括美国公民、在美华人、绿卡持有者、在美国成立的公司等;限制使用美国的相关制造设备,包括含有美国技术或零部件的;限制使用美国的设计工具(EDA),包括使用了美国相关技术的。

但规定不过是规定,美国人之所以没有直接把这些企业列入华为所在的“实体清单”,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留下灵活调整的空间,而从华为遭遇的来看,这些企业真的能够取得许可证吗?

设计工具方面,问题更加严重。国内目前拿得出手的只有华大九天(占国内市场6%,国产份额超过50%),其他的EDA工具都是点工具,与Cadence(美国)、Synopsys(美国)、Mentor Graphics(美国,西门子收购)等EDA三巨头差距甚大,这三个巨头在中国芯片设计领域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关键大多是国产设计软件暂时无法替代的领域。

与美资企业的朋友联系确认,他们已经收到通知,要求暂停所有技术沟通,现场服务撤回,新项目搁置,现有合作中的项目也面临挑战;有国内半导体行业朋友告知,有的美国合作方网站(数据库)已经无法访问了,设备厂商也要在这几天停止服务。

1666770864411740.jpg

更要佩服美国,毫无霸主国家的身份包袱,说打压就打压,不遗余力,毫无解释。一边谴责俄罗斯把能源武器化,另一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完全不讲道理。

美国确实能人辈出,对世界各国尤其关键国家的研究极为透彻,拥有非常成熟发达的智库体系,而且确实真才实学。这也与国内长期以来,有些人特别热衷用英文把中国剖析得特别透彻有关,只要把中国某一方面剖析到位的,很容易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

不过也不必太担心,中美体制机制不同,就说决策方面,中国更依靠决策者的决断。美国是选举制度,一党胜选就要换一大批官员,决策高度依赖行政人员和各种智库专家,而中国讲究的是层层选拔,所谓“一理通百理通”,到了一定层级以上的领导者,对事物的看法更加深刻,再加上更全面的信息和参谋辅助,在战略决策上起码不会比美国差。

1666770892602167.jpg

正因为选情紧张,所以纵然美国的智库专家精准地把握的中国半导体和芯片产业发展的命门,相信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遏制措施,但拜登政府仍然选择了非常急功近利的方案。

半导体和芯片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典型领域,一旦在技术上掌握更先进技术、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就能够对落后产品造成碾压性打击,中国芯片产业长期发展不起来,正是因为国外先进产品价格太低,没有发展的利润空间。

但现在半导体与芯片产业链联系非常紧密,过去几年中国相关产业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化水平要比前些年大幅提高。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制裁又不可能把中国一下子打死,这就给了中国喘息和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温水煮青蛙才最可怕。

然而沙特非常不给面子,上半年拜登亲自拜访才勉强答应增产10万桶,然而最近一下子就宣布减产200万桶,指望原油价格短期内下降已无可能,美国今年做的一系列降低通胀的激烈举措大打折扣,接下来可能要面临双杀的危险局面。

美国必须在一个方向取得足以振奋选民的“胜利”,在政治正确的裹挟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美国的做法对中国未必不是好事

就说一个大家经常看到但不太注意的例子。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去年有段时间更换了很老旧的锁,与崭新的车子完全不匹配。后来问相关负责人,他说现在抢不到芯片,车子又得更新,所以只能把报废车子的锁拆下来,勉强用着。但是今年不一样了。

中国、欧洲、美国乃至印度等等都制定了自己的本土芯片产业发展规划,毕竟这也是美国圈定的战略产产业之一,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国,在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领域进展飞快,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芯片达到1646.6亿个,进口3246.7亿个(同比下降11.8%),中国自产芯片在全球芯片市场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但是芯片的需求增长没有这么快,甚至还大幅萎缩。

1666770930997827.jpg

从去年一芯难求到今年需求大减,背后是一系列的动荡、打击,先不展开了,只谈谈现象。消费电子需求暴跌,全球PC三季度同比下降18%降到6940万台,创20多年来最大跌幅,关键已经连续4个季度持续下降;手机更是重灾区,比如中国上半年仅仅售出1.36亿部,同比下降21.7%,这么下去有可能跌回2013年的水平,真是一夜回到十年前。

在高新技术产业上,一直有技术和市场哪个更有优势的说法。如果全球秩序稳定,继续延续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局面,掌握关键技术的美国自然优势很大,中国纵然芯片产量高达全球的31.25%(2021年),但基本是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利润很微薄。

所以说,美国的做法对中国未必不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中国芯片产业不可能“亡国”,但更不可能“速胜”,还是要坚持持久战。

我们还是要感谢美国,衷心感谢。美国再次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买办的路行不通。

玩了30年游戏了,深知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对手再厉害总可以想办法,但是队友就没办法了,打不得骂不得,还得捏着鼻子忍着。

这些人举了很多国家的例子,说中国也可以。但他们搞错了一点,中小国家没能力、没必要自己全搞,“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对它们是适用的,但是唯独不适合中国,中国体量太大,买什么什么贵,甚至关键时刻还会被人卡着脖子威胁。所以,可以不先进,但必须够用,这是中国的底线。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大变革的时代,底线思维才是第一思维。

1666770952994514.jpg

中国汽车行业还没有资格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特斯拉下一代算力芯片HW4.0将采用7纳米制程,英伟达的Orin X芯片也是采用7纳米制程。短期看,暂时用28纳米制程过渡还是可以的,但是过渡期一定要控制在1-2年内,否则将很可能在未来受制于人。

本来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先发制人,比亚迪9月销量突破20万辆(特斯拉9月销量8.3万辆),其中超过7千辆出口,还与德国租车公司签订了10万辆大订单(说明下,德国租车公司很看重品质,过去一般是奥迪奔驰等品牌),中国已经逆袭全球汽车工业强国。

反而是被瞧不起的比亚迪、华为一直坚持全套自研,理想也在部分车型上选择了国产的地平线J5芯片,与英伟达的Orin X高低搭配。现在好了,美国新一轮制裁来了,大好格局非要授人以柄,到底图什么?

华为如果搞事,还可以向政府打报告,美国制裁,能找谁哭诉?问了不少半导体和芯片产业的朋友,对美国新一轮制裁的影响,对中国产业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的居多。这也正常,毕竟在哪一行干就更容易发现这一行的问题。

美国压力当然很大,但我们也不至于没有希望,一个后发国家的追赶、超越之路,必然是崎岖的,但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有人说我们应该对等施压,跟美国对着干,也要制裁美国企业,比如限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限制美国产品在中国销售,又或者限制稀土出口,等等。这说起来痛快,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美国越制造割裂,我们反而要越拥抱世界。我们确实会吃一些小亏,但得到的更多。

只不过在当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微妙的做法,比如将国内人工驾驶技术应用限制在L2级别以下,强化对国产品牌的扶持力度,引导国内以及国外企业“去美国化”,只要利润足够丰富,就不信渔网不透风。

国庆期间看电影《万里归途》,对其中一句话记忆特别深:“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好”,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扛过短暂的乱流,希望在不久后的未来。(来源:大树乡谈(ID:dashuxiangtan) 作者:镇长本人)





人物广角




金矿大王心里或拔凉拔凉的 只不过苦了“高品位金矿”旺夫人设

【博览财经特稿】回想这两年最受关注的大佬婚礼,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要算最“秀”的一个。2020年10月,63岁“金矿大王”陈景河,娶38岁“投行女”,这场豪门婚礼轰动一时。新娘子的来历、两人的秘事等,也被各路人扒了个精光。

如今,陈景河也迎来了结婚两周年纪念日,但他可能没什么心思庆祝。毕竟,最近让他糟心的事一桩接一桩…….

陈景河已经结婚两年了,当年的婚礼仍值得细品。2020年10月,63岁的陈景河老当益壮,仍跟年轻人一样爱“赶时髦”,在国庆假期扎堆结婚凑热闹,迎娶38岁的娇妻,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不过,或许新娘并不在意这些,毕竟她自称“嫁给了爱情”,并强调自己不是奔着钱去的。仿佛一早就对外界对她的质疑做好了准备。据她自己所说,“从小到大我没有为钱发愁过,上高中开始我就自己赚外快了,我上大学上研究生所有的钱都是我自己赚的,我蛮幸运的,每一段时间都会有贵人相助”。

海口都夸下了,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位新娘的来头。据公开资料,新娘子名叫钱冰,毕业于纽约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1年起,她开始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投资,还有“经济师、并购交易师”等头衔,有人说她是个“投行女”。还有人爆料,新娘子之前是泉州一位小有名气的车模,还开了一家咖啡馆。

1666772083745736.jpg

甚至网络流传,钱冰在2017年冻卵22颗。她在赫拉之爱的官微上表示,自己还是一名赛艇运动员,有个12岁的儿子。

而神奇的是,在这场婚礼过后,紫金矿业的股价一路飙涨,在2021年2月最高涨到15元/股,不到两年时间,市值从900亿跨升到3000亿。

其实,撇开这些玄学,我们可以看到,紫金矿业股价之所以能“支棱”起来,还是因为资源股的春天到了,在量价齐升的背景下,业绩狂飙突进。2020年-2021年,紫金矿业分别实现总营收1715亿元、2251.02亿元,同比增长26.01%、31.25%;净利润分别为65.09亿元、156.73亿元,同比增长51.93%、141%。其中,2021年,紫金矿业表现更加生猛,净利润直接翻倍,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这份业绩背后,紫金矿业的矿产品产量几乎全部实现增长。包括矿产金、矿产铜、矿产锌铅、矿产银、铁精矿。截至2021年末,紫金矿业拥有金矿、铜矿和锌矿的储量分别为792吨、2033万吨和455万吨,占中国总储量的比重分别为41.1%、75.25%和14.71%。

创业初期获发妻力挺 曾创造上百个“暴富神话”

陈景河是福建龙岩人,赖金莲是陈景河的同班同学,两人高中时就互生好感,陈景河还给对方写过浪漫情书。高中毕业后,陈景河回乡务农了两年半,之后等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用20多天时间仓促备考后,陈景河获得了福州大学地质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命运由此改写。

那时候,陈景河刚进入福建闽西地质大队,参与了紫金山金矿普查项目。在不久后,针对紫金山的地貌,提出了“上金下铜”的预测。而官方曾对紫金山下过这样的结论:紫金山金矿石品位太低,每吨矿石含金量不足0.6克,因而紫金山是一座贫矿。

那时候,赖金莲为了陈景河的事业,离开了城里的龙岩第二医院,成为了地质队的队医,带着四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了紫金山矿区,陪他在这里开发矿山。

但陈景河另辟蹊径,采取了一种投资金额和生产成本都比较低的工艺,用700万元建成了年处理矿石5万吨规模的矿山。紫金山逐渐成为中国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

在资金需求下,紫金矿业拥抱资本市场,2003年在港股上市,2008年在A股上市,一时间创造了很多“暴富神话”。据媒体统计,2008年,紫金矿业在A股上市后,造就超170位的千万级富豪。其中,最为出名的例子是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后来的云南白药董事长陈发树。2000年,陈发树入股紫金矿业3359万元,对应股权在2008年上市当日价值303.18亿元,翻了900倍,因此被称为“资本大鳄”。

柯希平也借助紫金矿业成为“厦门首富”。据紫金矿业回归A股的招股书,柯希平及其控股的厦门恒兴实业有限公司共计持有超过8亿股份,按A股上市当日最高价计算,市值一度超过88亿元。  

逆周期疯狂“买买买” 陈老板这次却急眼了

从2007年起,陈景河就开始对黑龙江、西藏等地的铜矿资源进行并购;2014年起,企业的并购重心放在海外,矿种涵盖铜、金、银、钴等。如今,陈景河依然在全球“扫货”。他的小目标是,在10年内,让紫金矿业从全球矿企第12位升至前5位。

陈景河全球“扫货”的打法是,逆周期扩产,利用技术再开发,把矿买个好价钱。就拿2015年来说,当时趁着国际金价大跌,陈景河加紧在全球范围内抄底买矿。2015年3起并购合计支出约52亿元,超过了往年累积并购支出。

而在陈景河看来,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他有自己的逻辑:首先,进行海外扩张,要对资源的增值性、可靠性、可利用性要有客观准确的判断。其次,要把握好时机,有些公司过去出现并购方面的失败,很重要一点是在高峰时期去抢筹码。

近年来,陈景河也一直在贯彻这套策略。2018年至2020年,紫金矿业豪掷约250亿元并购7次,包括收购了加拿大上市公司Nevsun、大陆黄金及其拥有的项目。2022年以来,紫金矿业又收购上市公司、金矿、锂矿等豪掷逾126亿。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紫金矿业归母净利润才达到126亿。

不难发现,紫金矿业这次多是跨界收购,主要发力新能源领域。对此,陈景河有自己的想法,他表示:“(面对)能源革命,如果说我们还无动于衷的话,我们会犯很大的错误,我(们)就是慢了半拍,但现在进入还不算太晚……”

现阶段,陈景河如此大手笔收购,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压力。2022年半年报显示,紫金矿业资产负债比为59.11%,相比上年末增加3.64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为38.32%,相比上年末增加0.89个百分点。而更加让陈景河忧心的是,手上矿产资源的持续贬值。近几个月来,LME铜现货价格一路走跌,9月底已跌至7千美元/吨左右。

与此同时,国际金价也持续下跌,9月26日,跌破1630美元美元/盎司,创下近两年半新低。而此番金价大幅下跌,主要是受美联储大幅加息和美元走强等因素持续影响。

手握大把铜与黄金的陈景河,心里应该是拔凉拔凉的。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当日,紫金矿业A股就盘中一度触及跌停,主力资金净流出超6亿元,股价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截至9月30日收盘,紫金矿业报收7.84元/股,较今年4月份高点跌超38%,目前总市值为2064亿。只不过苦了陈夫人,结婚刚2周年,她的“高品位金矿”旺夫人设,可能就因此被连累塌了……(来源: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 作者:澍野)





一把好牌被打烂 内蒙富豪“造车圈地”欠一屁股债无碍个人财富攀升

【博览财经特稿】ST曙光的股民们,最近正追着一场“大戏”。9月13日至20日,公司接连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失联”,并在上交所的询问中,对实控人行踪接连作出答复。

不过,这位实控人最近一度传出“失联”,控股公司、儿子皆称,找不到张秀根。与此同时,二股东深圳中能和部分中小股东,正与大股东的开启争斗,他们的目的很明显,便是踢走张秀根。

张秀根的失联大戏,从9月13日开始。当日,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曙光汽车公司”)发布一则《关于无法与实际控制人取得联系的公告》称,自 2022 年 8 月中旬以来,曙光汽车公司不能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秀根先生取得联系,但与控股股东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沟通正常。

据曙光汽车2022年一季报显示,华泰汽车持有公司约1.3亿股,持股比例达19.77%,股份为质押状态。公司第二股东是深圳市中能绿色启航壹号投资企业(简称“深圳中能”),持股数量为4864万股,占比约7.2%。

1666771840997661.jpg

在深交所的信函后,曙光公司应当在2个交易日内书面答复。但在9月15日,曙光公司突然“爽约”了。其发出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目前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具体核实”。

上交所并不吃这一套,直接透露了公司大股东及二股东的“不和”关系。当日,上交所发函追问称,9月19日,上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接到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中能的举报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秀根已于 2022年8月10日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称在 2022 年7月5日后知因上述问题,公司无法与张秀根先生取得联系。而张秀根的儿子张宏亮则回应称,“2022年7月5日起不能够与张秀根取得联系”。

1666771853959146.jpg

对此,上交所询问称:“公司控股股东应当自查并说明,是否存在张秀根失联相关信息泄露的情形。”

张秀根的发家之路,一直非同寻常。他旗下的华泰汽车,曾是国内造车界“鼻祖”之一。早在2000年,张秀根通过收并购,拿下一汽集团旗下的华泰汽车,2002年与韩国现代合作,推出了“华泰系豪车”。这些车,被指仿冒国际品牌,外形酷似宾利、卡宴。

只不过,一把好牌,被张秀根打坏了。由于后续缺乏受市场认可的产品,华泰汽车一直销售不佳,销量甚至几度造假。2011年,华泰汽车销量造假事件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传言称华泰汽车向中汽协虚报销量超出3倍,部分车型销量虚报甚至超30倍。因此,中汽协将华泰汽车销量清零。

2019年,广州富力地产本计划参股华泰汽车,但之后不了了之。不久后,华泰汽车的债务窟窿,被捅破了。华泰员工陆续曝出公司欠薪,债券相继违约。

直到如今,张秀根的财富依然不少。《2022新财富500富人榜》显示,张秀根及其儿子张宏亮,以94.2亿元人民币身家,成为全国498位富豪。

巨量土地质押套现

华泰汽车曾对外宣称,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德国慕尼黑等四大研发中心,天津、山东荣成、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大核心生产基地。不仅如此,华泰汽车还在云南、湖南等地,有不少生产基地。

在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厂区,甚至出现政府与华泰公司对簿公堂,要求收回厂区土地使用权。但华泰汽车反诉当地国土资源局,要求其支付33亿元的安置费,及4.8亿元的土地赔偿金。但法院称该案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早在华泰汽车的年报中显示,华泰汽车2018年半年报显示,华泰汽车通过质押子公司股权、房产土地、设备等,获得并已使用的银行授信高达196.84亿元。

1666771876864360.jpg

据中纪委网站9月22日消息,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损失628亿元,查处1163人。张秀根传出被逮捕动态,无论其中是否有关联,其圈地造车已成事实。张秀根家族的掘金之路,自此告一段落。(来源: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 作者:方原 编辑:陈涧)




社会热点




“某天”是否双标不是重点 参与流量狂欢的很可能存在幕后始作俑者

【博览财经特稿】前期,“某天酱油”被质疑其国内外销售的酱油在使用食品添加剂上“双标”一事引爆网络,很多人口诛笔伐,痛斥“某天酱油”使用添加剂问题。

专门把家里5种跟酱油有关的产品找了下,最左边一款添加剂比较多,中间两款少一点,右边两款主打“薄盐健康”的没有添加剂,当然按照添加剂的多少,价格相差很大。

这是有意为之,不同的酱油用途本就不一样。一般来说添加剂少的味道淡,卤东西的时候不够味,所以老抽专门选的添加剂丰富些的;红烧或者清蒸靠酱油提鲜,所以中间的蒸鱼豉油和红烧汁选择有“5’-核糖核苷酸二钠”的;右边两个是因为在家里自己做椰子鸡之类,需要把酱油混合小青桔当蘸料,入口的比较多,所以特别选了无添加剂、低盐的。

同样的商品卖给不同的人价格不同可以叫双标,不同的产品对外销售的时候按照一种商品统一包装和宣传也可以叫双标。但是不同的商品、包装也不同、价格也不同,这样的怎么能算双标呢?如果这都算双标,那是不是茅台和茅台王子酒也是双标?

“某天”的声明抓住了主要矛盾

第一件事比较复杂,放在后面说,先聊聊“某天”的声明。声明内容不多说了,简单地说“某天”表示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要求,不存在海内外双标问题。

比较喜欢一个原则:做任何事,都要搞清楚目的是什么,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做不利于实现目的的事。就“某天酱油”这件事,企业吵赢没有任何意义,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安心、为了维持和抢占市场,而不是赢了消费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食品的品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赖、大众对某个品牌形成的口碑,才是胜败的关键。

当然确实有消费者之前没有注意配料表,也不清楚那些奇怪的名字到底是什么,经过这一轮舆论轰炸后,有可能会对有添加剂而且比较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但是,真的就会因此选择不购买吗?选择不购买的比例有多大呢?

说的不客气一点,会对酱油有添加剂而忧心忡忡的,多半是不做菜没买过酱油的,天天吃的外卖严重得多,酒烟还是强致癌物,烤串也很不健康,有几个真在乎了?

去任何超市看看,就知道酱油、醋、料酒之类调味品的竞争有多激烈,这也是一个非常没有品牌忠诚度的行业,逮到机会整对手一把才是真实的商业,不奇怪。

那为什么说“某天”的声明抓住了主要矛盾、在应急处置上过关呢?关键还是要搞清楚真正需要影响的客户,这些客户到底怎么想。

目前不了解具体数据,仅仅是举个例子,假如说舆论调研发现,开火的主要是学生,那其实真的无所谓,因为学生显然不是做饭的,也不太可能去买酱油,骂一骂发泄下情绪,过2天也就完事了。

所以,对“某天”来说,标准是否双标根本不是重点,关键是一定要说清楚,有添加剂但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就行了,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侧重点真的不一样。比如转基因问题,还是拿片面经验来看,相对而言年轻人对于转基因、非转基因没那么迷信,对科学更加信赖,但对于国内外标准不同极为敏感;年龄大一点的,可能对转基因更加警惕,但对于标准是否一致不太在意。

反正网络舆论,就很难活过3天,基本不可能活过7天,“某天”也不是真的双标,比如主打“零添加”的“金标生抽”之类就放在货品柜上,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确实存在双标,但不是酱油企业

非常反对限制、关闭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的账号,这些东西本来就应该让所有人知情,也不是什么机密,干嘛讳莫如深?多讲讲,讲清楚,反而可以减少恐慌和误解。

但是,当这件事变成社会舆情事件之后,确实出现了很多吃流量、不嫌事大的人跳出来,持着大义之名对企业喊打喊杀,对于这样的,国家真的需要严肃处理了。

有没有添加剂,这是不同类型的产品定位,并不是说日本的“某天”酱油一定没添加剂,国内销售的就有,这不符合现实。先不说为什么这位网友不选择没有添加剂的拍照,从网上流传的照片看,明显是一个贴标产品,日文标识下面仍然是中文标识,显然是某进出口商把国内销售的贴标出口到日本。

应该充分发挥公众监督,更加公开透明,但坚决反对某些有心人,故意造谣带节奏,不给钱就搞死企业。这几年业余搞搞自媒体,也勉强算进了媒体这个圈子,对一些见不得人的事也有所了解。有一些稍微掌握流量的大中小V,并不是以事实为准绳,而是又打又拉,逼着企业给钱或者签订协议,总之要给钱,否则就要带节奏,借着所谓舆论监督、为民请命的借口,行谋私利之实。这也是国家三令五申要严厉打击的。

但是到了现在这种程度,辛某飞已经成为了受害者,让他成为受害者的并非是企业,他也不至于、也不敢收了其他厂商的钱做什么,这会吃官司的。真正让他变成受害者的恰恰是看上去正义、实际为了流量的各类媒体,包括自媒体也包括所谓的传统媒体,在各方媒体的狂轰滥炸下,一个本来很好的科普机会,成了乱哄哄的闹剧,这跟一百年前看砍头有什么区别?

要说带节奏蹭流量,合法合规又能抓住企业真正的痛点,让企业吃痛又没办法,觉得自己还是挺擅长的,但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大丈夫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事有违初心和道德,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忍住呢?守正创新如果这么容易,总书记又何必反复强调呢?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一场场狂欢之后,谁得利?谁受损?

1666772402530821.jpg

我国退休人群规模扩大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实,在我国古代,“告老还乡”、“致仕”等退休安排是官僚制度的组成部分,普通百姓通常是没有现行意义上的退休制度的。现代社会的退休和养老金制度,最早是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主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化生产模式和实现社会风险集中管理。

195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增加规定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特殊工种和岗位的提前退休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此后便没有就退休年龄政策进行过重大修改。

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三轮“婴儿潮”,而上世纪60年代,正好又对应了第二轮生育高峰。第一轮婴儿潮是1952-1958年,人口出生率一度达到37.97‰的高峰,不过,由于当时我国人口基数相对较小,仅为5.4亿,所以人口增量相对不大,年出生人口数稳定在2000万以上。

这个阶段的出生人口,在1978年后,陆续进入了劳动年龄,达到生产力高峰。自2012年开始,女性就达到了50岁,男性从今年开始步入60岁阶段。如果以出生人口数简单推算,去年,全国迈入60岁的人口数不到1200万,而今年就要超过2000万了,明年则预计接近3000万。

不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出生高峰未必就一定对应退休高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末,我国乡村人口约49835万。正如前文提到的,退休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而目前近5亿的农村人口,其实是并没有严格的退休制度和概念的。

养老金能撑住吗?

目前,我国已建立由三个支柱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第一支柱独大,二、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比65.76%,第二支柱占比34.23%,第三支柱占比仅为0.01%。

今年5月26日,人社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2022年的养老金涨幅是4%。

我国基础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即当代劳动力人口缴费用于当代老年人口养老金给付,简单来说,就是“在职的人养退休的人”。因为是劳动年龄人口纳税或缴费,所以现收现付的养老缴费水平的高低,受到了当下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和比重高低的制约。而且受养老金改革因素影响,很多实际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之前并未向社会统筹账户缴纳费用。

近年来,财政补贴金额逐年增加,在基本养老保险金当年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13—2020年,社保基金累计结余的规模总计增长110.6%,同期财政补贴规模增长185.1%,社保基金对于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看,全国社保基金整体上还是收大于支的。

另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也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可以进一步缓解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带来的结构性矛盾。

只靠社保养老,可能不太够

但平均不足3000元的退休金,大概只能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如果再负担看病费用,很可能就不够用了。也就是说,基本养老保险还面临保障水平不足的问题。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更好的情况是“老有善养”,如果只靠保障水平有限且目前负担较重的基本养老金,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老年生活水平的指标是“养老金平均替代率”,由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计算得到。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指出,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5%,退休生活水平将会严重下降,保障基本生活都很难。

不过,全球范围来看,即使是很多福利政策相对完善的国家,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也是普遍存在的。

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不够,依靠第二、三支柱就成为必然选择,而且越是高薪收入的群体,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越低,也就越需要自己补充养老金。

2021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数为46773万人,全国有11.75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的职工为2875万人,企业年金的参与率仅为6%。

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处于缺位状态,但扩容潜力巨大。从政策面看,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设明显提速。

个人养老金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个人自愿公平参加,而且参与方式灵活。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意味着我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从蓝图走向实施。

退而不休,也是解决办法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也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

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设备和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了2021年的78.2岁。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推广也使我国青年群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有所延后。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所谓“第二人生职业”,就是在正常年龄退休后,退休职工可自愿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域,从事相关方面工作,“多出一个这样的选择,退休职工从心理层面更容易接受,这其实也就相当于退休年龄自动延迟了”。

对于过去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所谓的“法定退休年龄”概念的老年人群来说,他们的经济压力较大,继续工作的动力更强,通常能干到多久就干到多久。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提到,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不过,我国在老年人再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尚处于原则性设计和讨论阶段,劳动保障也亟待健全完善。比如一旦超出法定退休年龄,便不在劳动合同法适用的范围内,退休后再就业的劳动者与企业只能签订劳务合同,确立的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不仅无需缴纳五险一金,也没有工伤保险。

所以,作为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未来超龄劳动者的就业劳动保障也将是退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来源:非凡油条(ID:ffyoutiao) 作者:豆花)




形势分析




来通胀形势的推演 恶性还是良性需看清几点

【博览财经特稿】当下的中国,通胀形势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因为我们看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半是居民和民企如履薄冰、自发收缩,一半是国企、基建、国债、以及各地的城投平台在扩张。

可是一看官方渠道,又明明是在注水,而且只要经济数据起不来,就有持续注水的动力。所以很多人就迷惑了,通胀究竟会不会起来?

对通胀的判断,决定着你的投资动作和你的资产配置方向。先说一个核心结论,就是明年出现较高通胀的概率非常大。逻辑是这样的:官方和国企放水、民营企业和居民收缩,这种放水的渠道决定了:生产效率会比较低。也就是增加了货币、却没有增加对应的商品。

那为什么,财政和货币的双宽松从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下半年基本上到达了社会面,却没有出现显著的通胀呢?

1666772694563769.jpg

为什么能确信明年美元加息会放缓?一个是美联储的部分官员已经开始吹风了,明确表示:如果核心通胀显示放缓,就会明年某个时候暂停加息。

另一个是美国经济的衰退迹象已经很明显。美欧等国PMI都在回落,显示经济开始收缩。这是美元的影响因素,我们再看另外两个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二师兄在我国的CPI构成中,比重较大。9月份的CPI涨幅为2.8%,涨得最多的是食品类,食品类中又以猪肉涨幅最大。

鲜果上涨17.8%,肉类上涨16.0%,其中猪肉上涨36.0%,鲜菜上涨12.1%,蛋类上涨7.3%,粮食上涨3.6%。猪肉接下来会怎么走?

在猪肉等食品涨价的推动下,也会带动CPI节节升高。所以最近几个月高层对猪肉价格是密切关注,频频约谈养殖户、多次投放储备肉。

这次之所以这么果断,就是不想让CPI制约货币政策的空间。但这种约谈和投储没办法改变趋势性方向。

如果放开,民间信心就会起来。居民对楼市的心态会转变,民营企业的心态也会转变,敢扩产了,这些都会增加信用派生,增加水量。所以物价也会暂时抬头。但这种通胀危害性不大,因为这是居民本身“买”起来的通胀,企业的扩产也会增加商品供给,所以这种通胀不会太剧烈,更不属于恶性的。否则的话,居民感受到的切肤之痛就会比较明显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效益低”意涵着什么?效益低的本质是“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民生所需”。比如XX开支、给亏损的国企及城投平台兜底等等。

由于前领导人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没收外资和民营企业,生产力急剧下降。而国企亏损之后,又由央行印钞来补窟窿——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为国企赤字融资。

1666772532768430.jpg

事实上,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而中国因为今年庞大的财政扩张和货币刺激,需要处理好明年经济复苏后通胀“爆表”的问题。

先说美国。当前,美国加息抗通胀颇有点儿像一个饥肠辘辘连着吃了好几个馒头的人。前几个馒头没有填饱肚子,还差最后两个——11月和明年1月的两次加息。

要知道美国的通胀数据房租租金占比近32%,类似于中国通胀数据中的猪肉占比。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房租价格回落,CPI就会明显回落。

1666772548575760.jpg

另一个更直观的证据就是,资本已经开始像7月一样,开始拐头交易“美联储会放缓加息”。比如,股市吸收完11月要加息75个基点的利空信息后低开高走,快速反弹;国债收益率也同样冲高回落并于第二天继续下滑。

虽然在脱钩的背景下很难回到三年前的荣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加息放缓的趋势已经形成。至于放缓的速度则取决于后续美国通胀的表现以及经济衰退的情况。

明年经济复苏重担几乎完全交给内需

就疫情而言,2022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由2020年的0.39飙升到0.6。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宽松效应受制于疫情影响也打打折扣。更加不幸的是,中国经济将要复苏的时候却是外围需求逐渐趋缓的时候。今年乃至明年经济复苏的重担几乎完全交给了内需。而此刻,饱经沧桑的内部需求在内外各种不确定的影响下异常乏力。

此刻,只剩内需起来!相信随着国内疫苗接种率的提升、病毒致命性的降低以及经济趋缓对生活的影响,中国迟早会迎来曙光——松。那时,只要有一部分需求起来,就会通过企业扩张带动就业,由星星之火逐渐将内需修复。

届时,很可能会因今年的财政扩张效应于明年再度拉爆一波通胀。眼下,猪肉价格大涨已经开始把通胀抬了起来。叠加,今年庞大的财政扩张和减税降费等举措也已经把M2推了老高。此刻,市场并不缺钱,但缺一个花钱、让钱流动起来的地方。这就是我认为明年通胀可能会迎来一波大爆发的基础。

2、三年疫情对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损伤是巨大的,内需的释放肯定也远不如疫情前,加之对全球整体经济的悲观预期,“保守心理”仍然会制约内需的释放。

前者为明年的通胀添油,后者为明年的通胀“抽薪”。结果很可能是“J型曲线”:即疫情的负面影响时间稍短,则添的油要比抽的薪多,会加剧未来的通胀;疫情的负面影响时间太长,很可能会演变成通胀怎么也起不来,完全陷入通缩。

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时候,中国向全世界输出了大量的商品。生产力巨大,需求却不足——相对过剩,才是我们这十多年、甚至未来好几年都要面对的问题。

未来,让经济增长的蛋糕分一部分出来用于解决后顾之忧至关重要。这还要靠政策由“需求侧刺激”转变为“需求侧改革”!(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和卿)




社会透视




头部主播加入 淘宝直播和抖音直播将直面竞争

【博览财经特稿】淘宝中腰部主播努力接住前头部的流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将在10月31日晚,现身“新东方迅程教育专营店”淘宝直播间。10月19日,一则消息在直播圈传开。

知情人士透露,新东方直播团队为两条线,一条是新东方直播间,一条为东方甄选直播间,此次直播东方甄选并不会参与。

交个朋友相关人士表示,交个朋友确定入驻淘宝直播,老罗会在10月24号晚上8点在天猫开播,至“双11”至少会播出三场。由于老罗粉丝画像以男性为主,首场直播选品会偏向酒水、3C数码等,目前正在全面招商。

此外,截至10月19日18点,账号“交个朋友-罗永浩”在淘宝直播仅有851位粉丝。“回放”一栏显示,早在8月22日,该账号就进行了第一次直播测试,并随后在9月份进行了5场测试。

商家提供的招商资料显示,罗永浩淘宝直播首秀定在10月24日,涉及品类较广,包括数码家电、美妆护肤、个护家清、家具日用、母婴玩具等。

不过,无论是罗永浩、交个朋友,还是俞敏洪、东方甄选,此前都一直只在抖音直播。去年12月28日晚8点,俞敏洪准时出现在自己的抖音直播间,开始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农产品直播带货,这是“双减”之后,新东方宣布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后的业务首秀,也是东方甄选的起点。

离开罗永浩的交个朋友

6个月后,黄贺的回答被推翻。交个朋友官方暂未公布入驻淘宝的原因,一位电商分析师认为罗永浩入驻淘宝的原因很简单:“这说明交个朋友本身的业务在抖音遇到一些瓶颈,淘宝可能给了一个不错的价钱。”

两年里,罗永浩在抖音一共做了超过一百场直播,为刚起步的抖音电商打响了第一枪。交个朋友也成绩斐然,2021年以50亿元的实际支付销售额,便夺得抖音直播带货桂冠。交个朋友一名内部员工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直播两年,交个朋友在各个平台总GMV约在100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交个朋友在抖音上迎来了新对手。罗永浩宣布淡出交个朋友之际,正好赶上东方甄选走红。从2022年6月至9月,蝉妈妈达人带货榜上东方甄选一直位居榜首。9月,其直播销售额约为5亿元~7.5亿元,而交个朋友直播间位居第8,在疯狂小杨哥、贾乃亮之后,销售额约为1亿元~2.5亿元。

从粉丝量来看,截至10月19日,东方甄选已有超2700万粉丝,交个朋友官方直播号的粉丝不到2000万。不过,交个朋友在“交个朋友”账号的基础上,已打造了约15个垂类直播账号。

交个朋友方面不赞成遇到瓶颈的说法,“我们的主号可能差不多,但是我们开了15个垂类号,所以这个增长很大。”但其表示,入驻淘宝直播能对交个朋友带来新增长空间。

不过,黄贺也表示,“交个朋友并非外界所看到的,只有一个直播间。将所有现金流全部放在一个直播间上,任何波动都会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而交个朋友同时投资、合作和搭建了很多公司,做好风控,所以比较有底气。”

在罗永浩入驻淘宝直播前,上一条与淘宝直播相关的大消息还是淘宝直播“一哥”李佳琦复播。

在薇娅、雪梨两名超级头部主播退场,李佳琦暂停直播后,有分析师认为,这对淘宝来说是件好事。在淘宝直播初期,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平台的流量向大主播倾斜,大主播垄断大部分流量,对平台和商家来说,都不算好事。

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吹雪认为,直播是淘宝天猫从交易走向消费的重要载体,短视频与直播的内容将贯穿手淘每一个用户的动线。

但中腰部主播们还在努力接住薇娅的流量。今年“618”大促期间,全网销售额Top5主播全部来自抖音和快手,无一人出自淘宝。

据《晚点LatePost》报道,薇娅停播后,淘宝直播没有比现在更需要成熟的中腰部主播去承接订单、吸引流量。

9月1日,淘宝直播开启了2.0“新内容时代”,阿里巴巴淘宝直播事业群总经理程道放表示:“以前,很多人对电商直播的印象是‘叫卖式’。我们已经明确淘宝内容化的新价值主张,就是‘专业有趣的人带你买’。”

目前,交个朋友仍把抖音作为主战场。交个朋友方面表示:“抖音的业务我们不会放弃,抖音是我们的主战场,就是未来也一定会是,在过去,其实我们和抖音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很感谢抖音。”

1666772850881185.jpg

侯贵程的说法是,自己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会世资产,主要的工作是销售,并约定了公司规模新增20亿就能获得3%的股份,新增40亿获得5%。

在规模各异的私募基金里,矛盾的呈现有几百种方式,但成因几乎都是围绕钱来展开。这背后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公司经营和发展需要管理规模,但把量做上去之后,销售和投资,如何分配?

销售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募资能力推动了公司规模的扩张,做大了奖金池;但投资团队会认为产品业绩才是核心因素。

私募基金里构成一个抽象的链条

“会世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吧?闹成这样,说什么合伙人,到最后还是只把你当打工人。”说这话的是另一家私募的销售晓文(化名),像会世这样的事情,离他还很遥远,毕竟今年能把量卖出去的私募销售已是凤毛麟角。产品还在创新低,晓文依然得硬着头皮到各地出差路演,“这年头虽然出差比以前更辛苦,我也不想回办公室,要是被老板看到,他又要问我,前面有管华雨,后面有周应波,市场明明是有钱的,为什么募不到我们这里来?”

在一个私募基金里,「基金经理-销售-客户(包括直销和代销渠道)」构成了一个抽象的链条。在这个三角关系里,中间的角色常常被忽略,客户只关心要买哪个基金经理,并不关心是谁把基金卖给了你;基金经理多数也只想做投研,不愿把时间花在服务不如自己懂投资的客户上。

另一方面,资管行业是学历和智商的高地,却往往是管理制度和组织治理的平原。对于销售来说,他们的收入取决于很多因素:盖着公章的合同,几乎没人从头到尾读完过的员工手册,公司的业绩表现,以及拥有一切最终解释权的老板。

今年没有奖金

就像每一个深谙行业话术的人一样,许琪特地补充了一句,「底部不是一个点位,是一段区间。」漫长是痛苦的关键。她像一只无法预知春天何时会来的候鸟一样,悬而未决的等待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辛苦归辛苦,但看着公司规模从不到10亿涨到70多亿,许琪还是有动力的。她经常会在手机上用计算器更新自己的年终提成。过年之前,年终奖打到了她的工资卡上,虽然比她自己算得少了一些,但终究还是一个满意的数字。

2019年~2021年的三年里,股票市场极其繁荣,潮水也推动着大量私募基金的规模水涨船高。许琪所在的私募基金,擅长讲选股的故事,高集中度的长期持有也是能在那一波浪潮里崛起的常见流派。像这样的主观股票私募在市场上并不少,大多维持着十几个人的精简团队,除去一半以上的投研,几个包揽了行政、人事、财务、运营和品宣的中后台之后,也就剩下三四个人的销售团队。

像大部分行业一样,私募基金的销售也能用底薪+提成的方式计算报酬。提成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是当年新增销量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也就是说一个私募销售如果一年能够卖出10个亿的规模,那他当年的奖金就可以达到知乎人均水平。

“最后一个季度市场会怎么样,我已经麻了。反正老板预期已经给好了——今年没有奖金。”2022年作为她经历的第一个「周期底部」,老板的大白马组合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回撤,她也被渠道和客户骂得狗血淋头。许琪已经不记得自己在坚强地保持了路演的体面后,在滴滴上哭了多少次,然后续上自己的核酸记录,赶往下一个城市和下一场路演,但今年依然卖不出量。

许琪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平静,说自己的心态都是在“比烂”里练就的,“我们老板真还算好一点的,我朋友那儿才夸张,眼看2022年都快过完了,他们老板说2021年的年终奖算错了,发多了,今年不仅没有年终奖,还要从每月基本工资里把他们‘欠公司的钱’扣了。”

资本市场的涨跌其实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主观多头来说,有更深层的不安在弥漫。主观多头策略的私募基金,这两三年光景越来越难,客户随便两个问题就能让公司陷入「存在主义危机」——一个是为什么不买量化,另一个是为什么不买公募。

像世纪公园西边的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私募基金的密集程度就令人发指。用陈真(化名)的话说,“我就在我们那层楼上个洗手间,都能感受到量化私募对我们主观多头的压制。”

在2019年、2020年那样的大贝塔行情里,诞生了许多百亿私募基金,新名字里大多数是成立了没几年的量化。牛市里,大家看收益,量化的指数增强产品线那时也都还有比较稳定的超额,每周五傍晚净值预估一出现在各个渠道微信群里,就是超额又增加了多少,简单粗暴的收益体验,让量化私募变得非常好卖。

面对这种「结构性」的冲击,主观多头们看上去并没有特别多的应对办法,基金经理们也很少认输,至少不会在牛市里认输。

但从2021年开始,行情一分化,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活在消费升级里的私募们基金净值下沉了,靠着苹果产业链起来的,风头被特斯拉产业链盖了过去。量化们倒也遭遇过指增超额衰减的阶段,但毕竟还有市场中性,中性额度不够了,也还有CTA,或者把多策略打包成复合产品,又是一条新产线。但主观们做来做去都是复制策略,产品再多,用周立波脱口秀里的话来说,「从6124点往下看,都是熊的传人」。

进入回撤如雪崩的2022年,私募基金2%+20%的费率结构已经被骂成了共同富裕税,专门收割高净值人群。“就算量化费用更高,客户也不会去问量化,他们知道私募量化比公募量化能做的事情更多,就盯着我们问,你们的净值波动也很大啊,我为什么不去买公募?你们还要计提业绩报酬啊,我为什么不去买公募?”

在短暂的收益愉悦之后,持有到今年9月底的他,已经被套了40%,大半年亏掉的钱比老板这几年加起来发的工资还多。“说起来都是一个人亏的,客户还能怪基金经理不行,但他不仅是我基金经理,更是我老板,他和客户还说对不起,对我只说工作上再努点力。”

今时不同往日

在牛市的热闹里,挤进私募行业里当了几年销售,许琪在如今的市场低潮期里对行业也有了一些体会。“在这个阶段,国内好多私募基金本质上就是一个小作坊,你无法期待一个所有事情能按规矩来履行的治理架构。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和价值上的认同,销售只能活在短期的数字里。要保住自己的收入,牛市里火上浇油可比熊市里雪中送炭更容易。”

因此,在「基金经理-销售-客户」的三角关系里,销售面对的冲突最多,传播杠杆最大,又往往最脆弱。而当一种成建制的利益分配与治理结构在市场参与者中大量缺位的时候,明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又一场潮汐运动的人们,又如何去在乎所谓的长期主义?

短期业绩一好销售就疯狂上量,大量客户的钱套在市场山顶的事情,只不过是写在每一轮周期里的既定悲剧。一切都像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里写的那样——住在海边的人,不到潮水退到底的时候,是不会死的;不到潮水涨满的时候





1666772860925422.jpg
1666773016172903.jpg
1666772563331838.jpg
1666772708785310.jpg
1666772680277875.jpg
1666772284489653.jpg
1666772271743709.jpg
1666771825676760.jpg
1666772120993881.jpg
1666772097542027.jpg
1666772064336927.jpg
1666770910293338.jpg
1666770847648348.jpg
1666771605924750.jpg
1666771575192573.jpg
1666771272564409.jpg
1666771229417775.jpg
1666771207631899.jpg
1666771186715239.jpg
1666770577774861.jpg
16667705938327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 晋ICP备19002725号-4 ) 晋ICP备19002725号-4

GMT+8, 2024-11-23 11:39 , Processed in 0.1071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