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如何破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4 08: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临内外部约束 中国经济需推进更深层次结构改革彻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研究员】:

5月以来,国内疫情加速好转,新增确诊病例数不断下降。6月1日起此前疫情较为严重的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北京的封、管控区开始陆续解封,进入动态清零阶段。生产恢复后,此前在疫情影响下积压的订单也有赶工需求。


【博览财经特稿】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但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内外部约束,各增长动能的修复也是分层次的。

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所缓和。

制造业供需同步恢复,生产端恢复情况好于需求端。5月PMI环比回升2.2,其中生产、新订单指数环比分别回升5.3、5.6至49.7、48.2,均较4月有明显回暖。与3月绝对水平相比,目前生产指数已高于3月,而新订单指数仍低于3月0.6,即生产端的恢复情况好于需求端。非制造业景气程度有所改善。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环比回升5.9。其中,服务业景气水平明显反弹,5月服务业PMI商务活动指数为47.1,较上月反弹7.1,从绝对水平来看已高于3月的46.7;不过,建筑业景气程度进一步下滑,5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2,较上月继续下降0.5,降至疫情以来新低,整体扩张速度继续放缓。

二、中国经济最困难时刻已过。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涉及财政、金融、消费、投资等共 6方面 33项。随后,5 月 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话会议,直达区县一级,要求相关措施尽快落地,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失业率下降。往后看,随着上述措施的逐步落地实施,中国经济将加速回归常态。

展望二季度,随着疫情冲击减弱,以及更多稳增长政策落地,中国经济仍有较大概率实现正增长。6月1日举行的国常会提出“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除中央层面的稳增长政策外,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亦出台了多项措施以稳定经济。往后看,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因城施策、边际调整,以汽车为主要抓手的促消费政策落地,都将支撑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我们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在0-1%。

一、稳就业难度上升。

5月经济整体虽有所复苏,但就业恢复情况仍不乐观。从5月PMI数据来看,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仅小幅回升0.4至47.6,与3月的48.6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继续下降0.5至45.3,为疫情以来新低。服务业作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服务业就业情况不佳,表明我国整体稳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上述情况表明,疫情冲击过后,就业恢复落后于整体经济的恢复。

4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后,5月外需并未出现快速恢复。今年4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为3.9%,较3月14.7%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降至2020年7月以来最低值。从5月制造业PMI数据来看,代表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仅回升4.6至46.2,与3月相比仍有1.0的差距,为2020年下半年以来次低点。5月外需恢复较慢,或表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需求开始出现减弱迹象。从海外制造业景气水平来看,5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初值环比下滑2.2至57.2,而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更是降至-9.0,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值;欧元区制造业PMI同样环比下降1.1至54.4,为2021年以来最低值。并且,此前出口接单旺季受阻也可能抑制我国出口恢复动能。总的来看,外需恢复较慢或反映出我国出口面临的下行压力正在加重。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2.7%。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和电影票房收入同比跌幅都超过八成。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0.2%、42.9%。因国内疫情好转,端午节假期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下降44.5%,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0.7%、12.2%。和2019年同期相比,2022年主要节日的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收入的恢复率,整体仍低于2021年相同节日的恢复率。

一是,疫情压制消费场景,今年4月社消和“五一”假期消费同比大跌就与此有关,端午节假期消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是,经济和就业的不确定性上升,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影响消费意愿。今年一季度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更多储蓄占比”创2002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一是,需求较快收缩,尤其是来自出口和地产的订单需求。出口相关行业对2021年制造业投资的贡献较高,出口回落对制造业多个子行业,尤其是高资本支出行业的需求冲击较大。房地产投资对非金属矿物和黑色金属冶延加工影响较大,这两个行业是2021年制造业投资增量的重要来源。

三是,供给冲击加剧。一方面,疫情防控压力加重,对于物流、供应链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企业原材料成本再度抬升。

2021年四季度,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持续放松。各部门积极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多地在“因城施策”框架下松绑,通过调降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松绑限售限购政策等支持居民住房贷款需求,通过适度放宽参与条件、修改竞拍规则、推出更多优质地块等方式在土地供应方面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利润空间。

历史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国房景气指数有较强的同步性,房地产业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信用加速器,信用周期企稳回升有赖于房地产业见底。因此,房地产调控大的趋势是继续放松,降低房贷利率是其中的重要一环。5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相应期限的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调降15个基点至4.45%,降幅创历史最大,且较1年期LPR报价利率的息差首次收窄。

海外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俄乌冲突后,国际粮食、原油价格的中枢明显抬升。粮食方面,除却乌克兰粮食种植面积下滑的影响,极端天气多发、生物燃料替代、农资涨价、部分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等因素也在助推粮价上涨,5月国际小麦价格继续冲高。原油方面,在海外出行旺季到来、欧美国家对俄制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5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涨速加快,WTI、布伦特原油整月分别上涨9.5%、12.4%。

一是,黑色系商品价格仍有上行风险。5月以来,随着保供稳价政策继续加码,国内黑色系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不过,当前国内外动力煤价格严重倒挂,已经影响到煤炭的进口供应,1-4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6.2%。更重要的是,国内稳增长的预期较强,焦煤等商品供需缺口依然存在,黑色系商品价格回落的根基尚不稳定。

三是,新一轮猪周期渐行渐近,或扰动下半年CPI读数。短期看,上半年生猪供需失衡格局仍在延续,猪肉价格处于“磨底”阶段。但从能繁母猪存栏这一领先指标看,我们预计新一轮猪周期或将于2022年6、7月份开启。

今年财政政策在逆周期调节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但疫情在冲击财政收入的同时,稳增长和常态化防疫对财政支出的诉求上升,加之退税和土地市场低迷,年内积极财政发力或将面临较大约束。

政府性基金方面,收、支皆放缓。受制于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专项债拨付时点错位效应减弱,政府性基金支出当月同比从3月的69.1%放缓至12.5%。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全年预算的进度差为-4.8%,明显低于前四年同期的均值5.8%。并且,4月主要地产数据的当月同比跌幅都在扩大,土地出让金和政府性基金的收入增速可能还未见底,土地一级市场低迷预计将制约年内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发力空间。

一、加快落实6方面33项稳增长举措。

短期重点应在加快落实这33项稳增长举措。一是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疫情对各类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的掣肘减弱。二是这33项稳增长举措涉及到财政及相关政策、金融政策、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和有效投资、保能源安全、保障基本民生等领域,需要多个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协同发力,中央应督促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狠抓政策落实。

2022年基建投资被各方寄予厚望,但因预算内资金受疫情和土地一级市场降温的拖累,而配套资金又受隐性债务监管的影响,2022年基建投资仍面临融资难的约束。今年4月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这四个和基建相关的支出分项,合计当月同比从上月的8.4%回落至2.4%,且主要是农林水事务在支撑,其余三项均转负。今年一季度新增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1.39万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少增2513亿;1-5月Wind口径城投债净融资7558亿,同比下降18.4%。

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着力解决基建融资难题:

二是通过特别国债直接对接重大项目等,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目前来看,三季度有较大概率发行特别国债。尽管特别国债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但使用时对项目收益率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助于缓解基建融资难题。

我们使用税收乘数和财政支出乘数估算,疫情让财政收支缺口扩大了约1.4万亿,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但33项稳增长措施并未包括发行特别国债等财政增量工具,可能原因是这涉及到预算调整。根据《预算法》财政预算调整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最近一次可能将于6月中下旬召开)。5月23日国常会要求“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较财政部副部长4月中旬的表态明显提前(当时称第一批原则上今年9月底前拨付使用,第二批只要求在今年尽可能加快使用)。由于四季度GDP通常是全年占比最高的(28%左右),在专项债资金使用完之后,可能需要财政增量工具来托底经济。

四、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并重。

一是,下半年货币政策存在总量宽松的可能。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降准后,表示将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在预期引导上不会更“鹰”,市场的加息预期降温。但最近一周加息预期再升温,截至北京时间6月6日,CME显示6月和7月加息50bp的概率都为100%,9月加息50bp的概率从1周前的35%提高至62%。我们认为,后续公布的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可能令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波动较大,美联储内部对9月加息幅度也有较大分歧,不排除9月加息节奏开始放缓的可能。若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中国降准和政策利率调降受到的外部掣肘减弱,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总量宽松的可能性。

三是,结构性工具支持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宽信用。再贷款工具支持契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绿色领域、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领域,必要时可增加规模、拓宽支持领域和适用的银行,积极推动宽信用。

五、房地产调控从实际出发支持优化。

二是,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畅通房地产“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在销售端,探索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如松绑限售限购政策、定向降低首付比例和交易契税等。在供地端,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利润空间。如推出更多优质地块、合理设置起拍价及浮动范围、适度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等。

四是,有序化解民营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引导资产管理公司、纾困基金及其他投资者入场,推动违约民营地产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有序化解债务风险,恢复优质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能力。

2022年,我国稳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高校、特别是大专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上升,主要是2019年专科扩招的结果,因此稳就业的重点在于推动这些专科毕业生在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形成有效劳动力供给。二是,服务业持续受疫情影响,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服务行业就业受监管政策影响,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面临减弱。2020年我国总就业人数达到7.5亿人,其中服务业就业人数就有3.6亿人,占比为47.7%,已成为就业吸纳的主力。因此,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对服务业的托底作用,通过保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方式实现稳就业。

七、稳物价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内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包括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以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农资等专项补贴、支农信贷、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方式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审时度势,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找寻机会。6月5日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美国总统拜登要求他的团队考虑取消一些对华关税,以抑制当前高企的通胀。6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琦称抗击通胀是一个仅聚焦于中国关税而无法解决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对美中贸易关系采取“深思熟虑、审慎、战略性”的做法很重要。这显示美国政府高层对是否取消部分自华进口商品的关税存在较大分歧。若中美两国最终能相互削减部分关税,这有助于降低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预判,今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3月以来,在疫情的冲击下,三重压力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更大了。

此次会议之后,“经济保卫战”全面打响。五月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6个方面33项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各地也高效推出相关具体政策,上海“50条”、北京“45条”、浙江“38条”……稳经济成为当下各级政府和公众最关注的议题。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专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

张军:今年中国经济本身就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雪上加霜的是3月以来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在各地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下,经济进一步受到冲击。比如说,香港、深圳和广州的疫情对珠三角的经济复苏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上海的疫情主要涉及到长三角,而长三角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GDP的1/4。

解封之后,地方一般会在短期内将非药物干预措施(NPI)级别提高,比如说进出许多场所都要求出示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对经济的全面影响虽然没有那么大了,但是各行各业的恢复还是会受到这些限制性措施的影响。

观察者网: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您觉得将会是什么状况?

如果三四季度全国疫情多点反复,多个省市执行严格的封控政策的话,对经济的影响会比较负面。如果疫情总体上没有很大的反复,再加上中央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的政策,三四季度或许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要有7%以上的增速,我判断可能性不大。

观察者网:在“5.25会议”之后,国务院极其高效地于5月31日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6个方面33项措施。您对这套政策组合拳有何解读?

假如我们的经济是在一个平稳的轨道上,现在只是受到了疫情的冲击的话,用上这些政策应该可以把它矫正到之前的轨道上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说债务的问题、去杠杆造成的恐慌、还有针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新政以及民营企业的顾虑等问题,我们的经济本身就处于持续放缓的压力之下,现在又碰上了疫情和严格的防控政策,这两种情况叠加自然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刺激政策的效果估计会弱一些。

比如说,上海的疫情防控给个人、家庭、企业、外资等都带来很大影响,如果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顺势推舟,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就能转危为机,重塑上海在国内外投资者信中的形象和信誉:第一,让由于这次疫情而出台的一些政策保持永久化,比如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可以沿着这个框架调整保留;除此之外,在封控结束之后,还应该考虑出台几个重磅的有助于改善上海在投资者心中形象的改革举措,给市场和企业松绑,在法律上保障,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找回市场对政府的信心。

张军:我认为,对中小微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让它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营业和自由。虽然给了这么多政策,但我估计很多中小微企业可能会觉得,满足这些政策的条件需要太复杂的手续和paper work,而他们当中很多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这些。这么说吧,这些政策要落地变现,肯定需要填很多表,跟很多部门打交道,他们会觉得很复杂、很繁琐,也就懒得去搭理了。

所以,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能想办法让它们恢复营业这件事变得超级容易才行。所谓容易,就是有关部门对它们要管得少,而且要管到点子上。比如,想要恢复营业,就需要员工能复工、物流能恢复、资金能周转、欠账能解决,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政府要主动帮助落实这些问题,而不是管住卡住。目前因为需要不断地进行核酸检测,一些地方的员工要安心工作也不容易,这方面就需要简化流程。总之要让复工复产变得更简单和容易,而不是相反。

这里说的容错,就是在特殊和紧急时期,上级要敢于为下级部门和地方担责,要给下级一定的自由处置权,责任由上面兜,不要动不动就追责下级。否则的话,雷声很大雨点很小,上面政策有了,但到了下面就被打折扣了,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过去两年来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经济政策层面上的一个大问题是政策多变、时间不连续。一个政策常常不是管5年10年,可能1年2年之后下一个政策就把前一个政策给推翻了。金融政策就是这样的,一会儿鼓励支持,一会儿限制。但很多行业,包括房地产,项目周期很长,金融政策的多变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会使市场主体很难形成一个一致的预期,或者说这个预期很紊乱,经济学家把这个叫做政策时间不一致。我觉得,现在是需要从根本上来反思或者解决这个问题了。

张军: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旦经济上有压力,就马上想到投资,想到启动基建,依靠政府的投入拉动。基建项目肯定是要的,但我个人认为,今天确实已经不具备像之前那样“大干快上”的条件了。

我认为,现在不管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的角度考虑拉动经济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为这样会进入一个死循环。比如说,现在要刺激消费,消费需要钱,钱来自于就业收入,要有收入就要就业,要想提高就业率,经济本身就要维持增长,而现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放缓造成的,这样就陷入了死循环。

我认为,只有一个解可以走出死循环。向地方放权、向企业松绑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困局,中央在经济领域要把更多的权力放给地方,地方政府向下层层放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各种无谓的管制和干预,才能为市场主体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和可预测的营商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市场活力,还有助于盘活存量,许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张军:中国汽车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汽车产业约占我国GDP的10%,且对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明显。这次针对汽车的政策设计是很巧妙的,它不是单纯的发钱或购物券,而把汽车升级和刺激消费联系起来。国家给你一个优惠,但是前提是你要去买车,这跟我们之前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如出一辙。

观察者网:我也发现,不少地方也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土地拍卖,房地产业在这一轮“稳经济”的大盘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开始了新一轮拍地,但是目前来看,房地产总的调控框架是没有变的。所以我认为,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像之前那样过热的压力,因为中国整个住房市场现在的供求平衡问题和之前不一样了。

观察者网:老百姓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每次消费刺激政策一出,就会有发钱还是发券的讨论,对此您怎么看?深圳前不久推出了一个具体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部分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等都给予数额不等的补贴,您觉得类似的政策在其他地方推行的可能性如何,这对刺激消费和“稳经济”大盘会有怎样的帮助?

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怎么发券,发给谁。比如说,是在全国发,还是在经历封城的地方发?具体到某个城市的话,就要考虑是人人有份,还是发给特定群体,比如那些失去收入来源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笔钱从哪里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比较复杂。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状况下,我对发消费券所产生的效果持谨慎态度。这样做确实会在短期内增加消费支出,但是这种消费支出的增加多半是一次性的、 持续的能力有限。要想想怎么让现在的就业状况好起来,这才是更重要的。

张军:我认为,16-24岁的青年调查失业率比全部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更能反映经济的状况。很可能这个数字还不是峰值,到了6月份或许数据会更高,因为那时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不过,青年失业率本身就相对高一些的, 因为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变化比较大。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就业往往是所谓的全日制就业、正规就业,现在灵活就业、零工就业、兼职就业和慢就业的年轻人变多了,这些就业观念的改变是青年失业率正常情况下也相对较高的原因。

但这些都是临时举措,要让青年失业率真正回到一个正常水平,发展经济才是根本之道。让中小微企业动起来,能够正常运作是最重要的,因为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而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影响和传染。比如说,如果企业只有60%的信心,它就只能干60%的事,这样加总起来,经济也只能恢复60%。如果这样的话,经济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我现在越来越担心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唯一能够打破这个循环的,我认为就是要抓住时机,推进更深层次的结构改革,彻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17日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所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源:华夏时报、观察者网 作者: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张军 采访:张菁娟、王慧)




catbg01.gif 政经观察
catbg02.gif



百年未有大变局中何去何从 北大学者们研判中国经济前景
【研究员】:

对于新挑战,我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讲。先说国外,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上台以后,相比特朗普时的对华政策而言,换汤不换药,延续了贸易战、科技战,而且变本加厉积极推动组建所谓的民主同盟,以政治体制、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划界,试图以此在政治上孤立中国,进而在经济上让这些国家和中国脱钩。


【博览财经特稿】因为疫情、贸易战等的持续影响,许多人都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中国经济有得有失、何去何从,每个人的着眼点或许都不一样。

1655193972407251.jpeg

1655193989983828.jpeg

而后在5月18日,北大国发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与中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承泽论坛上,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又就中国经济的重大新挑战与应对提出了新的看法。

1655194027433892.png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

关于GDP增速目标,林毅夫教授表示,两会提出5.5%的增速目标是实事求是的,结合了潜在增速,也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变量影响。如果再努力一点,达到6%也有可能。长期来看,中国最迟2025年将跨入高收入门槛,我们都将有机会见证这一历史。

关于共同富裕,林毅夫教授特别指出,共同富裕千万不能变成劫富济贫,只有保护和激励企业家精神才能持续实现创新发展和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在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这样就可以在初次分配时就兼顾效率和公平,也可以给政府更大的空间进行二次分配。如果能建立更好的税收制度等方式,对于促进三次分配也有好处。关键一定是先共同把蛋糕做大,然后才是如何把蛋糕分得越来越好。

1655194062142489.png

北大国发院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他首先认为,这一目标的设定与“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速、近两年疫情冲击下的年均经济增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之下,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了挑战性,但是从消费、生产、外贸端进行努力,目标有望实现。

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要如何转变思路?

姚洋

姚洋教授首先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些新提法值得关注:比如显著体现出稳增长是今年的主要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力度够大;比如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应切实可行,避免“运动式”减碳;再比如房地产方面在保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要因城施策,不再一刀切。

他同时还建议,在目前这波疫情压下去之后,应实行更精准的防疫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商业和人员的流动,激发国内消费。

1655194221814941.png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

但新的情况是,2022年,美国货币政策开始收水,进入加息周期,而中国还需要继续稳增长。这种货币政策上的反向而行在两国经济几十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对中美两国,对整个G20而言都是新的挑战,但未来也可能使反差收敛。

如何应对中小企业的新困境?

黄益平

黄益平教授援引1907年现金流引发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历史案例,简要分析美联储加息并且步伐很快,可能引发流动性趋紧、货币贬值、利率上升、资产价格下降等现实问题。

1、历史遗留的压力:此前金融去杠杆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并对其造成巨大冲击,民企的还本付息压力依然很高;

3、疫情以来的新压力: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账期被明显延长,主要是大企业给小企业的账期从平均30天延长到了90天,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困难。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重大新挑战与应对

林毅夫

1、当前经济面临国内国外双重新挑战。

最新的行动则包括美、日、印、澳组成一个联盟,想打造亚洲版的北约,美国主导的北约则邀请了日本、韩国这些西太平洋的国家去参加他们的峰会。就在上周,拜登还在华盛顿举行东盟国家特别峰会,推动美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试图说服这些国家把供应链搬离中国。

对中国而言,我国不仅是石油的主要进口国,粮食也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进口。除了油价、粮价之外,还有一些进口的矿产资源价格也在上涨。因此,俄乌战争对我国进口成本会增加,影响经济增长,这在短期是不可避免的。

1655194323626101.png

以上是国际环境中出现的重大新挑战。

进入到今年3月份以后,国内经济可谓雪上加霜,因为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率非常高,一些地方,像深圳、广州、上海相继出现比较严重的爆发。为了从严防控病毒,实行动态清零,保护人民健康,上海从3月份以来基本上一直处于封控状态,同时,封控的城市还在增加,比如北京目前的防疫局势也呈现胶着。

疫情防控的举措必然影响到生产、投资、消费各个方面,使经济全面放缓,要实现今年5.5%的增长目标将更加困难。我们该怎么应对国内国外的这些新挑战?

对来自国外的挑战而言,美国冀图各国跟中国脱钩,让中国重回封闭经济,如果得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就不是2049、2050年,可能要延后很久,我们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而且,夜长梦多,会滋生更多新的挑战,这正是美国的如意算盘。

自2008年以来,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在25%-30%之间,如果能保持这一贡献率,美国以外那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就业、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中国市场,就不会轻易掉进美国的圈套,美国要其他国家和中国脱钩的图谋就难于实现,我国就会有更大的机会争取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

总之,除了美国为了维持政治霸权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之外,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增长、中国的开放、中国的发展正是他们的发展机遇。所以,保持快速增长、扩大开放、倡导全球化既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破解美国图谋和外部挑战的最好办法。

从国内的经济挑战来讲,我们从去年以来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因为预期转弱以后,大家投资就没有信心,供给就会减少,供应链受到冲击,也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进一步传导就会带来就业下降,收入不增长,最终需求也会收缩。所以,三重压力中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

比如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但是这个目标提出来以后要做好配套的解释工作,不要产生劫富济贫的误读,影响企业家投资和长期发展的信心。共同富裕的政策需要先把蛋糕做大,由先富带动后富,并设计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一些富豪的慈善捐赠。结果这项属于长期目标的政策,解释工作做得不及时,不充分。

和重树信心一样重要,是坚定经济发展这一重心。去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再次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定要把这项认识落实到位,在发展中解决国内国外的问题,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多。

以上是中长期都会存在的挑战。就当前来讲,最紧急的挑战是新冠疫情的防控。

1655194464671980.png

各地在争取动态清零以后,要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由于疫情已经两年多,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种状况下,一定要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共度难关,像减税、免税、减租金、贷款延期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有必要的。企业要是倒闭,失业会增加,再要恢复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针对这种情形,我和国发院的其他三位老师最近专门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在这些受封控的地方给每个家庭发1000块钱人民币,以支持他们的消费。这1000块钱人民币中可以有500块钱是消费券,针对所在地的中小微企业以某些行业为主,消费券就支持家庭在那些行业的消费;另外500块可以采用人民币现金,尤其是数字人民币,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推广数字人民币。

我相信如果能这样多方努力,假定疫情能够在5月底全国实现动态清零,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我们在增长速度上不能低于美国,这是我国经济工作应该有的一条底线。我们必须努力保持增长,这样可以加强信心,其他国家也会对我们有信心,这是对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好办法。(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官方帐号)





世界格局巨变下“悲观”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情绪主导认知
【研究员】:

本质上看,企业家是社会增量价值的创造者,也是文明进化的核心引擎,企业家是探索星辰大海的驱动者而不是火箭发射成败的旁观者,所以眼前的经济低迷和不如意反而应该是这个群体的使命及担当之所在。这个时候不需要“哀兵必胜”也不需要“精神胜利法”,唯一的目标就是让企业生命周期永续,落地抗周期之策。


【博览财经特稿】此刻的中国企业界,可以用3个关键词形容:哀鸿遍野、噤若寒蝉、草木皆兵,这是3个实事求是的判断。不过即使没有这3个基本面判断,企业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也应该是一种常态。

实际上“悲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情绪主导认知,一定从“悲观”中找到“乐观”则是更可怕的逻辑陷阱,因为这个行为本身也没有超越情绪。

第一部分是“从大历史视角看宏观周期”,应该说今天的所有挑战和风险,放置于历史周期中,注定是客观规律使然,但用李克强总理的话就是“长江黄河不会倒流”;

第三部分是“从科学战略管理看抗周期之道”,这里会从微观的视角切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品牌管理,从我们战略咨询的角度讲一讲全球顶尖公司经验中的抗周期方法,以及对中小企业的借鉴意义,或者可以称之为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质上看,企业家是社会增量价值的创造者,也是文明进化的核心引擎,企业家是探索星辰大海的驱动者而不是火箭发射成败的旁观者,所以眼前的经济低迷和不如意反而应该是这个群体的使命及担当之所在。这个时候不需要“哀兵必胜”也不需要“精神胜利法”,唯一的目标就是让企业生命周期永续,落地抗周期之策。

重塑企业生命周期首先需要超越悲观和乐观地来看周期、看本质、看应变,最终形成战略管理的工具方法。

“洼地优势”是中国经济宏观的战略大逻辑。也就是我们通过制度上的特质和一定优势,创造了一种聚集了全世界的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条件,客观上我们存在着一定程度权利洼地、监管洼地,并且政府通过税收让渡给企业和企业家更多的财富分配权,这个基本判断对于有欧洲、美国、日本投资经验的企业家应该会很有感触。

所以,从全球视角看,改革开放成功的本质是“开放促改革”,是我们谦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体制内外齐心合力努力奋斗的结果。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会带来贫富差距等多种不平衡,“效率”和“公平”逻辑也必然驱使再平衡,这些都是推动政策背后调整的真实大逻辑,直白地说就是力求把“洼地优势”填平,回归增长的常态,这个过程大逻辑容易理解,但注定改变惯性的过程中对于微观的企业个体会产生巨大的震动,不容易接受。

伴随着“洼地优势”被填平的逻辑驱动,自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再平衡阶段,从全球视野来看,我们在参与客户的宏观战略研究中提出了“三个再平衡”理论,顾名思义就是从“再平衡”的视角结构看目前全球性的动荡和商业风险,进而形成企业家的理性认知基础。

因此,这个宏观判断决定了企业家很多决策的方向感和力度。调整好心态是必须,在这个巨变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认为所有的东西极致完美才是常态,高歌猛进的时代注定短暂于抗周期艰难进化的时期,企业家需要动态平衡地看待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应当把过去基于“高速发展”的逻辑向“抗周期发展”的逻辑调整,形成企业发展的再平衡。

第一个“再平衡”是传统工业国与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工厂的力量再平衡。前面也提到,虽然中国的发展客观上为世界经济做了加法,但所谓“东升西降”之后带来了西方再次工业化的再平衡需求。

这里我们建议企业家用一种超越政治的全球化心态看政治变化,激烈的矛盾和对抗的背后,实际上是诸多个体再平衡的诉求,俄乌战争也是这样。

中国公务员队伍长期拿着很低的工资支持无限责任的国家治理,中国国企中正直的领导者基本收入也就够在大城市养家糊口,实际上,从我们内部的发展周期来看,也存在诸多不可持续的因素,这些因素遇到瓶颈和挑战之后的重构是必然的,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也是必然,这种混乱影响企业家信心是正常逻辑的结果。

另外,中国企业家群体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一多半时间都是引领舆论和站在无上荣光的大舞台之上,这注定不是常态,需要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永远是光荣的,成为巨大财富拥有者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被挑战。但这个问题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暂时不延展,大家可以体会这个再平衡是否存在。

那么什么是“竞争力”呢?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极致的比较优势的沉淀,有时候是丛林法则的结果,改革开放40年,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激烈竞争中拼杀出来的,对力量的追求是一个巨大的惯性。

这一点我们在给多家中国顶尖公司做欧洲市场战略研究的时候发现过一个通病的问题,中国公司乐于炫耀成就,这种思维方式在欧洲、美国是行不通的,人家更看重社会责任。

归根到底,企业需要用“文明”的方式融入社区、融入城市、融入所在国家,在中国经营也是一样,这就是企业用“文明”来抗周期的真实需求。

长期以来,欧洲的企业家也曾有无比强大到富可敌国的时代,现在富人们都谨小慎微。拿近邻日本举例,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最繁荣的时期确实和前两年的中国一样,豪情万丈地希望把世界都买下来,今天大佬们也都在埋头耕耘。韩国三星对国家贡献那么大,依然麻烦不断。

让企业能够客观、理性、就事论事地看待问题讨论问题,有一个面向未来的良好心态,也是我们作为战略顾问核心责任之所在。

从经济发展的大周期逻辑来看,自1980年以来,超越意识形态合作、低通胀、央行独立、全球化浪潮、低波动率、更长周期和更高的GDP利润份额驱动的“现代周期”带来了企业发展和投资界的“黄金年代”,这个黄金时代虽然也存在每7年左右的经济周期调整,但总的来说应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稳定发展的大周期时代。

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一位组合策略分析师Peter Oppenheimer对未来有这样一个展望,很有见地,他认为:投资环境正在迎来一场新的“范式转换”,“现代周期”已成往昔,“后现代周期”正在开启。

进而他对投资方向的判断也有3个明确的指向,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他建议投资者关注3类公司:

第二类是“推动者和创新者”,通过为稀缺能源、劳动力提供解决方案来提高生产力的企业,这里把握的是一个本质逻辑,就是走出经济萧条必然还是需要靠驱动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公司;

我们简单概括一下这位分析师的洞察,实际上也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面对新经济周期历史性转换的挑战,企业需要快速适应变化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管理姿态,专注于成为创新驱动者和生产力赋能的角色,聚焦于商业创造利润这个最本质要求,进而最大限度地维持公司的稳定性。

从市场和科技变革动能看未来机会

应该说,从战略逻辑上讲,外部环境洞察和企业家领导力是公司顶层战略设计的两个根本点。但战略管理本质上追问,外部环境的周期变化虽然情绪面影响较大,但对企业的本质影响并不如市场和科技两个角度更直接;而企业家的领导力除了应对外部变化做调整之外,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创新动能可以做出的有效变革更加显性。

其一,直面全球经济滞涨前景。全球性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即滞涨,在未来5-10年内看起来已经不可避免,通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之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负利率到正利率的转换,借贷成本增加,风险性投资被压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要素逻辑。对企业家最大的影响是需求萎缩以及成本上升的问题;

不可避免的一点会发生,就是贸易从全球化的系统性格局,未来可能会围绕北美、欧洲和东亚3个消费中心形成3个区域型的布局,并且供应链从All in China(完全押注中国)到“china+1”(建立中国外备选)、“china+others”(平衡中国及中国外布局)、“N+china”(转移中国外布局为主)、“out of china”(退出中国),这些都有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供应链布局变化对于消费电子等外向型代工产业影响比较大,对大多数企业影响主要是供应链安全性的谨慎布局;

应该说中国经济长期依赖都是通过“洼地优势”对于劳动者所得长期实行了一种客观压制状态,对农产品价格也存在压制,在目前的政经局势和共同富裕政策下这个趋势可能会发生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中国应该不会因为失业增加获得很好的解决,更倾向于这个成本取决于社会物价等刚性成本。但经济不景气可能限制人员流动,这为长远发展的企业通过培训投资承载劳动力和智力价值的人力资本提供机遇。

中国之前“改革开放”的降低干预的逻辑可能会被强调法律合规的趋势替代,这必然挤出一批缺少合规能力和比较优势的企业。所以,“法律遵从”和“合规经营”是企业家接下来需要更加重视的内容;

未来超级品牌通吃产品高中低档位,甚至通吃多个相关产业是必然趋势,就像华为、荣耀、OPPO、小米这些超级品牌都在多元化产品一样,所以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化核心竞争力和利润至上也必然成为生存之道;

不过以上宏观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这里我们分3种结构性层次解读:

第二种是“高端品牌和高端制造业”,这部分主要战略挑战是保护品牌溢价以及扩展产品线抗周期的问题,做超级品牌是大中型企业抗周期重要方法;

而突破以上多重变化中的不变因素,我们认为还是前沿科技的牵引,也就是科学技术的引擎。对于产业科技型大公司大趋势判断,很清晰的创新方向主要在两个领域:新能源和信息技术。应该说能源和信息变革是历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和绝大多数科技企业相关的还是信息技术下一个阶段的进化。这里我们建议企业家多关注产业元宇宙带来的“虚拟+现实”的技术革命,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新数字化机会。

或者说,元宇宙是彻底的数字化,也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因为背后蕴含着以半导体为基础的硅基文明和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碳基文明的历史性交汇平衡,这也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超级城市化”进程,应该会影响到前沿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

“WAR技术趋势的概念”是笔者2016年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互联网终结,人机智能崛起》文章中阐述的,包括Vehicle智能交通、VR/Video/AR虚数现实、AI人工智能、Robot机器人4个主要技术趋势。WAR技术可以很好地推动科技产业升级,已有多家美国和中国科技公司认同并引用。

除了这两个代表性的能源和信息趋势,科技进化大趋势还包括生物技术、量子计算、星际探索等前沿领域,也包括和老百姓更相关的服装材料、现代农业、互联网全息视频等,不一一列举。总之,关注所在行业的前沿技术创新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

而当我们有了理性心态和前瞻性判断之后,做出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则是重塑企业生命周期的重中之重。

直白说:以前企业家和管理者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竞争力”,大历史变化之下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构建“制度文明”抗周期。这里的制度文明,我们主要指内部的科学管理和外部的全球性合规和法律遵从。

如何构建企业等制度文明抗周期,我们这里提供一个工具箱:1、时度势。用外部环境变化指导领导力,避免闭门造车,盲目打鸡血;

3、收缩战线。高度聚焦于具有行业专业价值,并且具备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果断砍掉非核心部门;

5、全线品牌和全域服务。全线品牌指的主要是高端品牌向中低端渗透,并且聚焦中低端爆款满足刚需,比如之前我们参观爱慕内衣品牌,他们对运动系列和中低端系列的拓展效果很好;全域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宁服装品牌准备售卖咖啡,虽然目前刚刚开始但这符合全域服务的大逻辑。

思想领导力,就是通过影响政商人群获得品牌高势能;科技领导力,就是品牌传播中更多体现科技创新;感知领导力,就是将业务规划成矩阵评估和消费者触点,规划好每一个触点的品牌行动。

1、打造极致产品:所谓的极致产品就是最代表行业专业化水平,满足最大范围刚需,且具有用户体验极致超值感受的产品;

3、聚焦甜点档位:这个理念是我们研究OPPO东南亚市场调研的时候提出的,我们在东南亚调研发现三星的定价策略都是在每一个价格区间定的偏上,这就是甜点档位策略,保证了利润和高端品牌势能;

5、降维品牌放量:说白了就是用打高端的方法打低端。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虽然都是超级巨头的案例背景,不过实用性也都是经过小规模战场检验的。

这里举一个百思买转型的故事作为参考案例。总体看美国百思买在过去10年推动的转型卓有成效,乔利作为CEO的三段论操盘堪称经典,第一段是找到问题修复问题,第二段是寻找同盟军扩大对外合作,第三段是重新定义愿景使命升级战略。

第二段。百思买还进行了广泛的协同合作。与三星、苹果、索尼、联想和惠普合作,甚至与亚马逊和谷歌等竞争者合作。2012年,苹果、微软等许多科技公司都开设了自己的实体店。年底,时任三星电子CEO的JK Shin拜访百思买。乔利与他们达成了交易。

这家公司虽然折戟中国市场,但在美国市场的变革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处乱不惊,积极应对。我们建议企业家在重塑企业生命周期的大课题中多看这种经典的全球性案例,不要盲目地把目光向内照搬照抄很多特色型成功企业。

不妨做一个总结,第一部分“从大历史视角看宏观周期”强调认知的客观性问题,看不清历史规律一切主观的盲从都没有意义;第二部分“从市场和科技变革动能看未来机会”提醒企业家聚焦研究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动能,结构性寻找机会,不要简单听很多专家片面论述;第三部分“从科学战略管理看抗周期之道”提醒企业家关注战略重塑和管理思维的迭代,特别是品牌战略思维的精细化调整。

德国博世集团今年已经有136年历史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重建工厂,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先生一生坎坷,现在这家企业被博世基金会控股,但是一家完全社会化的企业,博世家族在其中影响有限。

而TCL集团现在几乎是创业40年最好状态,公司从电话大王到彩电大王,从最早全球化到最先全球化折戟,从产品型公司到进军显示到半导体、光伏的产业科技型公司,李东生则为被称为最能折腾的企业家,但他有这样一句朴实的表达:“正确的价值观比商业逻辑更长期有用”。TCL今天的成就和李东生对苦难辉煌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超越情绪、理性面对当前挑战,平复心态、梳理问题,进而形成面向未来的良好战略姿态尤其重要,直白地说:企业家面对挑战的主要工具是战略管理的变革。

风暴终究会过去,新的周期开启没有悬念,企业作为一个靠企业家精神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驱动的大船,经得起风雨,战胜过严寒,必然最先走出危机阴霾,这是企业家责任担当要求下必备的“极致理性”。历史向前,大浪淘沙,生命需要顽强的信仰,更需要大爱的滋养,企业家唯有构建真正的企业“生命体”,创业之路才能生生不息。(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周掌柜)




人物广角




高瓴资本裁员传闻背后 一场行业洗牌大幕将慢慢拉开
【研究员】:

休闲娱乐消费是在人们满足了基础性的生活需要之后,为提高生活品质而进行的消费,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后,人类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结果。餐饮旅游、传媒影视、体育、教育等属于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的子行业有:休闲服务、传媒等。


【博览财经特稿】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投资行业面临的现状,倒是符合这句话的意境。

1655196030630289.jpg

在这个谣言背后,却引发了投资圈很多业内人士的思考。一般来说,一家企业首先裁掉的往往是非核心业务部门。从这个维度来看,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很多投资机构都不看好一级市场的大消费行业,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消费行业正在迈入寒冬呢?早在去年,国内某些头部基金就有过裁掉整个“大消费组”的情况出现。

概括来说,消费行业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板块: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商业零售、医疗保健、旅游酒店等五大板块。大消费板块可以分为基础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两大类。

休闲娱乐消费是在人们满足了基础性的生活需要之后,为提高生活品质而进行的消费,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后,人类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结果。餐饮旅游、传媒影视、体育、教育等属于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的子行业有:休闲服务、传媒等。

春江水“寒”鸭先知。整个消费板块走势疲软,短期内很难恢复,一级市场流动性更差,若被投企业在短期两年财务数据不好,成长性不足,就很难享受高估值、并成功在二级市场上市,投资获利非常难。

除了一级市场外,在二级市场,整个大消费板块表现也是非常低迷的。大消费板块作为弱周期板块,向来是不少投资机构在熊市布局的重点板块。今年股灾频发,一度抗跌的大消费板块也慢慢步入了熊途,以休闲食品行业为例,有友食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4.31%,良品铺子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86%,三只松鼠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48.75%。

高瓴辟谣

1655196079625763.png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网民更喜欢听猛料、爆料。至于真假,没有太多人关心,人们只喜欢听自己认为是对的信息。尤其是被捧上投资界的神坛后,同行恨他,还有很多网民期待着这个神啥时候能走下来,否则不符合剧情需要。这背后,也传达了投资圈的一个信号“内卷”……

投资经理迎来了寒冬。一二级市场倒挂严重,大批公司IPO发行困难,身后VC/PE退出受阻,有的还亏到B轮。一位大佬更直言,“大市低迷,各位朋友,系好安全带。”

那一年,被戳破的欧美网络泡沫,传导至中国互联网,投资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有的投资人蛰伏了,有的见了互联网就跑,有的选择节衣缩食,融资变得异常艰难。直到2003年,互联网泡沫退去,价格回归理性之后,投资人才迎来春天。

1655196107974800.jpg

毫不夸张地说,国人所熟知的互联网企业,如聊天用的微信、点外卖用的美团和饿了么、“剁手”用的京东和淘宝、刷个不停的抖音、旅游用的携程等,它们背后就站着高瓴和红杉。

而在投资圈,投资人会经常面临这样的拷问,“如果红杉和高瓴也投资同样的赛道,你们怎么办?”此话背后,意味深长。不知从何时起,高瓴和红杉,不仅仅投下了很多中国叫得上名的企业,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IPO项目的次数,也变得多起来了。比如2021年上市的中国第四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物流企业“满帮货运”、科创板最牛新股纳微科技等。

即便2020年以来的寒冬,比想象中的更为漫长,但在高瓴、红杉这样的顶级资本玩家看来,每一次的危机,都是攻城略地的好时候,这里面蕴藏着带来回报的投资机会。高瓴杀入创投市场后,几乎天天在投项目,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一年时间里,投出了大概200个项目。红杉在2021年上半年参与的投资项目,也多达261起,平均一天投资1.4个项目。

2016年来,沈南鹏领衔的红杉,投资了50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的企业总市值超过2.6万亿,沈老板也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而张磊领衔的高瓴,则将年化复合收益率做到39%,这比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还高。

(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

沈南鹏和张磊,固然有太多不同,但是有一点他俩却极其相似,那就是:重仓中国。

而就在前不久,沈南鹏和黑石集团的苏世民对话,当被问到红杉下一步的策略时,沈南鹏说: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

事实上,沈南鹏是在重复11年前的语言。2009年初,财经频道派出自己的王牌记者罗振宇,前去采访沈南鹏。当时的罗胖还顶着一头浓密的乌发,而沈南鹏还留着周润发式的大背头。

此时全球金融风暴已经在中国发挥威力,所有企业都举步维艰,罗胖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而沈南鹏创立了3年的红杉中国,几乎“颗粒无收”,投出去项目竟然还没有一个成功上市。然而,沈南鹏却说,自己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沈南鹏没有讲数据,没有讲大势分析,而是少有的说出了一句感性的话:“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见不到这么多勤劳而又渴望成功的人群,只有中国……”

然而,正如王兆江所言,“当社会需求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给他们带来发展瓶颈。”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政策的加码等,互联网、消费、教育等行业,挥手作别黄金时代。这对高瓴、红杉来说,无疑是一波冲击。

(张磊)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两家头部机构凭借较好的资源优势已经开始转型。眼下生存更难的是一些中小投资机构,尤其是一些没有完成较多退出的机构,家底很薄,各方的资源都比不过这两家头部机构,面临极大的生存考验。眼下,一场行业洗牌的大幕将慢慢拉开。(来源:投行圈子 作者:投行君)





虽然没了“快递女王”头衔 陈小英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研究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92年,年仅16岁的陈小英和年仅19岁的聂腾飞结婚了,虽然是早婚,但因为两个人相互喜欢,在当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都说“先成家,再立业”,婚后聂腾飞结束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聂腾飞总是想尽办法去挣钱。


【博览财经特稿】1998年,杭州到宁波的高速公路上,一辆白色的桑塔纳轿车陡然偏离了车道,以极快的速度撞坏了护栏,冲出了高速。轿车瞬间变形,车上的人当场身亡。车祸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民营快递业的“鼻祖”,年仅25岁的“申通快递”创始人——聂腾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但在聂腾飞上初中时,意外突然来临了。聂腾飞的父亲不幸身患重病去世,这让原本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聂腾飞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帮助母亲维持生计,1989年,仅16岁的聂腾飞辗转来到杭州的一家印染厂打工。

陈小英和聂腾飞一样,在陈小英读初中时,父亲就病逝了,懂事的陈小英也不得不辍学打工,补贴家用。更巧的是,陈小英的老家也在桐庐,和聂腾飞的老家相隔不远。同病相怜,让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渐渐走在了一起。

一次,印染厂的老板有一张报关单要在第二天送到上海,但从杭州到上海的快递最快也要三天,迫于无奈,印染厂老板特意出高价——100元,请专人将报关单送往上海。这件事无意中让聂腾飞知道了,聂腾飞的脑子里迅速划过一个大胆的想法。

聂腾飞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150元,如果专门帮人送报关单,两天就可以挣到一个月的工资。想到杭州有那么多的工厂,都需要请人送报关单,聂腾飞眼里激动地泛着光。

一个属于桐庐人的快递业悄然升起

从1992年年底开始,聂腾飞白天在杭州接报关单,傍晚从杭州赶最后一班火车到上海,第二天一早去海关送了报关单后,又立即坐火车回杭州,继续接单,继续送,如此往返。从一开始的一趟送几单,到后来十几单,几十单……虽然辛苦,但聂腾飞最不怕的就是辛苦,只要能挣钱,聂腾飞甘之如饴。

短时间的筹划后,1993年一个叫“盛彤”的民营快递公司,在杭州悄然而起。谁也没有想到,此时小小的“盛彤公司”后来会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领头羊——申通快递。

很快,“盛彤公司”就不仅仅是个只负责报关单跑腿业务的公司了,而是可以包揽各种包裹的“申通快递”。1995年,年仅22岁的聂腾飞通过努力,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快递车队,还将公司的整个业务扩展到了整个浙江省。

一年后,申通快递的业务几乎垄断了江苏、浙江和上海。后来,聂腾飞又创新推出了加盟制度,开始将申通的快递网点向全国扩张。到了1998年底,申通快递在全国已经有50多个网点,在长三角地区更是行业老大。

1998年底,聂腾飞从杭州开车去宁波谈生意,没想到车子在半路突然失控,冲出了高速,聂腾飞伤势太重,当场身亡。聂腾飞原本有无限可能的人生,最终定格在了25岁。

车祸过后,聂腾飞的遗体在陈小英的主持下,被迅速火化,这一举动引起了聂腾飞老家的人诸多不满和猜疑。聂腾飞的车怎么会无缘无故突然失控,在陈小英迅速火化聂腾飞遗体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聂腾飞去世后的短时间内,中国快递业“四通一达”的格局迅速形成,但很明显,他们都与聂腾飞这个领头羊息息相关。

申通快递重新坐上快递业第一把交椅

虽然在聂腾飞去世后,有很多人离开申通,另起炉灶,但有两个男人却始终对陈小英不离不弃。这两个男人一个是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一个是聂腾飞的司机奚春阳。

一提到奚春阳,外界的猜测又来了。人们都在心里嘀咕:既然奚春阳是聂腾飞的司机,那么聂腾飞出车祸的时候,奚春阳为什么不在车上呢?聂腾飞的车子突然失控,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

为了带领申通走出困境,陈小英和陈德军、奚春阳一起,创新提出“二级代理”制度,许多县城乡镇的零散快递公司,只需要很少的加盟费就可以加入申通,申通快递利用这些小快递公司,用很小的投入,就迅速将业务扩展到了全国各地。正是这一举措,让申通快递重新坐上了快递业的第一把交椅。

在和奚春阳结婚后,为了申通的业务发展,陈小英用1.6亿的价格收购了天天快递。之后,陈小英任命奚春阳为天天快递的CEO。

然而,在天天快递被转让后,奚春阳就从快递业淡出了。离开了快递业的奚春阳,转到其他行业,一边做慈善,一边做投资,而陈小英依然在快递业做得风生水起。

陈小英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巾帼不让须眉,在快递业,陈小英也有自己独到敏锐的商业眼光。

当时,马云的淘宝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发展壮大。别人看见的是淘宝的用户量日益增多,陈小英看见的却是淘宝背后的快递业务需求量。

正当别的快递公司翘着二郎腿,准备看陈小英血本无归时,淘宝的成交量在眨眼间呈几何倍数地增长。由于量大,就大大缩减了快递运输和投递的中间成本,也就让每一件快递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2016年12月30日,40岁的陈小英带领申通快递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陈小英的个人财富也达到110亿,登上了中国女性富豪榜。在聂腾飞去世18年后,陈小英成了名副其实的“快递业女王”。

离开申通后的陈小英回到了桐庐老家,和丈夫奚春阳一起,一边做慈善,一边经营着几家小公司。陈小英商业眼光独到,即使经营小公司也有自己的慧眼。她设计的一把伞,伞上装了手电筒,方便人们在晚上出行的时候照亮。可就是这样一把简单的伞,也给陈小英带来了上亿的收入。从快递业成功离场的陈小英,虽然没有了“快递女王”的头衔,但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而陈小英和奚春阳对于那些空穴来风的猜测,也从来就没有回应过。其实不管怎样,陈小英能带领支离破碎的申通快递,重整旗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过多年的风风雨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只是,如果聂腾飞还活着,不知今日的快递业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 作者:雪青柠)




社会热点




财税惨不忍睹 靠国企、负债和卖彩票难以撑起未来
【研究员】:

财政部最后总结陈词:各级彩票机构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彩票发行销售工作,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彩票监管,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彩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祝福彩民、祝福彩票事业。


【博览财经特稿】不久前,我流浪的地方,搞了个社区培训,彩票销售讲座教育。培训是公益性质的,免费。

1655276204793701.png

彩票销售形势大好

1655276228893707.png

这么一比,2022年的3月,是不是挺厉害的。具体来说,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33.10亿元,同比增加23.67亿元,增长21.6%;体育彩票机构销售196.34亿元,同比增加7.66亿元,增长4.1%。

2021年前月,全国共销售彩票845.22亿元。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339.96亿元,体育彩票机构销售505.26亿元。2020年前月,全国共销售彩票377.20亿元,同比减少685.96亿元,下降64.5%。

如果分地区看,如上图,2022年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和江西外,其余省份销量均有所增长。真是火热。

对了,财政部最后总结陈词:各级彩票机构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彩票发行销售工作,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彩票监管,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彩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祝福彩民、祝福彩票事业。

如果是,我只能批评自己,日子不好过,为啥不买买彩票碰碰运气,不能不努力、不作为、慵懒认命啊。

日前,网络上很多朋友在传,各地4月一般预算收入非常惨。比如下图所示,部分大城市的4月一般预算收入情况。

图表来源|网络不详(特此感谢)

大城市之外,其他地方、全国呢?情况总体一样的,都是下滑。2022年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7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972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9%。

除了非税收入,绝对数字没一个增长的。到底4月下滑了多少?找了一下2021年1-4月的数据,当时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08亿元,同比增长25.5%。

其中,前4月最惨的:国内增值税1767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8%,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8.9%。车辆购置税97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增值税下滑这么多,做企业或者懂财税的朋友明白,这意味着全国企业开出去的发票少了很多,背后是生意不好。

1655276309286230.png

卖地收入苦不堪言

1655276333229306.png

而2021年同期,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277亿元,同比增长36.6%。

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33.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3116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383亿元,同比增长35%。

2022年前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108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570亿元、专项债券16518亿元。

按用途划分,新增债券1690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890亿元、专项债券14019亿元。再融资债券417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680亿元、专项债券2499亿元。

1655276413765686.png

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2022年前4月地方债发行,多增长4000来亿元。如上图,每个省近2年的具体情况,可以对照。

2022年前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09%,其中一般债券2.90%,专项债券3.14%。2021年同期,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4%,其中一般债券3.39%,专项债券3.51%。持续推动降息,最大的赢家。

2021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327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510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81685.08亿元。截至2021年4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66047亿元,控制在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32387亿元,专项债务133660亿元;政府债券264296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51亿元。

国企营收依旧较高增长

2021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63719.1亿元,同比增长33.3%,两年平均增长8.2%(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其中中央企业93924.1亿元,同比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6.8%;地方国有企业69795.0亿元,同比增长42.3%,两年平均增长10.1%。

虽然有口径问题,但还是可以看出,国企前3月的表现是不错的。利润方面,2022年1-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0187.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中央企业7784.6亿元,同比增长11.7%;地方国有企业2402.8亿元,同比下降5.9%。

1655277227159357.jpg

2021年同期,国有企业应交税费13452.6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中央企业9767.2亿元,同比增长21.5%;地方国有企业3685.4亿元,同比增长33.7%。

1655276946764621.png

翻车翻的有点出人意料

名单公布后的5月3日,这位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协警的消息引发热议。随后清华大学第一个出来辟谣:反复查证发现,今年的毕业生当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学生,所以显然不是今年的毕业生。

对此,清华大学称:“我们又查询了在校生信息库,在校生中只有一位同名学生,但这位学生的出生年月、身高、手机号等信息和网上公示人员信息并不相同。”并且,清华大学在往届生、应届生、在校生等所有信息库中,反复查证都没有这个人”。

24日,长沙相关部门发布了最新的通报:张某(女,28岁,山东省济南市人)于2018年6月从山东一所二本学院本科毕业,一直梦想考入清华大学读硕士、博士。

翻车翻的有点出人意料!这事要不是清华大学及时辟谣,这次录取会是什么结果,大家很难不去联想和猜测。

但是,用学历造假去骗取一个稳定的事业岗位的人,首先就已经属于违法行为;其次,真的录取后难免不在日后的工作中也通过弄虚作假来欺上瞒下。这不仅是对教育的不公平,也会给未来服务基层带来很大的隐患。

最“卷”的岗位居然是城管

要不然,这样的消息最终也会掩盖在近两年屡见不鲜的名校生,海外留学生以及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去基层当公务员甚至协警、城管的消息中。

1655276967436749.png

1655276990334472.png

1655277018414458.png

1655277077961563.jpg

1655277106197825.png

俞敏洪还认为如今的考公热的现象,宛如盛唐时期的风气。盛唐科举制度全面推行,年轻人通过科举走仕途,当官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考公务员也是一样,高考考上大学,毕业后凭借着学历优势,考上公务员,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追求安稳的同时,也通过考公来提升阶层,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当公务员,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城市管理是绝对的好事,这也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政府单位真的是抱着改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的远大志向而去的吗?

过去,我们总是把“今年是历史上毕业生就业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句话挂在嘴边,说了太多,都以为狼来了。但今年,真的不一样!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跌到了冰点的23%,意味着820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没有找工作。

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上升到457万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80万。有机构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超过520万。

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在增加,受经济环境影响导致的就业岗位却在减少,相应的失业率就开始攀升。4月,我们的失业率数据 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同时期欧美分别是6.2%和3.6%。其中,16—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8.2%,这对应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群体,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同时期的欧美为13.9%和8.6%。

自2021年年中以来,美国和欧洲的青年失业率均在持续下降,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则自2021年10月以来出现持续、加速的攀升。宏观上是数字,微观下是千万家庭的悲欢。

列出很多数据,绝对不是为了骇人听闻的制造焦虑,而是从当下的就业困境中告诉大家,为了托底经济保就业,政策还会继续发力。说三点和我们普通人密切相关的:

当然,针对部分遇到困难的个人房贷和消费贷,应该也可以申请到延期了。房地产税估计暂时也不会再提了!

很多人提到直接发现金,这是最不可取的一种方式:不仅是执行下来可能被层层剥削,从上至少所剩无几;直接发现金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过膨胀(参考美国疫情期间全面发钱导致现在的高通胀率),这对普通的底层百姓来说更加致命;另外,如果发的现金被我们直接储蓄,那就完全起不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第三,就是投资方面的发力。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又将迎来新一轮改造。

虽然大范围的棚户区改造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老旧小区改造将再发力,下一个有可能就是你家。这将大大改善老城区的地下管网老化堵塞、小区路面破损、物业管理服务落后、绿化缺失、小区设备年久失修、违法搭建严重等老大难问题,也许你生活的小区环境会焕然一新。另外,城市道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的现象可能又再次频繁出现,这也会大大地影响我们的出行体验。(来源:暴财经pro(icaijing123) 作者:暴哥)




形势分析




利润越来越薄 订单转移东南亚并非外贸“寒冬”来了
【研究员】:

这背后是无数外贸企业的实际处境。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秩序因疫情先后被打乱,物流不畅、原材料和成本上涨等方面持续承压。由于供给侧受阻,海外订单和客户有所流失。与此同时,东南亚如越南等国家3、4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大幅走高。


【博览财经特稿】刘永斌从年初至今一直觉得“很迷茫”,这是经商20余年少有的感受。他是广东一家家用电器企业的总经理,公司生产中高端冷风扇产品,销往美国、东南亚等国家,而现在,他决定转行生产户外用品和宠物烘干机。

绍兴纺织业主秦波、广东家具商人张元清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了类似的问题。秦波的工厂前四个月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30%,回款周期也增加了两个月。张元清则认为现在的困难是“增收不增利”。

这背后是无数外贸企业的实际处境。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秩序因疫情先后被打乱,物流不畅、原材料和成本上涨等方面持续承压。由于供给侧受阻,海外订单和客户有所流失。与此同时,东南亚如越南等国家3、4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大幅走高。据华创证券分析,今年3月中国出口份额已回落至2021年3月同期水平,以东南亚经济体为主的地区基本“补上”我国出口份额。墨西哥、土耳其等地由于距离欧美国家有地缘便利优势,也成为产能和订单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需求减弱和订单流出叠加

在过去,这些售价300至500美元的中高端冷风扇能为他带来15%~25%的利润。刘永斌说,最大的客户在美国,他们购买力强,商品有溢价,利润能达到25%。

首当其冲的是海运价格上涨。以往一条货柜运到美国的运费是两三千美元,如今涨到2万多美元。由于基本采用FOB(客户支付运费)模式,这导致客户下单意愿变淡。

受运输成本和效率影响,客户倾向于选择地缘便利的商家。由于家电体积大,受运输成本影响也相对较大。刘永斌说,一条货柜才装900个冷风扇,按14万元运费分摊下来,一台冷风扇光是海运费就要近160元。刘永斌的国际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其中来自墨西哥的影响尤大。“现在中国产品运到美国要一个月,而墨西哥通过美墨公路运到美国只要一天,即使比中国制造要贵10%、20%,也有时效上的优势。”他说。

货柜堆积,并不意味着订单爆单,实际恰恰相反。“我们的业务能明显体现出口生意好与坏。”他说,以往效率高的时候,一个司机一天能跑两个单,60多名司机平均一天能跑100多单,而今年以来,他估计业务下降了近五成,“现在运输车辆有一半是停摆的”。

刘永斌去年的出口额约为7000万元人民币,他原本对2021年预期并不乐观,但由于去年全球各地区屡受疫情影响停工,疫情控制较好的中国企业正常生产,反而经营效果不错。而在今年前四个月,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3。“预计今年只能达到去年的一半。”他说,不断下降的利润让他把目光投向了户外运动和宠物市场。

即便是在过去一度火热的跨境电商也在面临挑战。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馨称,由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出台新规,从去年8月份开始至今,中国卖家的订单不断下滑。根据协会调研,近期没有新订单、或者是订单取消的企业占到了23%,生存困难占到了16%。

相较于机电产品较高的利润率,纺织、家具一直是利润较薄的行业。今年前4个月,绍兴纺织业主秦波的订单量下降了20%~30%。“回款周期受影响大”,秦波说,他出口的面料都是按客户付定金、收到货再付剩下款项的方式,而现在,因为运输时间变长,回款周期也增加了。

交易流程变长意味着运转所需的资金也变多了。秦波说,相比过去,现在需要多花30%的资金周转。而这部分的利息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海运成本上涨了10倍。”秦波说,公司除了FOB(客户支付运费)模式,也采用CIF (出口企业承担运费)模式,这意味着企业要消化其中的成本。集装箱供应的紧缺也使得企业需要提前付款订箱,“以前2000元一个柜,一个月10条货柜只要2万美元就可以搞定了,现在要提前支付20万美元才能预订,对企业来说又是很大一部分支出。”

“只盼望目前的局面能够有所转变。”秦波说,一年、两年的困境中,等得住的人都是有实力的,很多坚持不住的企业就倒闭了。今年,尽管人民币持续贬值,但秦波发现市场需求下降了。“欧美客户不想冒风险,收货太晚会导致压库存,他们就会减少订单。”

广东家具商人张元清同样遭遇了回款周期变长的问题。“客户下单周期由原来的每个月一次,变成每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一次了,资金周转也就放慢了2/3左右。”

这进一步摊薄了利润,“家具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较低,利润率约4%~7%。”张元清说,相较之下,工业地皮的厂房出租业务经营较好。他是家族企业的第二代负责人,家族在家具行业已经做了30余年,打开了欧美中低端家具市场,但他未来不打算在实业投入更多,因为“实业不赚钱”。

如何抢抓订单?

多名企业主表示近期订单存在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转移的现象,不过,他们对订单的转移并没有过分忧虑。“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能够取代中国一部分,但因为人口基数限制,不会完全替代中国的产业链。”刘永斌认为,越南自身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尚需依靠中国。

张元清也认为,东南亚等地区短期内资源仍和中国存在差距。“国外客户看中我们的,包括规模、质量、交期。由于金属部分包括压铸、冲压、表面处理,整个生产链都是企业负责,规模生产能满足客户一次几千单的需求;生产链齐全之后,质量也会上去,配合度能做到80分以上,交货时间也能满足。”张元清说,但东南亚在逐步追赶。

据华西证券分析,从出口商品结构分析,3月、4月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速提升的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矿物金属、纺织服装、电子产品三类。在电子产品领域,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近几年,原本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手机行业呈现订单与产能的趋势性流出。我国手机占全球产能从顶峰时期的90%以上降至去年的约70%。以印度、越南为代表的国家,为积极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流入,实行了各种税收优惠,成为主要流入地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总监高士旺认为,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全球产业链尤其终端制造环节是以中国为重心的分工合作。在国际化分工特征突出的电子信息行业,中国计算机、手机的出口量占全球的比重较高,但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而上游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集成电路、半导体等领域则相对依赖进口。

熟悉机电产品行业的人士表示,当前,大国摩擦与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产生着深远影响,印度等新兴国家对我国低附加值环节的流出造成压力,而发达国家则更多以供应链安全为由,通过产业政策引导高技术行业回流或在发达国家间循环,并同时限制高科技企业扩大在中国投资。

白明认为,东南亚国家体量较小,难以产生足够的规模经济,但东盟一体化也能加速产业配套。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外贸企业而言,未来可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或者实行产业走出去战略,在产业链尚可控自主的前提下,延伸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

根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对未来三年跨境电商的预期调研,比较乐观的企业占40%,不太乐观占30%。不过,刘永斌认为,近期原材料成本有所回落,海运费也回落了30%,加上人民币贬值,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针对近期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订单外流挑战,商务部也表示,将千方百计助力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一方面办好、用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拓宽企业接单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对接海外买家。

越南胡志明市,目前成为资本宠儿。据世邦魏理仕(CBRE)发布的《2021年亚太投资者意向调查》,胡志明市名列第五。据越南媒体消息,2021年,越南房价平均上涨5%至10%。

新的造富故事,将陆续上演。“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新加坡著名歌曲《人在旅途》)

撤离英国后,李嘉诚瞄准东南亚。4月末,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与日本欧力士集团,通过越南当地房产巨头——万盛发集团,会见了越南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商讨投资事宜。

张美兰是在越南的第四代华人,祖籍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葛洲社区。目前,张美兰旗下企业涵盖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农业、通讯科技、医疗、教育与旅游等投资领域,集团旗下的安东商业酒店(Windsor Plaza Hotel),是越南首家五星级私人酒店,2006年APEC亚太部长会议的举办地。

张美兰夫妇在越南拥有广泛的政商人脉,2015年,越南办法颁发独立勋章和劳动勋章,朱立基和张美兰分别获三等劳动勋章。喜欢在香港购买豪宅的张美兰夫妇,与香港多位首富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今,在越南拥有大量土地的张美兰,与同为潮汕老乡的李嘉诚合作,也是水到渠成。

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2022年一季度,越南GDP实现921.75亿美元,同比增长5.03%,高于同期新加坡(3.4%)经济增速。

据当地媒体消息,虽然2020年和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越南房地产市场依然活跃。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越南房价平均上涨5%至10%。

根据当地网站的报道,2022年4月胡志明市房价已经到达10年来历史高点。胡志明市全市场楼盘商品房均价达到3300美元/平方米,按季度比增长8%,按年比增长27%。其中“平民”级别的商品房价格已经逼近1.7万元/平方米,联排房子涨至5.7万元-8.6万元/平方米。河内的住宅价格同期平均上涨了 20%-25%;在河内以西的许多地区,涨幅高达近35%-74%。

“新获批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为454个,注册资金总额近37亿美元,加工制造业引进的投资资金排名第一,总投资额近62亿美元,占注册投资总额的57.2%。房地产领域位居第二,总投资额超过28亿美元,占注册投资总额的26.1%。”越南计划投资部表示。

地产热潮

从市场来看,东盟国家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拓荒市场,包括柬埔寨、缅甸、老挝等低人均GDP、高GDP增速国家;二是新兴市场,包括越南、印尼、菲律宾、文莱等中等人均GDP、中等GDP增速国家;三是成熟市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高人均GDP、中低GDP增速国家。

《联合早报》5月17日报道,虽然亚太房地产投资市场在今年首季放缓,不过新加坡甲级办公楼交易活跃,推动大宗房地产总交易额首季同比增长21%至23亿美元(约32亿新加坡元),创2011年来最高首季纪录。

当然,真正的高增长机会是在新兴市场及拓荒市场。除李超人盯上的越南,柬埔寨的金边近年来同样火热。2018年左右,柬埔寨楼市投资热度就迎来高潮。《斯维登置业·胡润2018年度全球房价指数》及《斯维登置业·胡润2018年度海外置业投资回报指数》显示,柬埔寨首都——金边2018年房价涨幅达16.7%,投资回报率达29.4%,取得房价涨幅和投资回报的双料冠军,成为当年全球最值得投资的国家之一。

陆续入局

地产国家队老大哥——华润,早有布局。华润集团旗下华润长春置地,早于数十年前布局泰国曼谷,以全球化战略到海外投资,业务逐步拓展至越南、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黄朝阳以越南为案例分析,指该国因年轻人口居多,在住房、食品、能源、物流等市场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建筑(东南亚)有限公司早已形成胡志明、河内、金边、西港、吉隆坡、新山“三国六地”的市场格局,正陆续向印尼、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市场进驻。

当然,地产相关企业出海东南亚,有许多风险需要规避。以新加坡施工项目为例,“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仲裁员朱中华近期撰文表示,“新加坡法律体系属于英国法系,其法律表现形式与我国明显不同,相比而言其法律规定包括建筑技术规范详尽而繁琐,而且执法非常严格细致。”

东南亚,看上去财富之门正在打开。然而,唯有,勇敢并谨慎的人,才能够最终胜出。这一次,精明的李超人又成了投资风向标。(来源:鲸维度(WhaleDimension) 作者:四象)




社会透视




河南银行“爆雷”背后水太深 河南新财富势力盘根错节
【研究员】:

张倩的经历,是全国各地很多投资人的共同经历。他们通过度小满、京东金融、天星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将钱存入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新东方村镇银行,以及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黟县新淮河村镇银行等6家银行,资金从千万到几十万不等,如今面临取不出来的困境。


【博览财经特稿】今年的4月22日,深圳上班族张倩(化名)发现,自己存在河南村镇银行的钱拿不出来了。

由于定存五年期,张倩平时并未留心,也不担心存款的情况。直到今年4月18日,银行开始出现无法转账、取款的情况。但是由始至终,银行没有工作人员通知她,直到她自己在网络上看到消息。

银行先是以“系统更新”为由拒绝储户转账和取款的要求,随着舆论哗然,坏消息迅速传出。

而张倩回忆,她早期填过一个储户统计表格,当时这个表格显示,受波及的储户至少在3000人以上。目前,暂无法估计受波及的储户的总数。

往下深究发现,新财富集团的势力范围并不限于此次出事的几家村镇农商行。以实控人吕奕为代表的新财富集团,不仅持有洛阳银行、河北银行等地区大行的股权,还参股了至少6家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累计数量可能达到了13家。而通过银行和关联公司的交易,新财富集团可能借道广州农商行及渤海信托,转移巨额资金。

谁是许昌农商行的第一大股东,种种迹象表明,这件事存在分歧。根据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许昌农商行的股权结构杂乱,共有73位股东,其中23位股东是个人股东,其余为公司持股。

若以实缴金额为准,许昌农商行2021年报中显示的第一大股东是许昌德亿田农资有限公司(下称“德亿田公司”)。该公司认缴资金1251.4万元,按照实缴总金额计算持股比例为20.97%。

这位第一大股东只是一个替身。一份裁判文书显示,德亿田公司于2016年10月13日与郑州开泰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开泰商贸”)签订《股份代持协议》,代其购买许昌魏都农商银行股权。许昌魏都农商行就是如今的许昌农商行,该行于2017年10月更名。

工商资料显示,开泰商贸的法定代表人为闫勇,其间接参股河南浩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河南浩宏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余泽峰。余泽峰正是新财富集团的法人及持股80%的大股东。

但是要说德亿田公司,或者开泰商贸,是许昌农商行的第一大股东,许昌市财政局下属单位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许昌投资”),可能会不同意。

1655278515558331.png

唯一的痕迹是,2020年4月28日,许昌财源曾将许昌农商行9900万股股权质押给中原银行,但又在同一天注销质押。

事实上,细究许昌农商行的股东情况,还有更多蹊跷。一家开封恒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开封恒亚”),从未出现在许昌农商行的股东列表中,却能够将许昌农商行的股权对外质押。

工商信息中,这家开封恒亚申报的企业电话,与前述河南浩宏公司一致。而河南浩宏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余泽峰,他也是河南新财富集团的法定代表人及持股80%的大股东。此外,查询结果显示,还有至少11家公司出质了许昌农商行的股权,却不在许昌农商行公示的股东列表之中。这些公司背后,又有多少是河南新财富的势力?

2021年6月,许昌投资在上交所发行小公募,称已在2020年末将许昌农商行并表,对许昌农商行的这笔神秘投资也随之曝光。声称持股9.9%的许昌投资,持股比例并未过半,于是巧妙地安排并表事宜。

新一届董事会在2020年上半年通过,但许昌农商行迟至2021年3月才进行工商信息变更——原法定代表人张金保变更为邢进军。新一届高管也同时登记变更,其中许昌投资的法定代表人杨增君任许昌农商行的董事。

尽管说辞矛盾,许昌投资还是成功过关。2019年,许昌农商行的总资产占许昌投资的比例高达26.27%。对许昌农商行的并表,将许昌投资的总资产推到新高点。如今,许昌农商行问题爆发,许昌投资却急于撇清关系。

在发债的报表中,许昌投资曾将这5家村镇银行列入“按成本计量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明细”。而在近期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许昌投资表示这些村镇银行为独立法人机构且独立运营,许昌农商行作为股东并不实际控制其经营管理。

上蔡惠民村镇银行目前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正是许昌农商行原来的高管司永伟。而另一家安徽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目前的董事长是张金保,他是许昌农商行原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

河南新财富的势力有多大?

新财富集团关联公司郑州建文商贸有限公司持有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8.125%股权、另一家关联公司郑州博奥森电器有限公司持有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8.75%股权,而许昌农商行参股这家银行并持有20.5%股权。

这还不是全部。调查发现,许昌农商行只是河南新财富在银行业的一小部分势力。新财富的渗透范围,可能比目前显示的更大。

洛阳银行是河南一家规模不小的综合性银行,截至2021年9月,洛阳银行的总资产为2898亿,净资产为212亿元。

中原银行同时合并了另一家平顶山银行,该行2021年9月的总资产为1155.24亿元。中原银行公告显示,平顶山银行的第三大股东是Nanlan High Speed Co., Ltd,持股比例是8.12%。工商信息则显示,持有平顶山银行8.12%股权的股东,是开封市兰尉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兰尉高速”)。

此外,张磊持股的海菱实业曾在2016年将河北银行3696.0万股股权质押给信托公司,但河北银行的股东列表中从未出现海菱实业。据河北银行2021年二季报,河北银行集团资产总额共4199.34亿元,是河北省首家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的地方法人银行。

新财富集团的大股东兼法人代表余泽峰,在郑州尚安商贸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尚安”)担任高管,而郑州尚安持有开封宋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82%股权。

前述疑似新财富关联公司开泰贸易的法人闫勇,原持有广西南宁米木禾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米木禾贸易”)80%股权并担任法人。米木禾贸易持有广西兴业柳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股权,位列第三大股东。今年3月,米木禾贸易的法人变更为乔永纲,其同时也在开封宋都农村商业银行任高管。

这意味着,除了事发的4家村镇银行外,河南新财富的势力,至少还渗透了8家银行,而这还未将部分较大的综合银行对外投资的村镇银行计算在内。

储户的钱去哪儿了?

2017年12月,河南佳森商贸有限公司(下称“河南佳森”),从渤海信托获得信托贷款共计4.8亿元。安徽怀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怀远农商行”)为这笔借款提供质押担保,将其持有的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安心回报”系列608号同业理财产品(本金5亿元)作为质押物。而河南佳森及其股东兰尉高速提供反担保。

在上述案例中,这笔4.8亿元的资金,从怀远农商行借道广州农商行及渤海信托,最终流向了河南佳森公司。

资金流入方河南佳森公司,与河南新财富的关系盘根错节:河南佳森公司的法人马荣杰,是兰尉高速穿透后的控股人。如前所述,兰尉高速一直被认为是新财富集团的公司,由吕奕控制。

1655627901119299.jpg

2017年,许昌农商行旗下的安徽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也存有大额同业存单,其中超过9成存在恒丰银行,总金额为18.5亿元。同样在2017年,恒丰银行北京分行曾向新财富集团关联公司兰尉高速提供贷款32亿元,被一直拖欠未还。2020年,恒丰银行原董事长蔡国华落马,被指控向兰尉高速违规发放贷款。

这家开封市兰尉高速剩余收费权,被广州越秀集团以24.83亿余元的最高价成功竞得。但目前,开封市兰尉高速未履行执行总金额仍然接近22亿元。兰尉高速的多个股东曾将其股权质押给许昌农商行,现在许昌农商行因金融借款纠纷起诉追债。

河南官方回应村镇银行“暴雷”

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责成相关村镇银行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侦办案件,做好资金信息登记和后续处置工作,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醒相关群众配合做好信息登记工作。

今年4月,河南4家村镇银行线上服务渠道关闭一事引发市场关注。银保监会此前表示,4家村镇银行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

6月17日,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对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程序。18日,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目前,案件侦办取得积极进展,公安机关已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

6月18日下午,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信发布警情通报称,2022年4月19日,许昌市公安机关依法对河南新财富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河南新财富集团”)涉嫌重大犯罪立案侦查。

第一财经了解到,河南新财富集团与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的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事件紧密相关。

1655278921527773.jpg

第一财经调查发现,新财富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吕奕,其通过旗下遍布全国的上百家公司,先后参股、控股国内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其中,就包括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

近日,多方消息指称,上述四家村镇银行的不少储户发现其健康码被“赋红码”。

而吕奕真正的第一桶金,则是来自高速公路。2003年9月26日,河南兰考到沈丘的兰尉高速正式奠基,建设方兰尉高速开发有限公司背后的实控人,正是吕奕。这条61公里的高速,总投资24亿元,吕奕也获得了公路30年的收费权。为了融资,吕奕把高速公路收费权抵押给银行,借到了修路的资金,之后,又把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参股金融机构,然后再把金融机构的股权抵押融资,就这样,吕奕先后参股了国内很多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在2018年9月20日作出的刑事判决书中披露,吕奕为寻求贷款,曾向郑州银行副行长乔均安借款900多万,后续,为获取更多贷款,又行贿2300多万,而且,两人还一起做起了吃息差的生意,由乔均安负责搞定银行批准,吕奕借款后再放贷给一些关联公司。在这份判决书里,吕奕的身份是新财富集团董事长。

通过影子公司控制金融机构

洛阳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河南海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该银行股东,持股3.53%。

郑州博奥森电器有限公司,则同时出现在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汝南农村商业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新淮河村镇银行等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的股东名单中。

这意味着,新财富集团通过成立多家影子公司的方式,既会通过某一家影子公司同时参股多家金融机构,也会在同一家金融机构中,同时安插多家影子公司,最终形成股权的集中,从而达到控股或者大比例持股的目的。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份名为《郑州开泰商贸有限公司与许昌德亿田农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2016年10月13日,开泰商贸与被告德亿田农资公司签订《股份代持协议》,根据协议,开泰商贸委托德亿田农资公司购买许昌魏都农商银行股份702.06万股,由德亿田农资公司代为持有,股份认购款为23378598元。德亿田农资公司仅为名义股东,开泰商贸公司享有实际的股东权利和收益。

此外,开封恒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开封恒亚”),从未出现在许昌农商行的股东列表中,却能够将许昌农商行的股权对外质押。

工商信息中,这家开封恒亚申报的企业电话,与前述河南浩宏公司一致。而河南浩宏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样是余泽峰。

1655278945557774.jpg

商业史上,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上演过 “先驱”让位于“大神”的历史瞬间。咖啡格局也会是如此,星巴克似乎就要把指挥棒交予瑞幸了。中国的咖啡帝国,正处于大洗牌的前夕。

中国咖啡市场来到了一个分化时刻。与星巴克同店销售额大幅度下降23%不同的是,2022年一季度,瑞幸的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41.6%。

5月24日,瑞幸咖啡发布未经审计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总净收入24.0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5%。公司季度经营利润首次转正,实现整体盈利。

1655279008920379.png

在营收方面,入华20多年的星巴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连续19年正增长的神话破灭。其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4%。二季度,哪怕星巴克宣布换帅,创始人再度出山也没能力挽狂澜,反而“一泻千里”,同店销售额下降幅度拉大至23%;营收7.43亿美元,同比下滑14%。星巴克让出的市场正被国产咖啡品牌分食,瑞幸无疑是最大赢家,一季度瑞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高达41.6%。

在创新能力方面,瑞幸的上新速度在咖啡江湖难寻对手。财报中显示,瑞幸今年一季度上新34款现制饮品,平均每3天不到就有一款新品面世。

以上亮眼的数据,无不在诉说着——瑞幸,彻底完成了历史割裂,一个全新的瑞幸已经诞生。瑞幸咖啡的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说:过去的两年,瑞幸咖啡在战略、运营、治理机制、管理架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实现了根本性的提升。可以说除了公司的名字没有变以外,瑞幸已经涅槃重生,成为了一家全新的企业。

瑞幸卖的是“数据咖啡”

巴菲特曾经提出一个概念“护城河”,指企业抵御竞争对手对其攻击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答案可能会令很多人意外:瑞幸本质上并不是一家餐饮企业,而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正如行话所说的,打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不是三星,而是安卓系统。产品不是护城河,技术和整合能力才是。

瑞幸高级副总裁、瑞幸咖啡产品线负责人周伟明说:“我们会将各种原料和口味数字化,量化追踪饮品的流行趋势。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得出无数种产品组合,也能看到还有哪些奶咖、果咖产品没有研发上新,还可以去尝试。”“我们不相信碰巧,更相信数据。”

闪电式上新,让市场快速去检验,卖爆的固定在菜单里,市场反应冷清的快速迭代掉。每3天一款新品,不同的口味和原材料组合方式,总有一款会成为下一个爆款。更关键的是,有了厚乳拿铁、生椰拿铁和丝绒拿铁这三大爆款作为基本盘的保障,让它的新品试错有了更大的空间,让瑞幸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选址方面,瑞幸建立起了智能化规划选址体系,通过大数据选址,提升门店拓展的效率。“我们不是让顾客找门店,而是让门店找顾客,顾客在哪我们就去哪里开店。”周伟明说。

在生产环节,产品研发端则通过对每一款产品进行公式化、统一SOP等手段简化制作流程,再加上自动咖啡机等自动化生产工具,每一个瑞幸员工只需要按流程操作即可,降低了出品过程中误差的产生。高频上新节奏,也不会对运营端的门店伙伴造成压力。

同时,它还在云南寻找本土咖啡豆,在精品咖啡战略推进更进一步。去年,瑞幸在福建的第一家咖啡烘焙工厂投产,如今第二家咖啡烘焙厂也在紧锣密鼓选址中。

瑞幸很可能成为中国市场的咖啡教育者

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民咖啡品牌”。“国民咖啡品牌”有几个关键要素——规模足够大,覆盖面够广,知名度足够高,性价比让普通人能接受,这个只有大型连锁咖啡品牌能做到。

早高峰,办公室,自习室……年轻人不仅需要“快乐肥宅水”,还需要咖啡这道接地气的“续命水”。据DATA100《咖啡市场趋势洞察报告》,在咖啡用户画像统计中,20-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贡献了近80%的咖啡消费。

年轻的瑞幸,比星巴克更让年轻人喜欢。因为它总用年轻人的方式对待年轻人。年轻人喜欢潮流和尝鲜。瑞幸通过产品口味形态的迭代创新,不断吸引年轻消费者。从厚乳拿铁、到生椰拿铁、再到椰云拿铁,瑞幸已经成为引领中国饮品创新的潮流力量。

“年轻,就是尽99%的努力,1%交给幸运”,这是瑞幸×谷爱凌广告片中的文案。幸运“押宝”谷爱凌的瑞幸,在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冠当天,就迅速在私域社群紧跟热点,“恭喜谷爱凌夺冠,来get一杯爱凌同款”,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自来水”纷纷在微博晒出手拿“应援卡片”的蓝色咖啡杯庆祝,让瑞幸的“冠军同款咖啡”登上了热搜。

另一方面,咖啡赛道竞争激烈,但渗透率不高,特别是低线城市仍然有广阔空间,瑞幸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咖啡是中国市场为数不多的确定性高增量赛道。瑞幸下一步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让门店像细胞分裂一样,拥有超强的自我可复制性。

未来,瑞幸除了深耕一二三线城市,还将通过“联营合伙人模式”快速下沉到更广阔的低线市场。

瑞幸,似乎找到了让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年轻人,也习惯喝咖啡的诀窍。从一线到十八线,都和年轻人共鸣。它很可能会接棒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的咖啡教育者。

当下,国产咖啡品牌瑞幸,引爆了餐饮零售的“科学革命”。未来,在中国咖啡市场格局重组中,谁能更快占领用户心智,谁的功夫更深厚(技术和供应链),谁就更有希望成为大玩家。

如果瑞幸的目标是世界级的咖啡品牌,那么,瑞幸在品牌价值、用户数量、销售杯量、门店数量、财务数据等方面,都要衬得起“世界级”三个字。对于瑞幸,未来的路还很长。它能做的,就是把99%的努力的交给自己,把1%交给幸运。





1655628004376757.jpg
1655627978744345.jpg
1655278564178800.png
1655278541612453.png
1655278480464231.png
1655278459205036.png
1655278422988534.png
1655278627914033.jpg
1655278266555863.jpg
1655278047985493.jpeg
1655277132650515.png
1655276443545078.png
1655276381769401.png
1655276358794437.png
1655276286935989.png
1655276261954343.jpg
1655276173720013.png
1655276549140402.jpg
1655196219547560.jpg
1655196198985272.png
1655196165313245.jpg
1655196135957319.jpg
1655196052541559.jpg
1655196009630982.jpg
1655195785801420.jpeg
1655194379946049.jpeg
1655194291674935.png
1655194257167176.png
1655194185114032.png
1655194418716452.jpeg
1655192109456326.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 晋ICP备19002725号-4 ) 晋ICP备19002725号-4

GMT+8,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0.1382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