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6.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4 08: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业板迭创新高,但仍未充分折现“快速外溢”的改革红利》:得益于这一轮改革创新的红利,才有了科技概念、新经济板块的又一个“春天”……
笔者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10年或者说5~10年的周期中,科技一定是一个新的生产工具,或者说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最近,腾讯和阿里分别表态,未来在新基建的科技基础设施方面,腾讯大概会有5年5000亿的投资,阿里是未来3年可能每年有将近2000亿左右的投资。
而过去几年,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加起来大概不到1000亿的投资……
与此同时,5G运营商今年也是投资大年,大概每年在3000亿左右的资本开支。
……
疫情对云计算、5G其实都是一个推动,加速了它的节奏,所以如果从弹性的角度,从恢复性来讲,尤其是这种产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可能下半年三四季度弹性会非常好。
坐失BATJ、错过美团、拼多多,创业板不能再丢字节跳动!》:当黄峥超越马云;当王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探花郎;当张一鸣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对象;在下一个十年的新一代互联网新贵们已经站上C位!
此时,只有我们的A股指数,仍然在20年前的点位上顾盼自怜;就算“傲娇”的创业板指数,也不过是“刚刚走过4年前的雪山草地”;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吴起镇”,则还在前方的夜空当中,闪烁着点点星光;
如果说,BATJ的成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次浪潮;
那么,美团、拼多多的成功,则算是“第二次浪潮”了;
遗憾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迟迟没能完成自身“体制机制”改革,以承接这两波“财富盛宴”,庞大的散户投资人,被迫长期拘泥在垃圾股的炒作当中,也使得为数不多的“茅五”们,被捧上“神坛”;
实体经济当中“新经济”的优质资源得不到国内资本市场的供养,不得不“远嫁”,才出现了“国内投资人承担改革成本,海外投资人分享改革红利”的奇葩;
与此同时,更为广大的各类中小微民营企业,也在“融资火线”上挣扎,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稳就业,乃至转型升级的一大桎梏!
好在决策层已经认识到“大力发展新经济、高科技产业的迫切性”,为此高速推进“科创板落地与创业板的改革试点”;
一些“远走海外”的中资企业开始考虑“回流”,希望这一波迟来的改革创新,留得住字节跳动们……



                                           热点聚焦
                 



中印“必有一战”?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最新消息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印度外长苏杰生即将共同出席中俄印外长视频会晤。 与此同时,在中印两军发生致命肢体冲突、印军20人死亡事件爆发后,中印军长级谈判22日首次恢复。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恢复谈判后,印方代表——第14集团军军长竟然向中方提出了7项要求,比之前更加强硬了!

                                 
【博览财经观察】最新消息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印度外长苏杰生即将共同出席中俄印外长视频会晤。
与此同时,在中印两军发生致命肢体冲突、印军20人死亡事件爆发后,中印军长级谈判22日首次恢复。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恢复谈判后,印方代表——第14集团军军长竟然向中方提出了7项要求,比之前更加强硬了!
1、中方从班公湖北岸撤军。
2、中方从加勒万河谷撤军,并在重要战略地区恢复原状。
3、中方减少有争议边界一侧的“纵深地区”部署。
4、恢复基阿姆温泉地区原状。
5、中方停止在争议地区的的军事集结。
6、中方恢复4月初之前的部署。
7、印军已做好全面战争准备,不再遵守两国军队在对峙时不使用热兵器、锋利冷兵器的有关协定,并已经授权印军前线指挥官在中印边界上与中方打交道的“完全自由”。
有消息称,印方还要求中方提供具体的撤军时间表。
所以,从上述内容看,印度方面的立场确实更加强硬了。
……
印度为何展现出更为强硬的态度?
由于这两天不断传来印度陆军和空军向拉达克增兵的消息,而且印度向边境一线官兵放权,给了他们在“必要时开枪”的权限,所以很多人担心印度很可能再次点燃中印边境战火。
对此,相关专家称,说到底,还是因为印方觉得在与中方的“肉搏战”中吃了亏,很没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反对党以及民间迭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印方势必压力山大。为了不落下话柄,无论是政府还是听命于政府的军方都必须硬起来,至少表面上要如此。
但是嘴巴怎么说跟实际怎么做,这两者之间的确存在不小的空间。
第一,从谈判本身来看,印度一贯的做法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把自己的价码抬得特别高,给人留下了漫天要价的印象。但是,最初掏出来的通常不是底牌,双方谈判还在继续,之后为了达成一致,印度极有可能要往回找的。因此,我们不必过分纠结22日谈判中印方提了什么条件。
第二,在莫迪政府声称要给予印军一线指挥官使用枪支武器的自由后,中方势必对其一举一动保持警惕,严阵以待。印方想必也知晓利害,明白中国不是任由它欺凌、侵略的小国,在对中方实施冒险行动之前,印度首先要掂量一下,会不会面临比6月15日更加严重的后果。
不过,从最近的消息及动态来看,中印双方都在释放积极信息。
一个比较明显的迹象就是,在此次军长级会晤上,双方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动局势降温。
今天下午,中俄印外长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了三边会晤。会议虽然没有提及中印边境问题,但商定三国国防部长将在疫情缓和后,于今年举行首次会谈。
另外,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将赴俄参加24日举行的红场阅兵。与此同时,印度防长也正在俄罗斯进行访问。外界分析认为,中印防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谈的可能性非常大。
从上述迹象可以看出,冲突事件发生后,双方还是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同样印证了中印管控、对谈机制的健全。
胡锡进:印军“打架”都打不过解放军,用枪更没戏
印度舆论这几天一直很夸张地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反华情绪,有些官员也参与了炒作,官民说话都很没谱。而莫迪总理因为说出了“中国军队没有入侵印度领土,没有印度哨所被拆除”的实情,遭到舆论的猛烈声讨,说他为中国说话。
印度有家叫《星期天卫报》的媒体,宣称拿到了被解放军释放的那10名印度军人回国后的问询记录,它刊登出来的那些记录能把人笑死。
报道说,那10个人在被解放军关押了两天多之后,仍然“令人惊讶地”精神抖擞、乐观向上。还说,那10名军人原本“手无寸铁”,而是用抢过来的中国士兵手里的棍棒进行战斗,而且战斗力极强。他们之所以被俘虏,是因为中国军人被他们打得逃窜,他们进行追击,一直追到中国这边,才被抓住的。
报道还说,那些印度军人“纯粹的战斗力”使中国军人处于震惊和恐惧状态。他们虽然被俘虏了,但抓他们的中国军队却陷入十分焦虑、恐慌的状态,因为中国军队看到了印度士兵“残酷的战斗精神”,解放军害怕受到报复。
大家看看,印度这家媒体的报道像不像是段子?印度军方和媒体合起来编这种自嗨的故事,变着法要给自己找回颜面,哎,这就是印度。老胡有时想,咱们跟印度打交道,有时难在这一点上:你得照顾一点它的自尊心,别让它太难堪了,但是你真照顾它了,它又会真以为自己牛得不得了。
印度社会这些年总体上越来越膨胀,美国搞印太战略,把它宠坏了。一些印度人觉得,他们没有公开同美国结盟对付中国,中国应该感激涕零才对,怎么还敢跟印度军人抡胳膊抡棍子真打,还打死了他们的人。现在全世界谁还敢打印度人?
印度那些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们,他们需要给自己的头上浇一桶冷水了。
他们必须知道,1962年时,中印两国的国力大体相当,而今天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大约5倍,中国的军费按照西方的统计则是印度的3倍以上。中国已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印度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先进武器绝大部分自己制造,而印度的先进武器全部靠进口。
换言之,印军在边境地区通过打群架得不到的东西,更不可能通过武装冲突的方式来获得。“印军已经能够击败解放军”完全是某些印度人的狂想。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曾预测:中印必有一战?
印度于1947年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两国人口规模又是同一级别,两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似水平,1980年两国的人均GDP仅一美元之差。20世纪80年代,中国战略界人士曾担心,如果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大于中国,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构成冲击。
这种担心于90年代中期消失了,如今,国际社会不仅已无人认为印度有可能在未来十年赶上中国,而且普遍认为中印两国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两国实力差距的拉大不仅是程度上的,而且将是性质上的。到2023年,中印的实力差别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多种领域。
中印之间的经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目前,印度经济的总体水平落后于中国8年。按照汇率计算,2012年印度经济总量为1.8万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4。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12年印度人均GDP为3 620美元,每千人拥有12辆小汽车,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水平。印度仍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有4.45亿,占印度人口总数的1/3。
(数据来源:联合国,单位:美元,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印度的民主程度高于美国,但它的对外开放程度很低。印度严格控制外国企业进入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许可制度。这种制度规定企业家开设工厂、建设生产线和引进技术都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由于每个环节都需要政府审批,于是形成了一个发放许可的官僚社会网络。对于外国企业来讲,要打通这样的网络是极其困难的。无论是进入印度市场还是进入之后扩大生产规模,想获得许可都非常困难。例如,麦当劳在印度就不能自主决定在什么地区开设分店和开设多少家分店。印度的大学很少给外籍教师终身教职。1991年时任总理的纳拉辛哈·拉奥对许可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给外资进入印度提供了一些便利,这是印度1991~2011年GDP年均增长6.5%的主要原因。然而,印度许可制度的改革并不彻底,仍然保留了许多控制,外资在印度遇到的行政管制远远多于中国。如果以印度的外资管理政策为标准,中国的外资管理政策简直可以说是毫无限制。
目前,印度在税收和购买土地方面仍然采取十分严格和复杂的政策,外企在这两方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否则就别想扩大生产规模。在印度,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时间大约是中国的两倍。例如,中国建一个发电站需要5~6年的时间,印度则需要10~12年。中印两国不同的外资开放政策的结果是,2011年中国引入的外资为1 240亿美元,印度只引进320亿美元,约为中国的1/4。
印度政府知道,进一步改革现有外资管理政策是保持印度经济长期高增长的必要措施,但是政府却在进一步改革的问题上遇到了强大的政治阻力,而这种阻力正是来源于印度特有的民主体制。印度是以地主分权制为基础的社会,宗教信仰、种姓制度、部落与非部落的区别、内部许可制度、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封建长老会制度等造成了数以千计的独立政治力量。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是激烈的利益争夺,印度的政党数量众多,各政党的意见难以在国会达成一致。2010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试图推行新的改革,向外资开放零售业务,这个改革措施遭到了议员们和小商贩们的强烈反对。成千上万的小商贩们认为,让沃尔玛和家乐福这样的外国超市进入印度将会夺走他们的饭碗。在国会议员与民众的强烈反对下,政府只好退让,放弃改革计划。印度2012年经济增长率低于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度以往经济开放政策所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了。如果不进一步开放市场,印度经济将难有持续的高增长。
虽然辛格政府并没有放弃进一步开放的努力,但实现计划的可能性却不大。印度政府在2012年下半年重新启动对外开放政策的改革方案,尝试对外资开放零售业、航空业和保险业。然而,政府的这一系列设想却难以得到国会的批准。2014年是印度的大选年,2013年自然成为政党斗争最为激烈的年份。这一年,政治选举的重要性将超过经济改革,议员们只会从政治选举角度决定政策取向,而不会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决定。印度政府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进改革,其成功的可能性是较小的。
提高社会福利的政治需要也会成为印度进一步开放的障碍。在前总理拉奥的支持下,现总理辛格走了一条所谓“先增长后分配”的道路,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个政策取得的经济高增长是建立在两极分化的基础上的,没有广大的贫困劳动力作为被剥削的对象,印度难以迅速积累财富。
未来十年,印度政府的改革政策将需要靠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支持才能推行下去。然而,索尼娅·甘地重新开始注重平民主义了,她希望在印度现有经济成就的基础上建立福利国家。在印度这样一个充分民主的社会,一个贫困人口巨大的社会,注重社会福利的政策必然会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但这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增长。辛格今年已经82岁了,其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已经无法支撑他进行困难重重的体制改革。皮尤公司进行的世界民情调查显示,2012年对于国家管理感到满意的印度人从2011年的51%下降至38%。广大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民主体制下政党政策的对立、索尼娅·甘地对福利社会的向往以及辛格的高龄,这四者加在一起,意味着印度进一步大幅改革经济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小。
未来十年,无论辛格是否继续主政,印度的决策者都得在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福利之间挣扎。印度采取的是优先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在执行这个战略的同时,印度政府并没有给实体工业和基础设施以相同的重视。未来十年,印度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实体工业不强和基础设施满足不了需求的问题。这需要政府把更多的财政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工业项目上。与此同时,印度已取得的经济成就不可避免地使要求提高社会福利的呼声越来越高。印度在国际上的“清廉指数”排在第95位,在赞比亚之后。反对两极分化的社会舆论呼声越高,要求提高下层民众社会福利的合法性就越强。未来十年,印度政府将面临基础设施与社会福利争夺财政开支的困境。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就无法大力推动改革,而改革力度不够就无法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
和印度相比,习近平所领导的中国新政府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政治决断力,表现出了敢于承担改革风险的魄力。腐败是中印两国共同面临的改革障碍。目前,中国新政府上台伊始就开始启动反腐改革,并已经开始显现成效。几十年无法治理的公款吃喝得到了抑制。尽管辛格本人非常廉洁,但印度政府还无力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反腐工作。在印度政府面临增加社会福利和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两难困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出了将5亿农民搬进城的城市化战略,这个战略既可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又能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例如,中国新领导人已经提出用反腐节约下来的“三公”经费[公务出国(境)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改造棚户区的策略。
很多人认为,印度的劳动力优势大于中国,因为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而印度年轻人的比例较大。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口红利并不是由年龄这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年龄和知识共同决定的。不识字的劳动力并不能成为高效劳动力资源,因为许多工作需要最起码的知识。印度的成人扫盲率只有63%,妇女甚至不到50%,中国则已经开始了高等教育走向普及的阶段。未来十年,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将使知识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个领域的利润率将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会进一步拉大中印两国劳动力人均产值的差距。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下降的问题。
中印之间的军事和社会差距也会增大
未来十年,印度反华势力将会继续制造中国威胁论,并将其作为加强印度军事建设的理由,但这难以扭转中印军事实力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到2023年,中印两国的军事实力将属于不同等级。到2023年,中国将具备仅次于美国的国防工业生产能力,而印度仍将是一个靠进口武器来提升军事水平的国家。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07~2011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依赖进口武器提高装备水平,这决定了印度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因为美国和俄罗斯都不可能把最先进的装备卖给别国。更为重要的是,依赖进口武器的结果是一国无法自主决定军事建设的速度。例如,2004年印度与俄罗斯签署协议,由俄罗斯为其改装“旃陀罗笈多二世”号航空母舰(即前“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原定交付日期为2008年,结果推迟到2012年仍未能交付。与此同时,建造的费用则从7.5亿美元上升至23亿美元。印度海军购买武器的开支增加了,但这却没有提高印度的造船能力。
印度国防建设是纯消费型的,对经济发展没有拉动作用,这与中国的国防建设不同。印度依靠不断采购外国先进装备提升本国的军事力量,其国防开支主要用于消费而非生产。因此,印度的国防建设对本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都远远小于中国。中国国防建设是以发展国防工业为基础的,引进外国军事技术和装备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国防工业能力。两种不同的国防建设战略将产生不同的结果:10年后中国将拥有世界级的成体系的国防工业,将逐渐从一个武器技术引进国向一个武器出口国转变;而印度10年后仍将是一个依赖武器进口提高军事力量的国家。
未来十年,由于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小于中国,因此印度的国防开支将无法与中国相比。依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衡量标准,印度2011年的国防开支为489亿美元,约为中国1 430亿美元的1/3。印度政府计划在2012~2022年的10年里共增加1 000亿美元的军事投入,平均每年只比现在多100亿美元。只要中国保持10%的年均国防开支增长速度,到2023年,印度的年军费开支就将只相当于中国的1/6或1/7。
未来十年,中印两国的社会发展差距也会拉大。目前,印度的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落后15~20年。2011年印度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1%,相当于中国1995年的水平,卫生条件比中国落后17年。2012年印度儿童死亡率相当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水平。印度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很弱。2012年7月30日和31日连续两天大面积停电,分别使3.6亿和6.8亿人受到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这种事情是难以想象的。印度的科学家、医生、军官们具有较高的个人专业才能,但是印度政府缺乏对他们进行有效领导的能力,因此他们无法发挥群体作用。政府无力对社会精英进行有效领导还表现在竞技体育方面。
印度在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寥寥无几。2023年之前,中国有望保持奥运金牌总数第二的地位,甚至有可能再次获得奥运金牌总数第一的成绩,但印度则难有进入前五的希望。科研和学术领域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以中印两国国际关系研究情况为例,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科学理论创新阶段,而印度还处于传统政策分析和外国国情研究阶段。到2023年,科学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将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流派,将出现国际同行承认的理论流派,而印度很可能仍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综述外国理论研究成果的阶段。到2023年,中国的智库体系将仅次于美国,而印度的智库机构将为数不多。
未来中印必有一战?
未来十年,中印边界问题不会得到最终解决,但双边关系也不会因边界分歧而严重恶化。自1993年双方达成《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以来,双方的战略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甚至印度在1998年进行核试验都未能使中印关系严重倒退。印度知道依据其能力解决边界分歧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长期支持印度的英国也在2008年正式改变了其在中印边界冲突上的立场。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戴维·米利班德发表声明说:“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及美国一样,我们把西藏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英国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而不是宗主权。他还把英国以往的立场称为“建立在过时的宗主国概念基础上的时代错误”。由于印度知道改变中印边界现状是做不到的,因此未来十年印度政府在边界分歧上会比较务实。目前,中印双方关于“三步走”解决边界问题的路线图已经有了共识,即同意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保持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为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气氛和条件,同时确保边界问题不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
未来十年,印度仍会担心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但是面对双方军事实力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印度战略界将会注重双边战略关系的稳定性。印度战略界人士非常清楚,战略威胁是由军事实力差距和双边敌友关系共同决定的。只要双边政治关系友好,军事实力差距这个单一因素是不会构成安全威胁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担心印度的核武器而担心伊朗的核武器。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与印度发展核合作,这曾引起了印度战略界的一次大辩论,即印度应继续坚持不结盟原则以保持所有大国都追求印度支持的地位,还是采取亲美战略配合美国遏制中国。这场争论持续到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后期才结束,最终前者胜出。印度战略界重新达成共识,即在中美两强之间采取平衡战略对印度的好处大于采取一边倒的战略。未来十年,这种观点仍将是印度战略界的主流看法,这将为维持中印关系稳定提供有利的。
这才是中印关系的走向!
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南亚霸权而非世界霸权,而中国并不寻求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因此从政治意义上讲,双方也没有太大的战略矛盾。对双方战略关系形成负面影响的因素集中在安全领域。为了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压力,中国将长期需要改善与印度的关系而不是与其交恶。未来十年,如果中印双方能在安全冲突上进行有效的管理,双方就可保持战略关系稳定,且有可能小幅改善双边战略关系。
未来十年,中印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互补性利益将会进一步增加,这将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改善。印度2011年对华贸易额只有73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3 400亿美元)的1/4。这意味着双方经济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
未来十年,中国将可能保持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这意味着到2023年,中国可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印文化交流非常有限。随着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印度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会高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会增强。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因此两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是充足的,其关键在于双方文化交流的动力有多大。未来十年,两国经贸关系将呈加快拓展之势,因此经济因素将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利好因素。随着中印实力差距的拉大,印度加强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政治意愿也会增强。


                                 
                                           博览视点
                 



创业板迭创新高,但仍未充分折现“快速外溢”的改革红利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得益于这一轮改革创新的红利,才有了科技概念、新经济板块的又一个“春天”…… 笔者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10年或者说5~10年的周期中,科技一定是一个新的生产工具,或者说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最近,腾讯和阿里分别表态,未来在新基建的科技基础设施方面,腾讯大概会有5年5000亿的投资,阿里是未来3年可能每年有将近2000亿左右的投资。 而过去几年,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加起来大概不到1000亿的投资…… 与此同时,5G运营商今年也是投资大年,大概每年在3000亿左右的资本开支。 …… 疫情对云计算、5G其实都是一个推动,加速了它的节奏,所以如果从弹性的角度,从恢复性来讲,尤其是这种产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可能下半年三四季度弹性会非常好。

                                 
博览财经研报】隔夜,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纳指八连阳再创新高,苹果、微软、亚马逊等权重股创下历史新高。
而A股这边,创业板指数也靠着权重股大涨,逼空式上攻,继续向着2016年1月的缺口进军。
博览财经注意到,创业板的前15大权重,也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也是机构抱团的品种,即少部分股的牛市。


才这层意义上说,创业板这一次也是在“摸着美帝过河”,复制人家的“成功经验”!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项经验,就是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纳更多优质的新经济、高科技企业上市,同时严苛的执行“退市政策”(如同纳斯达克对等待“小蓝杯”那样),才能让给国内投资人也同步分享“中国经济的改革红利”!
此前一天,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受理企业出炉,一共32家,行业五花八门,大到粮油巨头,小到图书出版公司。
而隔夜,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第二批企业发布,共11家公司;同时,102家券商正参与创业板注册制网下发行测试,首批上市或7月22日后。
这速度,这数量,创业板注册制落地,比科创板还快。深交所和上交所,永远在赛跑。
……
正是得益于这一轮改革创新的红利,才有了科技概念、新经济板块的又一个“春天”……
笔者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10年或者说5~10年的周期中,科技一定是一个新的生产工具,或者说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最近,腾讯和阿里分别表态,未来在新基建的科技基础设施方面,腾讯大概会有5年5000亿的投资,阿里是未来3年可能每年有将近2000亿左右的投资。
而过去几年,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加起来大概不到1000亿的投资……
与此同时,5G运营商今年也是投资大年,大概每年在3000亿左右的资本开支。
……
疫情对云计算、5G其实都是一个推动,加速了它的节奏,所以如果从弹性的角度,从恢复性来讲,尤其是这种产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可能下半年三四季度弹性会非常好。
今年大量的商用已经开始了,比如物联网、车联网,包括工业物联网细分的场景更加逐步地展开了,这可能是今年的投资重点。
下半年科技股的弹性会非常好。因为疫情对云计算、5G其实都是一个推动,加速了它的节奏,所以如果从弹性的角度,尤其是这种产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可能下半年三四季度弹性会非常好。
2015年的科技股牛市,根本上是3G、4G的基础流量、智能机的迭代,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一大批比如像BAT这样的优秀公司。
未来5~10年,5G、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开启一个技术创新新周期,在此期间一定会有大量的新科技龙头产生,会再次涌现BAT这样量级的公司。
就估值而言,半导体板块确实比较贵,今年一季度云SARS,其实也涨了很多,现在估值都是看PS了,不看PE了。
但还有很多很便宜的板块,比如通信行业里面的光通信、通信设备,大概都在30倍左右光纤光缆大概20倍左右,它的行业趋势在好转。
传媒行业接下来是应用的大年。游戏类公司,绝对估值也很便宜,涨完以后现在也才20多倍,何况行业本身还在增长。
内容行业里面可能涉及到的数字出版,比如阅读、线下出版,增长都很好,它的绝对估值也并没有超过30倍,还可以筛出来边际比较好的一些细分板块。
……
在海外,打败99%同行的英国基金正在押宝腾讯看好中国餐饮外卖巨头美团点评;更早前的2010年就买入百度,2015年买入阿里巴巴
在国内,北斗三号的组网作为一针“催化剂”,刺激相关产业链迎来高光时刻,也使得相关科技板块再次备受资本关注——
军用领域,北斗三号终端需求即将进入爆发期。目前军方北斗导航终端尚为北斗二号和北斗一号产品,军用北斗三代终端产品估计2020年下半年开始小批量供货,2021年进入大批量供货阶段。换装需求将于未来几年爆发,为相关标的带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民用领域,行业应用将进入推广期,“北斗+5G”催生巨大需求。北斗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测绘、渔业、公安、农业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并向智能网联汽车、民航、海洋观测等领域拓展。
未来,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极有可能形成重大商业机遇。
中短期内,北斗的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军队的采购,军品毛利率高,对相关企业业绩提振力度大。长期看,民用市场的国产卫星定位和导航产品将长期面向巨大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坐失BATJ、错过美团、拼多多,创业板不能再丢字节跳动!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当黄峥超越马云;当王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探花郎;当张一鸣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对象;在下一个十年的新一代互联网新贵们已经站上C位! 此时,只有我们的A股指数,仍然在20年前的点位上顾盼自怜;就算“傲娇”的创业板指数,也不过是“刚刚走过4年前的雪山草地”;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吴起镇”,则还在前方的夜空当中,闪烁着点点星光; 创业板50指数基金已经一马当先;科创板50指数基金能否快马加鞭?

                                 
博览财经研报】好消息是,安永的公布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放缓,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下降20%和12%。相比其他地区,中国内地和香港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小,IPO活动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增长,占全球IPO数量和筹资额的43%和46%。
上海证券交易所夺IPO数量与筹资额双冠王。
希望国内投资人能够早日“公平的分享”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红利”

创业板的“创新高”少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是慢了”!
创业板的新高,已经不能容纳正在外溢的国内改革创新的红利;
资本市场改革,也仍然没有能够跟得上国内脑洞大开的创新创业者,所开辟的新增长点,所急需的“资本支撑”

创业板再创新高,大家伙都说这是“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创新”的“价值凸显”;
各种舆论很热闹,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怀疑创业板、科技板块上涨的“可持续性”?

反正我倒是更“担心”,即使是这样“努力创新高”的走法,也已经“赶不上”国内改革创新的节奏
股指上涨的步伐,仍然未能完全覆盖“改革红利”所已经“打开的增长空间”!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A股“已经晚了”!
包括科创板、创业板在内的市场改革力度,仍然没能跟上国内来势汹汹的创新创业浪潮
以至于,我们不仅坐失了BATJ,也再次“坐失”了美团、拼多多!
如果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力度再不加速,恐怕字节跳动们也得“跳”到海外去上市了(快手和字节跳动,早已暗地里展开了“谁先上市”较劲)……

如果说,BATJ的成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次浪潮;
那么,美团、拼多多的成功,则算是“第二次浪潮”了;
遗憾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迟迟没能完成自身“体制机制”改革,以承接这两波“财富盛宴”,庞大的散户投资人,被迫长期拘泥在垃圾股的炒作当中,也使得为数不多的“茅五”们,被捧上“神坛”;
实体经济当中“新经济”的优质资源得不到国内资本市场的供养,不得不“远嫁”,才出现了“国内投资人承担改革成本,海外投资人分享改革红利”的奇葩
与此同时,更为广大的各类中小微民营企业,也在“融资火线”上挣扎,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稳就业,乃至转型升级的一大桎梏!
好在决策层已经认识到“大力发展新经济、高科技产业的迫切性”,为此高速推进“科创板落地与创业板的改革试点”;
一些“远走海外”的中资企业开始考虑“回流”,不知这一波迟来的改革创新,能否留得住字节跳动们……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
如果说他们如今的亿万身家,是依靠国内市场作价值,凭借海外资本市场“做估值”,是若干年前国内资本市场残缺不全的体制机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那么,如今黄铮、王兴等跻身国内富豪榜榜首,却仍然延续若干年前那种“赚国内消费者的钱,让海外投资人分红”的“上市模式”,则不得不说,令人“心实不甘”
企业国际化是大趋势,但让作为主要利润供应者的国内消费者“便捷的分享”国内新经济的发展红利,也是“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但遗憾的是,国内资本市场因为各种原因(股灾、金融风暴、整顿脱实向虚等等)一再延宕,使得国内投资人不仅坐失了“新经济的第一次浪潮”,现在看来,再不加速改革,可怕就要错失了“新经济的第二次浪潮”了!

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创业板的“创新高”少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是慢了”!
创业板的新高,已经不能容纳正在外溢的国内改革创新的红利;
资本市场改革,也仍然没有能够跟得上国内脑洞大开的创新创业者,所开辟的新增长点,所急需的“资本支撑”

当黄峥超越马云;
当王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探花郎;
当张一鸣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对象;
在下一个十年的新一代互联网新贵们已经站上C位!
此时,只有我们的A股指数,仍然在20年前的点位上顾盼自怜;
就算“傲娇”的创业板指数,也不过是“刚刚走过4年前的雪山草地”;
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吴起镇”,则还在前方的夜空当中,闪烁着点点星光;
创业板50指数基金已经一马当先;
科创板50指数基金能否快马加鞭?

在科创板迎来开市一周年之际,科创50指数即将正式发布,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产品也即将推出。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即将推出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称“科创50指数”)。7月22日,该指数会在收盘后发布历史行情,并在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博览财经认为,科创50指数选取了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股票门槛较高,未来随着科创板50相应指数产品推出,将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资科创板的载体。
可以预见,有了“表现卓越”的创业板50指数基金“珠玉在前”,科创50ETF的表现也不会甘居人后,业内“预计科创50ETF首发规模至少百亿级别”。
据数据统计,已成立的科创主题基金共29只,正在发行期的有2只。此外,还有67只在等候审批。


                                 
                                           焦点透视
                 



两位“80后富豪”的“逆袭”:“后浪”也得跟得上潮流啊……                 
【研究员】:田文
结论: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改写着万亿资金的流向,也重塑着中国互联网的生态。而新贵们的崛起和百度等老巨头的掉队,似乎预示着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当黄峥首次超越马云,当王兴稳坐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三宝座,当张一鸣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巨头与新贵们之间的战火在升级。可以想象,在下一个十年,新一代互联网新贵们将站在舞台中心,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黄峥个人财富极速暴增的背后,是拼多多股价的水涨船高。 而就在国内媒体纷纷热捧“80后”的黄铮身价超越马云,成为内地“第二富豪”的同时,另一个“80后”富豪,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从白手起家到身家3千亿,黄峥只用了5年。回首两年前,黄峥带领刚刚创立满3年的拼多多奔跑上市,一跃成为中国80后首富。 6月20日,海鑫集团843笔应收款项拍卖,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落寞结束。在1351人的围观之下,这笔高达22.35亿元的资产包,打出了6600万的“骨折”。 但,依然无人问津……

                                 
【博览财经分析】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改写着万亿资金的流向,也重塑着中国互联网的生态。而新贵们的崛起和百度等老巨头的掉队,似乎预示着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当黄峥首次超越马云,当王兴稳坐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三宝座,当张一鸣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巨头与新贵们之间的战火在升级。可以想象,在下一个十年,新一代互联网新贵们将站在舞台中心,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黄峥个人财富极速暴增的背后,是拼多多股价的水涨船高。
进入6月,拼多多股价继续走高,堪称电商界最强后浪。数据显示,美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拼多多股价大涨6.3%再创新高为87.58美元,市值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49亿美元。由此来看,从4月初至今,拼多多股价上涨约143%。而同一时间段,腾讯、阿里巴巴股价分别上涨21%和19%。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拼多多的股价大涨一方面是受到一季度财报的持续利好提振,另一方面则是 618大促电商之间的补贴战升级加码导致。拼多多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收入达到65.41亿元,同期增长44%。与此同时,拼多多真正实现了“6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活跃买家数为6.28亿,同比增长42%,这与阿里巴巴7.28亿的年活跃买家数差距不到1亿。
而在刚刚过去的618电商大促节上,拼多多强劲发力后也大有收获。6月19日0点,拼多多对外公布618整体销售数据。在“百亿补贴”持续加码和10亿现金红包等钜惠福利的带动下,拼多多平台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9%,GMV同比增长超过300%。
如今,拼多多已经成为国内电商第二家破千亿美元的公司,领超京东143亿美元。早在之前,拼多多就将京东比作为追逐目标。2019年10月,黄峥在拼多多四周年庆动员会上称,拼多多最新季度的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了京东,比他预期提前了整整两年。
显然,拼多多的速度在中国电商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被问及如何应对来自拼多多的威胁时,京东零售CEO徐雷向媒体表示,不太在乎这个只成立了四年的公司,虽然一个公司出现在市场上肯定有它的价值,但也轮不到自己说它能否持续,要留给市场和顾客去检验。
眼下,中国电商演变成为了黄峥马云之争。马云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阿里与京东打得死去活来,最后自己的对手竟然是“后浪”拼多多。回首上市当天,黄峥曾向媒体坦言:拼多多很小,但拼多多的股价其实不算少。在这么快的成长过程中,多少价格都是受宠若惊。短短两年,当时还小的拼多多高速崛起成为如今的庞然大物。

“打骨折”的拍卖仍然“流拍”
而就在国内媒体纷纷热捧“80后”的黄铮身价超越马云,成为内地“第二富豪”的同时,另一个“80后”富豪,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从白手起家到身家3千亿,黄峥只用了5年。回首两年前,黄峥带领刚刚创立满3年的拼多多奔跑上市,一跃成为中国80后首富。
6月20日,海鑫集团843笔应收款项拍卖,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落寞结束。在1351人的围观之下,这笔高达22.35亿元的资产包,打出了6600万的“骨折”。
但,依然无人问津。
这背后,就是曾以125亿身家承接海鑫集团的80后“富二代”,曾经身家高达125亿,又仅用11年时间(2003-2014),就把父亲留下的山西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败光的接班人——李兆会。
从曾经“风光无限好”到如今的“墙倒众人推”,到底是接班人败家太狠,还是注定逃脱不了的命运?
少帅接班
2003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枪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被人开枪射杀,凶手随后饮弹自尽。
当时,海鑫钢铁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以及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资产总值达40亿元。
对闻喜县而言,海鑫钢铁的地位更重要,它在当地雇佣了超过9000人,贡献了县政府的主要财税。当地县委书记曾比喻,“我们县里三顿饭,有两顿饭是海鑫供的,而且是中午和下午。”
这样一家企业突然失去掌门人,方方面面都要求它尽快推出新掌门人。
枪案发生时李海仓48岁,春秋正盛,由于走的突然,没有留下遗嘱。所以,新掌门人只能由相关人员推选。
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人选是李海仓的五弟李天虎。李天虎当时担任海鑫钢铁总经理,他性格最像李海仓,也是李海仓兄弟中最受重用的,且在总经理位子上干了8年,颇能服众。
另一个人选,就是李海仓的创业搭档辛存海。辛存海当时是海鑫钢铁的副董事长,他很早就跟随李海仓当秘书,后转任行政高管,慢慢做到集团副董事长。
李氏家族的大部分人、海鑫钢铁员工以及当地政府,都希望李天虎接班。
但这一决议始终不能通过,因为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反对。
李海仓和李天虎是亲兄弟,他们家一门六兄弟,李海仓排行老三,李天虎排行老五。李海仓遇刺后,海鑫钢铁内部成立了一个临时总务机构——监事会,由李春元任监事会主席,李海仓的妻子任副主席,其他家族成员列席。在一次监事会全体会议上,李春元正式表态:“企业是老三(李海仓)的,请律师来安排继承。”
这话一出,李天虎和辛存海都知道自己没戏了,因为“企业是老三(李海仓)的”。
李海仓虽然没有留下接班的遗嘱,但股权结构毫无争议。虽然海鑫钢铁有7个股东、10个创业元老,但李海仓一人独占超过90%的股权。
根据《继承法》,这90%多的股权由李海仓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即配偶、子女、父母平均继承。李海仓父母、妻子都健在,还有一双儿女李兆会和李兆霞,共五名继承人,每人各得1/5。
这种局面下,李春元似乎只能选择放弃儿子李天虎而选择孙子李兆会,因为他加上他老伴的股权只有36%,而他儿媳一家就有54%,如果他支持儿子李天虎,则必然寒了李海仓妻子的心,传出去更不好听,显得他们老李家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于是,在最后一次监事会上,李春元一锤定音:“我和海仓的母亲都年事已高,海仓的妻子又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海仓的儿子(李兆会)来继承。”
就这样,出生于1981年,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大学也还没毕业的“富二代”李兆会,被命运推上了一家员工近万人、资产40亿的山西最大民营企业领导岗位。
成功二代


当爷爷开始要求他接班时,李兆会是不干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承担不起。
李海仓遇刺时,李兆会22岁,正在澳大利亚留学,读营销和企业管理。
之所以能留学,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而是父亲的安排。
事实上,他从小到大就一直被父亲这样“安排”着。他不是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而且经常逃学,在地里一玩就是一天。父亲批评他时,他就回嘴说,“你都没有关心过我,没有去学校看过我,凭什么管我!”中考时,他的成绩不太好,父亲只好安排他出国留学。
这似乎不是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但接班的程序已经启动,李兆会不能对母亲和爷爷的要求无所回应。据说,他回家后呆呆地守在父亲灵前,思考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当爷爷宣布由他继承家业时,他说:“我要照顾我的家,我的母亲和妹妹。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企业目前的条件比我爸创业时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无能。”
接班初期,李兆会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改往日贪玩的习气,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据一位海鑫钢铁的董事回忆,李兆会上任后玩命地学习钢铁行业知识,而且很快弄懂了企业内部的运营,并很有悟性地了解了“董事长”的角色:30%的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剩下70%的时间是在应付朋友和处理一些琐碎事。公司小的时候以董事长为核心,而公司大了就要靠团队的力量,这时董事长的任务就是与团队在同一个圆周上。
李兆会上任第一年正值“非典”疫情流行,煤价高涨,用电受到限制,运输也非常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好几个月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经常出差,没完没了地部署工作。那段时间,他带领核心团队熬夜工作,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第二天又照常工作。
此外,他还对公司部门进行了局部调整,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开始大力吸收家族外的人才。
上任没多久,他就定下了未来工作方针:“精诚团结,稳定人心,内强管理,外固网络。”由于工作勤奋,措施无差,再加上适逢钢铁价格上涨,海鑫钢铁在李兆会掌舵的头两年发展得不错。
2003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值达到50多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
2004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值更是达到70多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成为当年中国民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当年8月,海鑫钢铁还在即将兴建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原材料招投标中一举中标。
凭借这番亮丽的业绩,李兆会让公司内外的质疑者哑口无言,甚至把自己和家人吓了一大跳。上任仅一年就稳住了局面,李兆会赢得各方夸赞。之后,一代“少主”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王朝。
新的王朝
接班初期,为防止李兆会因没有经验而导致决策空白或混乱,海鑫钢铁内部成立了一个“总调度室”,实行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成员包括总经理李天虎和副董事长辛存海。
换句话说,此时“辅政大臣”还是掌握实权的。
但这种局面很快被打破了。
2003年6月,李兆会批准了“五叔”李天虎辞去总经理的申请,随后又设法将其股份清除。其中的具体内情难以考证,但有两点是清楚的:一是李天虎再也没有返回海鑫钢铁;二是李天虎得到了原海鑫集团旗下的海鑫水泥厂,并最终获得了所有股权。
李天虎走了,“海鑫钢铁离不开李天虎”的预言也破灭了。接下来,他要清除另一个外姓威胁了。
2004年春节刚过,李兆会就免除了辛存海“副董事长”的职务,将其改任为海鑫集团驻太原办事处负责人。辛存海对李兆会的想法心知肚明,他连他“五叔”都容不下,能容下一个外姓人?所以,辛存海很识时务地离开闻喜县(海鑫总部)而赶赴太原,不久就自谋前程了。
李天虎和辛存海被双双清除后,其他创业元老更不敢表示异议了,而家族成员也没有谁敢再挑战李兆会了。
然而,李兆会要经营的是一家拥有9000多名员工的超大型企业,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找来两个帮手,一个是他的六叔李文杰,一个是他的妹妹李兆霞。
李文杰是李兆会最小的一个叔叔,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法院工作,后来为了适应家族事业而辞职到武汉科技大学进修冶金专业,然后又去澳大利亚进修国际贸易。与五叔李天虎相比,六叔李文杰要文静得多,在理念上也更接近李兆会。李兆会任命李文杰为集团总裁,以接替李天虎和辛存海的部分职务,而他自己兼任集团总经理,在行政上与李文杰同时发号施令。
除六叔外,李兆会还请妹妹李兆霞给自己打下手。李兆霞出生于1984年,比李兆会小三岁,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李兆霞毕业后,李兆会任命她为董事长助理,既是秘书也是眼线。
经过这样一番安排,李兆会完完全全掌控了海鑫钢铁,再也没有人能跟“孤儿寡母”们抢遗产了,海鑫钢铁正式进入“李兆会时代”。
炒股大赚
李兆会专心搞钢铁大约维持了三年后,便离开闻喜县去大都会炒股了。
一份载有李兆会简历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他在2006年9月辞去了海鑫钢铁、海鑫实业两家主要海鑫系公司的总经理职务,仅保留董事长之职,将公司完全交由李文杰和李兆霞打理。
李兆会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当时全民炒股。2006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爆发一轮超级牛市,上证指数从1074点最高上扬至6124点,全国人民陷入炒股的狂热状态。当时,年仅25岁的李兆会,又能调动数以亿计的现金,在这股发财狂潮不动心,似乎是办不到的。
更何况,李兆会之前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2004年,李兆会以6.1亿元的价格,从中色股份手中拿到了民生银行3.1%的股份。根据某财经媒体测算,李兆会在这笔交易中浮盈26亿。
这种赚快钱的诱惑是致命的。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推动着李兆会去炒股赚快钱,那就是海鑫钢铁在主业上遭遇了麻烦。
2005年下半年,钢材价格不断跳水,全行业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与此同时,国家又号召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海鑫钢铁不得不关停了一批落后的炼钢厂和炼铁厂。随后几年,铁矿石又不断上涨,挤压行业利润。2006年到2007年,海鑫钢铁还一度因无法偿还部分债务而局部停产、停工。
总之,各方压力都推着李兆会去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炒股无疑是最短平快的方式。

民生银行之后,李兆会又于2007年5月从山西柳林兴无煤矿手中,以2.353亿元收购光大银行8257.4万股股份;9月斥资1.03亿,入股兴业证券;同月,斥资2.15亿购得山西证券3.84%的股份;2008年1月,在民生人寿增资扩股时增持股票达到33921万股,占总股本的12.56%,成为其第四大股东;2009年1月,以12.01亿元购得银华基金21%的股权……
有媒体详细梳理了李兆会的每一笔交易,最后算出:李兆会炒股总投入40.589亿元,截至2014年二季度,其股票及套现总值为83.035亿,投资浮盈高达42.446亿元。
在2007年10月16日A股走入大跌之前,李兆会已基本停止买入并大量卖出,到2009年之后则基本从股市抽身。
破产风云
与在资本市场上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兆会在实业领域陷入巨大的麻烦之中。
此时,中国钢铁行业盛极而衰,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和2008金融危机的双重夹击,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全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也从48.27%上升到2014年年底的65.94%。
  
资本市场指望不上了,要想维持家业,就必须回归实业。
但此时,海鑫钢铁已经差得不能再差了,公司上上下下萎靡不振。六叔李文杰甚至在2010年向李兆会递交了辞呈。
六叔离开后,李兆会将妹妹李兆霞升任为“集团总经理”。
李兆霞上任后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在2010年年底裁员1000多人,同时将员工工资平均上调了20%以上。
在钢铁行业转亏无望的情况下,李兆会开始探索业务多元化。
2009年,他斥资上亿,在北京投建中国第一家儿童体验城——世界儿童体验中心,2012年又在青岛建设了第二家。之后,该项目在全国开了7家,进驻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成都等。海鑫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儿童事业部,主管儿童体验城项目,且探索与之相关的动漫、玩具以及儿童医药、服装、教育等领域。此外,海鑫集团还与淡水河谷合作,投资20亿元在曹妃甸建设500万吨球团项目。
项目多了,盈利却没有改善,海鑫钢铁的亏损和负债还在进一步恶化。
2014年3月18日,海鑫钢铁全面停产,公司拖欠员工工资达几个月,欠缴当地政府的税金更是过亿。
听到消息,当地工商银行行长亲自上门要账,逼得李兆霞不得不请闻喜县的上级——运城市政府领导出面协调。
政府虽然压住了银行,但却制造了更大的恐慌,海鑫钢铁的债权人纷纷上门,包括33家金融机构和规模庞大的建筑队、工程公司。仅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要求海鑫钢铁付款的申请人,就多达4000多户。
海鑫钢铁内部也乱了套,当年5月8日,几百名员工发起了第一次集体讨薪,人们聚集在集团总部大楼,把厂区、道路都封死了,车辆无法通行,最后惊动了警察,但警察来了之后也只是在那录像。
讨薪无果的员工表示,“工资拖欠得实在太严重,留在海鑫等复产,就等于一家老小等着挨饿。”据他们讲,有超过一半的员工(4000多人)选择主动离职,想要留下的也几乎待不下去了。海鑫官方5月发布了一份“放假”通知,大意是“骨干”可以留守,其余人只开40%的工资,对于一线工人来讲也就是1000元左右。
面对大变故,李兆会选择了逃避,既不露面也不回应。据接近他的人透露,他对于扭转困局毫无对策,只是不断地说:“不想走(破产)清算。”
海鑫钢铁出事后,河北的德龙钢铁和敬业集团曾试图接盘。但在考察完海鑫钢铁的情况后,放弃了收购念头,并对媒体表示:海鑫钢铁的债务复杂而可怕,收购可以,但海鑫钢铁必须破产(清算)。
然而,海鑫钢铁的债权人不接受破产清算的做法,他们联名向当地政府递交请愿书,表示启动破产清算不可接受,因为那将以“合法形式”消灭他们的“合法债权”。
但2014年11月16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钢铁集团4家债权人对海鑫集团的重整申请。
破产程序,还是启动了。最终,由建龙集团对海鑫集团实施并购重组。
死亡报告
自从海鑫钢铁破产的新闻见诸报端,媒体就开始为其开具死亡报告,且大都将问题归咎于李兆会是道德有亏的“纨绔子弟”,具体指控大体有五条:
1、驱逐重臣(指赶走李天虎和辛存海);
2、炒股巨亏(这一点纯属个别媒体想象,与事实正好相反);
3、生活豪奢,指他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另外于2010年1月25日花1000万元迎娶了华谊女演员车晓(在2009年电影《非常勿扰》中与葛大爷演对手戏,饰演“性冷淡”角色),但这1000万(500万婚礼 500万红包)对海鑫的破产没什么影响;
4、离婚费太高,指他在与车晓2012年离婚时给了对方3亿元分手费,而车晓否认了此事;
5、不务正业,指他在2006年到2008年全职炒股。
这五项指控,仅第一项和第五项沾边,但都不在点子上。
对于海鑫钢铁破产的原因,李兆会的好友史玉柱的回答是:“银行抽贷40亿,导致其流动性出问题;15%贷款利息,导致其负担较重。”
然而,这种指责银行的说法似乎也不太有道理,银行没有理由无原则地支持海鑫钢铁,尤其是当钢铁行业持续走弱,同时海鑫钢铁内部又发生了令人不安的情况。
海鑫钢铁的根本问题在于两点:一是它失去了盈利能力,二是它失去了企业家精神。而正是这两点让众多债权人感到极度不安。
李兆会接班后最初两年的盈利,可视作他父亲李海仓的余荫,他比较好地继承了父亲的人脉,在经营上没有偏离主航道。但是,他也从来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盈利项目,故在行业陷入衰退后就束手无策。
至于他在炒股上赚钱,一方面是享受了形势红利,另一方面是享用了父辈的关系。
而他自己投资的儿童体验城项目,至今也没有明显的成功报道,主业就更是一塌糊涂,并且是导致海鑫钢铁走向破产的最主要原因。
2007年,李兆会下令淘汰60万吨落后产能,同时上马新建产能达230万吨的新产业园,该项工程总投资约60亿元。然而,当他把10多亿元投入新建板材厂后,却遭遇价格下跌,于是又最终放弃了该项目。
除了物质层面的危机外,海鑫钢铁在精神层面的危机更重,甚至不可救药。
当初推选接班人时,本来是要推选一位企业家,而李氏家族却放弃了对人的要求,改用资本说话。李兆会接班,便是这种心态的产物。
上位之后,李兆会逐渐显现出他不能胜任“董事长”之职的种种征兆。

海鑫钢铁是一家资产规模40亿元、人员规模近万人的地方大型民营企业,要想搞好这样一家企业,要搞定方方面面:政府层面要热络通畅;公司骨干要笼络得住,让大家觉得舒心、有奔头;基层员工要亲近,让整个团队鱼水一家、有凝聚力。
而李兆会的做法,与所有这些背道而驰。
他上任后,海鑫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开始疏远,甚至只剩下公事公办。闻喜县一位官员曾抱怨说,“我们县长曾经想拜访李兆会,最后都没有成行。李兆会自从接手海鑫以来,每年露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对待企业高管方面,他赶走五叔李天虎情有可原,毕竟威胁太大;但调走辛存海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很愚蠢。辛存海是外姓人,在李海仓在世时就没有被重用,位高权小,对李兆会没有实质威胁。但赶走辛存海就等于向世人昭告:李兆会容不下任何人。
接下来,李兆会又把六叔李文杰请来当帮手,这个人并不是钢铁业的行家里手,在企业运营和业务开拓上并无所长。唯一可能选他的最重要理由就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威胁。
重用弱者也就罢了,李兆会在业内一没有大佬朋友帮衬,二没有在行业社团担任公职,甚至很少与外界联系。据海鑫员工透露,李兆会治下的海鑫大厦重门深锁,三层门卫,每层楼都装着大量摄像头,身边保镖时刻跟随。
在外人看来,这不像是一个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年轻人,更像一个时刻提防别人谋财害命的老头子。
李兆会在接掌海鑫钢铁也表示,“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换句话说,他唯一的追求就是不落下一个“败家子”的名声,为此他就必须做到两点:一、不能让别人抢走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二、不能让这份遗产在数额上下降。
他赶走李天虎和辛存海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全职去炒股是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
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不可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海纳百川,因为能人都构成威胁;他也不可能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坚守实业,因为坚守实业的人必须对自己、对行业有信心,而他在行业出了大危机后,第一反应是赶紧找一个能弥补盈利下降的办法,而炒股最符合他的这种心理。


后来,股市没得赚了,他就被迫回归实业。他发现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能阻止公司持续向坏,于是他悄悄进行一项保全家族资产的行动。
2010年年底,他将原料采购与成品销售业务,从海鑫集团旗下的海鑫实业剥离,转给了一家叫“海博鑫惠”的贸易公司。
这家公司,据说就是他的另一个马甲。之所以启用这个马甲,是因为它与海鑫集团没有任何股权关系,后来也与他本人没有了任何关系,成为他妹妹李兆霞的一份私产。
一份资料显示,海博鑫惠到2012年年末时总资产已经达了94.93亿元。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向法院提请启动海鑫钢铁破产重整的4个债权人中,竟然包括海博鑫惠。换句话说,李兆会安排亲妹妹起诉自己,以保(tao)全(kong)海鑫钢铁的资产。
2019年8月,李兆会甚至被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出境。
于是,以6600万的破盘价拍卖资产包都无人问津,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资产包号称价值22亿,但里面几乎全是各种烂账:不但账款“历史悠久”,有的甚至距今20多年;而且很多执行人下落不明,甚至欠款单位,也早就被吊销、注销。
法院判决书则显示,李兆会名下已经没有了可供执行财产,无法履行责任及偿款义务。由于欠债太多,李兆会本人也不再公开露面,不知所踪。




15929588747577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 晋ICP备19002725号-4 ) 晋ICP备19002725号-4

GMT+8, 2024-9-19 08:53 , Processed in 0.0799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