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一季度经济“负增长”已有“共识”,差别只是“负”多少。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一季度预计会出现-5%的收缩”,《如果一季度GDP“-5%”,你是买入还是撤退?》。 对此,笔者倾向于认为,当前市场普遍对二季度基本面过于悲观,过于看重欧美外需的影响,选择性忽略了内需很多在一季度没体现的会递延在二季度体现。 近期中国经济中观层面数据来看,三月以来中国各类经济领先指标环比持续改善,同时前期宏观政策效力已经逐步显现, 正是从这个角度上,笔者才强调:“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博览财经注意到,最迟从“3.27会议”明确“财政更加积极”,释放“提高财政赤字、推出特别国债”之后,A股的“政策底”就已经明确(叠加4月9日金稳委释放“提升市场活跃度”); 但“市场底”何时形成,仍然有待资金博弈最终给出答案! 因此《“政策底”到“市场底”,反复“磨底”、慢慢捡筹》:短期内,市场涨跌的纠结,在于作为“过去式”的一季度GDP仅能暂时“兑现市场的焦虑预期”,二季度“加速落实的国内稳增长政策”,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御”外需的消退、内需的不振?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对此,笔者认为,4月中旬的不确定性在提升,市场波动率较高,我仍然强调“此阶段不适宜‘普通投资人’做短线(自诩短线高高手的除外)”; 但对长线资金(包括准备提前为5月做准备的“短线高手”)而言,此阶段仍然可以从容“捡漏、布局”,那些真正适应“疫后经济发展”,能够凸显出“自身产业优势”的品种,会在此阶段“洗剥干净”,等待“识货”的买家“收入囊中”…… 正如黑石等“长期配置型资金”所做的那样:4月以来,北上资金重新“净流入”,其中,代表“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北上资金”更是明确“加仓中国资产”; 日前,黑石创始人苏世民在直播中说《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时机”》!(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人类的恐惧……对于购买资产和发放信贷而言,这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当人们经历未曾料到的困难,对于购买资产而言,一天比一天好。 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冲击之下,各国央行再次为稳定经济投放“天量流动性”,在此背景下,黑石的成功经验,似乎又可以“复制一遍”……
热点聚焦
如果一季度GDP“-5%”,你是买入还是撤退?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国内对一季度经济“负增长”已有“共识”,差别只是“负”多少。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一季度预计会出现-5%的收缩”。 果真如此,A股投资人究竟会卖出避险,抑或是“又看到了黄金坑”? 对此,笔者倾向于认为,当前市场普遍对二季度基本面过于悲观,过于看重欧美外需的影响,选择性忽略了内需很多在一季度没体现的会递延在二季度体现。 近期中国经济中观层面数据来看,三月以来中国各类经济领先指标环比持续改善,同时前期宏观政策效力已经逐步显现, 正是从这个角度上,笔者才强调:“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博览财经分析】今天(4月17日),中国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时间点。 国内对一季度经济“负增长”已有“共识”,差别只是“负”多少。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一季度预计会出现-5%的收缩”。 果真如此,投资人究竟会卖出避险,抑或是“又看到了黄金坑”? 对此,笔者倾向于认为,当前市场普遍对二季度基本面过于悲观,过于看重欧美外需的影响,选择性忽略了内需很多在一季度没体现的会递延在二季度体现。 近期中国经济中观层面数据来看,三月以来中国各类经济领先指标环比持续改善,同时前期宏观政策效力已经逐步显现, 正是从这个角度上,笔者才强调:“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一季度或出现-5%的收缩 许多投资者认为因为海外疫情,当前A股市场依然面临极高不确定性。 此时,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13万例,美国确诊病例超65万),受此影响,中国经济继续承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 第二波冲击在时间上将会大大长于第一波冲击,带来的增长减值也大概率超过前者,中国经济要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全年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大胜利。” 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后,意味着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背景就出现了很大改变。一季度预计会出现-5%的收缩,二季度恢复至一定幅度的正增长,在不考虑第二波冲击的情况下,假设三四季度受到反弹和刺激因素的支撑,较潜在增长率高出两个百分点,达到8%左右的增长,但若考虑到第二波冲击影响,要有2-3个百分点的减值,全年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大胜利。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非常难得。可以说,“战疫增长模式”下3%的增长率,含金量要大大超过常规增长模式下的6%。 市场对二季度基本面已过于悲观! A股市场短期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盈利预期下修和估值扩张,哪个力量更强。 从一系列宏观领先指标和中观高频数据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正在处于环比改善趋势。市场情绪伴随着疫情期海外风险的快速释放,最恐慌时候已经过去,对应着国内各项政策有序加码,经济数据呈现边际改善,风险偏好从低位的逐步修复,对应着估值的修复与扩张趋势。 从市场层面来看,主要指数换手率趋于稳,赚钱效应逐步回升,市场整体呈现回暖迹象。 虽然短期市场可能仍有反复,但是中期来看A股将呈现震荡向上趋势。 当前A股市场普遍对二季度基本面已过于悲观,本质是过于看重欧美外需的影响,选择性忽略了内需很多在一季度没体现的会递延在二季度体现。 例如,中国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40%,这是停摆期的数据效应,但该类需求此后并不会就此完全消失,相似的需求比如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比如汽车家电消费,这类没有消失的需求部分都会在后面体现在数据上。 近期中国经济中观层面数据来看,三月以来中国各类经济领先指标环比持续改善,同时前期宏观政策效力已经逐步显现,相信伴随着国内一揽子政策持续推进,中国经济整体环比改善的趋势有望延续。 近期经济活动整体稳中有升,生产活动复工加快。上周六大电厂耗煤量55.31万吨/天,环比有所回升,同比趋稳;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持续回升至1.76,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社会钢材库存回落速度加快,反映生产活动持续回升;乘用车销量持续低位回升,房地产销售持续回升,同比降幅进一步缩窄,上游土地成交面积回升,与去年同期持平。 复工复产推动挖掘机销售改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纳入协会统计的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挖掘机4.94万台,同比增加11.6%。其中,国内4.66万台,同比增加11.2%,增速较2月明显回升;出口2798台,同比增长17.7%。 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截至4月10日,全国超过76%的重点外贸企业产能恢复率已经超过70%,整体来讲,外贸企业生产进入了正常轨道。 与此同时,具有领先性的金融数据超市场预期,经济环比改善有望继续:央行公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同比多增1.16万亿,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6万亿,同比多增2.2万亿;M2同比增速回升至10.1%,M1同比增速回升至5%。 3月金融数据的显著改善来自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来自前期宽松政策的成效 初步显现。伴随着降准、结构性降准、调降主要政策利率,以及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补充和“抗疫”债券加速落地,企业信贷和债券融资改善尤为明显。 另外一方面也来自前期受疫情影响的信贷需求的集中释放,受疫情影响,2月信贷规模显著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虽然3月数据明显改善,但是整体一季度社融较去年同期仅多增2.47万亿元,低于2019年一季度的同比多增2.55亿元,这也意味着未来仍然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才能推动金融数据的 近一步改善。 从结构上看,表外融资再次转正,也反映了在经历了2 月的短暂冲击后,实体部门的融资环境仍在持续改善。而从M1和M2增速来看,虽然M2和社融同比增速改善较为明显,但是M1增速仍处低位,说明政策宽松带来的增量资金主要流入了实体部门,并未出现类似2016年“水漫金山”的情况,这样意味着未来政策仍有足够效力进一步推动实体融资改善。 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另外一方面,在通胀下行背景下(猪价、油价相继回落,对CPI的拉动作用减弱),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16日盘后消息,央行再表态将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措施,继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短期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再次提升。 此次央行强调了两方面—— 其一,当前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一季度,各项贷款增加7.1万亿元,是季度最高水平。 第二,将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措施,继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博览财经认为,未来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宽松大方向,密集落地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 1)继1月1日、3月13日、4月3日三次降准之后,二季度可能还将迎来1、2次降准(全面或者定向降准),16日央行的表态再次提升了降准的预期。 2)4月15日MLF下调20个基点,4月20的LPR利率也将大概率跟随下调——预计1年期LPR利率跟随下调20基点,5年期LPR利率跟随下调10基点。 3)市场仍然有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预期。 总结 整体来看,三月以来中国各类经济领先指标环比持续改善,而一季报预告也在得到消化,未来A股市场盈利预期再下修的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虽然短期市场可能仍有反复,但是中长期来看A股将呈现震荡向上趋势。 也因此,笔者强调,短线投资人不好把握当前反复的市场,但对长线资金而言,此阶段仍然可以从容“捡漏、布局”!
博览视点
“政策底”到“市场底”,反复“磨底”、慢慢捡筹
【研究员】:田文
结论:“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最迟从“3.27会议”明确“财政更加积极”,释放“提高财政赤字、推出特别国债”之后,A股的“政策底”就已经明确(叠加4月9日金稳委释放“提升市场活跃度”); 但“市场底”何时形成,仍然有待资金博弈最终给出答案! 短期内,市场涨跌的纠结,在于作为“过去式”的一季度GDP仅能暂时“兑现市场的焦虑预期”,二季度“加速落实的国内稳增长政策”,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御”外需的消退、内需的不振?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对此,笔者认为,4月中旬的不确定性在提升,市场波动率较高,我仍然强调“此阶段不适宜‘普通投资人’做短线(自诩短线高高手的除外)”; 但对长线资金(包括准备提前为5月做准备的“短线高手”)而言,此阶段仍然可以从容“捡漏、布局”,那些真正适应“疫后经济发展”,能够凸显出“自身产业优势”的品种,会在此阶段“洗剥干净”,等待“识货”的买家“收入囊中”……
【博览财经分析】“政策有底,市场没数”之际,短线投资“最难将息”,却恰恰是长线资金的契机! 最迟从“3.27会议”明确“财政更加积极”,释放“提高财政赤字、推出特别国债”之后,A股的“政策底”就已经明确(叠加4月9日金稳委释放“提升市场活跃度”); 但“市场底”何时形成,仍然有待资金博弈最终给出答案! 短期内,市场涨跌的纠结,在于作为“过去式”的一季度GDP仅能暂时“兑现市场的焦虑预期”,二季度“加速落实的国内稳增长政策”,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御”外需的消退、内需的不振?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对此,笔者认为,4月中旬的不确定性在提升,市场波动率较高,我仍然强调“此阶段不适宜‘普通投资人’做短线(自诩短线高高手的除外)”; 但对长线资金(包括准备提前为5月做准备的“短线高手”)而言,此阶段仍然可以从容“捡漏、布局”,那些真正适应“疫后经济发展”,能够凸显出“自身产业优势”的品种,会在此阶段“洗剥干净”,等待“识货”的买家“收入囊中”…… 市场或已消化“一季度负增长”,但海外对中国的拖累尚待“摊销” 博览财经认为,总结3月底以来的行情走势,不难发现,在经历了一波“政策利好推动的小反弹”之后,4月中旬以来A股进入到一次“政策检验期”,尤其是,17日即将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究竟会“如何超预期的‘差’”? 此前,诸多大咖已经反复给一季度的中国经济“算了命”——由于1月底“疫情管控”开始,消费几乎“全军覆没”,2月之后复工复产“艰难”,而外贸更是重头到尾反复遭遇境内外疫情的反复“按倒摩擦”,悲观的预期,都是“负增长”(差别只是“负”多少),乐观一点的也仅能“善意”的希望“零增长”; 可以说,国内投资人对一季度“经济数据会很差”,已经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股指和股价,也都提前反复“预习”了; 因此,只要“不差得离谱”(例如-10%……),A股投资人应该不会过度焦虑,甚至还会想方设法从某些“先导指标”翻捡出“利好苗头”(营造“利空出尽”的气氛),不排除短线受此刺激,而再现小反弹的格局; 但稍微放长远一点看,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虽然会受益于国内复工复产“新成绩”的支撑(“必须”得出新成绩了),但海外“重启经济”的不确定性则会更加投资人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疑虑”; 隔夜,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好于预期,同时特朗普称疫情已过峰值并将重启经济指导方针,但华尔街担忧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持续至明年,美股上演V型反转尾盘在科技股带动下微幅收高,纳指涨近150点;同时,受益于几个主要欧洲国家“可能解封”的消息刺激,欧洲市场周四收盘小幅上涨。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实际公布524.50万,近四周失业救济申请总数超过2200万,约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八分之一,这意味着2009年11月以来新增的非农就业岗位总量已几乎被全部抵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3月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数据,其中当月新屋开工月率大幅下降22.3%,降幅创1984年以来新低。 两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州长,部分州可在5月1日前开放。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制定了各州分三阶段重启经济的指引,规定了各州必须满足的检测标准,要求迅速提供防护装备以便重新开放。各州州长可根据本州情况执行指引,而不依赖于联邦政府的命令。其中呼吁在“第一阶段”继续尽可能远程办公、分阶段复工、减少非必要旅行、并保持社交距离措施。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表示,联邦政府的抗疫刺激法案预计将在本财年使联邦预算赤字增加1.6万亿美元。在到2030年的十年中,抗疫刺激法案将使赤字增加1.8万亿美元。新的赤字缺口可能相当于美国GDP的10%以上。按此衡量,这将使其成为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一笔预算缺口,并创下以美元计的最高纪录。 …… 与此同时,虽然“美日同步撤离中国产业链”的信息,大概率又一场自媒体放大的“乌龙”,但却已经撩拨起各界对“中外经济脱钩风波”的焦虑,乃至恐惧。 从这个角度上说,作为“过去式”的一季度GDP仅能暂时“兑现市场的焦虑预期”,二季度“加速落实的国内稳增长政策”,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御”外需的消退、内需的不振? 尤其是,在自媒体帮助下,投资人快速脑补的“产业链武器化”这种“恐慌预期”? 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对此。笔者认为,4月中旬的不确定性已经在提升,市场波动率较高,我仍然强调“此阶段不适宜‘普通投资人’做短线(自诩短线高高手的除外)”; 但对长线资金(包括准备提前为5月做准备的“短线高手”)而言,此阶段仍然可以从容“捡漏、布局”,那些真正适应“疫后经济发展”,能够凸显出“自身产业优势”的品种,会在此阶段“洗剥干净”,等待“识货”的买家“收入囊中”…… 从中长期角度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趋势已经是“边际改善”。从一系列宏观领先指标和中观高频数据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正在处于环比改善趋势。 情绪伴随着疫情期海外风险的快速释放,最恐慌时候已经过去,对应着国内各项政策有序加码,经济数据呈现边际改善,风险偏好从低位的逐步修复,对应着估值的修复与扩张趋势。 虽然短期市场可能仍有反复,但是中长期来看A股将呈现震荡向上趋势,短期结构上可以重点把握内需消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关注一季报超预期的优质公司。 安信证券推荐近期行业重点关注: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建材、建筑、互联网、计算机、通信、券商、黄金等,主题重点关注湖北区域振兴等。
焦点透视
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时机”!
【研究员】:田文
结论:笔者再次强调,对短线投资人而言,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尤其是那些在3月已经“抄底、建仓”的投资人,还是得学会“守住绝对收益”,别把收益预期“做得太高”! 至于中长线投资人嘛,不管风吹浪打,慢慢买、坚决买…… 4月以来,北上资金重新“净流入”,其中,代表“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北上资金”更是明确“加仓中国资产”; 与此同时,在若干次“危机”当中成功“逆袭”成为顶级全球基金的“黑石”,也恰在此时选择“重仓中国”—— 日前,黑石创始人苏世民在直播中说,“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时机”!(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人类的恐惧……对于购买资产和发放信贷而言,这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当人们经历未曾料到的困难,对于购买资产而言,一天比一天好。 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冲击之下,各国央行再次为稳定经济投放“天量流动性”,在此背景下,黑石的成功经验,似乎又可以“复制一遍”……
【博览财经分析】笔者再次强调,对短线投资人而言,到了4月中下旬就得谨慎一点了,尤其是那些在3月已经“抄底、建仓”的投资人,还是得学会“守住绝对收益”,别把收益预期“做得太高”! 至于中长线投资人嘛,不管风吹浪打,慢慢买、坚决买…… 4月以来,北上资金重新“净流入”,其中,代表“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北上资金”更是明确“加仓中国资产”; 与此同时,在若干次“危机”当中成功“逆袭”成为顶级全球基金的“黑石”,也恰在此时选择“重仓中国”—— 日前,黑石创始人苏世民在直播中说,“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时机”!(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人类的恐惧……对于购买资产和发放信贷而言,这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当人们经历未曾料到的困难,对于购买资产而言,一天比一天好。 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冲击之下,各国央行再次为稳定经济投放“天量流动性”,在此背景下,黑石的成功经验,似乎又可以“复制一遍”…… 亚洲的增长故事,正成为全球资产配置者追捧对象 作为佐证,先看几个数据—— 数据显示,继4月14日净流入142.29亿元之后,北向资金4月15日再度净流入33.54亿元,而上周二北向资金已净流入126.74亿元。截至4月15日,北向资金4月份净流入达334.28亿元。 中信证券将托管于外资银行的资金划分为配置型外资,将托管于外资券商的资金对应于交易型外资。 若将时间拉长,2020年1月1日至4月3日,配置型资金呈现净流入,而交易型资金呈现净流出。 一般来说,配置型资金对应长期投资者,这类投资者换手率低,部分长期投资者近期在对中国股票加仓。 景顺全球市场策略师指出,中国的汽车销量在经历下降之后,3月份的销量数据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活动显然正在改善。 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疫情中的整体表现好于欧美,亚洲的增长故事,正使之成为全球投资者和资产配置者追捧的对象。 瑞银资产管理资产配置董事罗迪日前表示,随着外围市场逐渐企稳,北向资金有望恢复净流入。 截至4月3日的最近五周,配置型外资累计净流入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医药、通信、电子、农林牧渔和建筑; 同期,交易型外资净流入排名前五大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煤炭、纺织服装和综合金融为。 黑石:就是要在未曾料到的困难当中购买资产! 4月10日,黑石创始人,如今管理着5711亿美元资产的苏世民在中国“直播带货”。 他在直播中说,“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时机。” 不久前,苏世民透露,2019年黑石1344亿美元的募资额、630亿美元的投资额、1040亿美元的永续资本,“都创了纪录”(相较而言,2019年加拿大一国的财政收入不过2388亿美元)。 他还曾经强调:在经济方面,(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人类的恐惧……对于购买资产和发放信贷而言,这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他代表了资本背后的冷静和精明:“当人们经历未曾料到的困难,对于购买资产而言,一天比一天好。” 苏世民这么说,是有其“历史根据与自身成绩”的—— 1907年,华尔街股市崩溃、银行挤兑,纽交所濒临倒闭。当时美国没有中央银行,J·P·摩根和他背后的金融财团纾困救市,成为“银行家的银行家”。 1930年代,大萧条,保罗·盖蒂以几分之一的价格收购多家石油公司,建立“黑金帝国”,成为一代世界首富。 1970年代,美国开始了长达12年的滞涨,沃伦•巴菲特却发现市场上到处都是便宜的股票,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舞台。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瑞·达利欧提前捕捉到市场崩溃的信号,布局空头,在市场的一片哀鸿之中收益 22%,桥水封神。 就是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前的那个周四,10月15日,黑石完成了第一期黑石旗舰并购基金的募集——8.1亿美元的黑石资本伙伴第一期(BCPI,Blackstone Capital Partners I)。 苏世民在书中回忆了他的庆幸:周四签署完所有的募集文件,过了一个周末,就是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 他直言,“如果再拖延一两天关闭基金,我们就会陷入黑色星期一,投资人可能已经没钱了。” 类似的故事在2007年再次发生。 2007年6月,黑石以每股价格31美元的价格,发行1.3亿股,公开募资超过40亿美元。这次金融危机前夜IPO,伴随新世纪私募股权行业一轮高速发展,在当时成为继谷歌上市以来第二大IPO。 不久,2007年8月,次贷危机开始浮现,一场金融风暴开始在全球蔓延。 黑石再次卡位。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深受重创,影响至今;但金融危机之后,黑石却迎来历史上最快的发展。 2007年3月,黑石IPO招股书显示其资产管理规模为787亿美元,到2019年底的5711亿美元,管理规模增长6.5倍。 2019年,旗舰并购基金黑石资本伙伴第八期(BCP VIII),募资260亿美元,超过08年金融危机前217亿美元的记录;黑石房地产伙伴第九期(BREP IX)募资20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基金。
回头来看,黑石在金融危机后高速增长的逻辑已经非常清晰:就是从在危机中获得优质低价的资产。 用苏世民的话说,“我们可以持有投资,直到市场走高、流动性增强,然后全价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去杠杆的市场环境下抛售”。 但黑石一直是这么做生意的,为什么近十多年来,尤为突出? 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中央银行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黑石核心的并购、地产业务,大量使用资金杠杆,再加上金融危机形成的资产折价,这让黑石成为了这场历史性救市的直接受益者。 地产市场的崩盘,还让黑石成功“抄底”周期:2012年美国房价触底反弹,黑石开始在全美买房。 苏世民回忆:“当地法院会公布即将进行拍卖的房产,我们的收购团队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搜寻……我们每周都会购买1.25亿美元的房产,一连持续了几个月。” 苏世民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年、2008 -2010年。经济衰退是正常现象。” 2020年3月10日路透社消息,黑石正进行排他性谈判,拟斥资40亿美元将SOHO中国私有化。 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冲击之下,各国央行再次为稳定经济投放“天量流动性”,在此背景下,黑石的成功经验,似乎又可以“复制一遍”……
决策参考
医药股连续上涨,背后的细分逻辑有哪些?
【研究员】:三水
简单梳理、反馈一下近期医药股近期上涨的一些细分逻辑。试剂检测周四爆发,属于买方、卖方逻辑共振的结果;麻醉药品行业整体增速较为稳健,龙头为前期炒作武汉板块时同样有所表现的人福医药;疫苗概念中,与康希诺生物有一定关联的未名医药表现突出;化药、中药行业已明确反馈疫情相关逻辑。
【博览财经分析】结合疫情,医药板块内部逻辑错综复杂。简单梳理、反馈一下近期医药股近期上涨的一些细分逻辑。 试剂检测周四突然爆发 试剂检测周四爆发,属于买方、卖方逻辑共振的结果。 卖方逻辑方面,早盘华大基因涨停,因为太平洋证券在一份PPT研报中,预测华大基因一个月靠试剂盒能挣12亿。 迈克生物火上浇油,中午公告新冠检测产品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 以欧盟CE认证为统计口径,获得出口资格的国内试剂盒生产商主要有: 海外检测需求还会不断放大,欧美疫情刚刚出现见顶迹象,后续即使缓和,还需要大量检测无症状感染者,因此需求高峰不但还未到来,到来后还会在高位维持很久。第三世界国家疫情刚刚进入加速阶段,例如有新闻强调,印度贫民窟感染人数刚开始爆发。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生产检测设备的能力,但第三世界国家只能向中国大规模进口,因此检测试纸产业链将会中长期受益。 买方逻辑很清晰。达安基因开盘不久二连板,且前两日公告业绩大涨。与复星医药类似,达安基因也属于趋势新高的机构医药股,这彰显了市场资金合力强化医药板块配置方向的决心,因此市场借助两则消息,在医药板块内部做轮动拉抬,今天轮到了试剂盒逻辑。 麻药补涨逻辑已连续强势 麻醉药品行业整体增速较为稳健。国盛医药团队强调: 整体市场规模200亿以上,复合增速10%,核心品种增速更快。 行业主要三家都是上市公司。 麻醉药品龙头是人福医药,4月2日人福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宜昌人福13%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合计持有宜昌人福80%股权。交易目的主要是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推进业务聚焦与资产优化,提升盈利水平。 宜昌人福主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是人福医药麻醉药品业务的重要支撑,也是人福医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吸收麻药公司宜昌人福少数股权后,宜昌人福高管持股上市公司,利益机制梳理完成,有利于公司业绩后续改善。 该股前期作为武汉本地股,疫情期间有资金炒作动作,中期有机构资金持续买入。人福医药当前估值水平较低,且历史上由于市场对其财务状况质疑较多,因此长期表现不及恩华药业,里面就存在了预期差。 此外,麻药流通环节也呈现寡头垄断特征,全国性麻醉药流通巨头,只有3家,分别为:国药股份、上海医药、重药控股。近期国药股份连续上涨,与此有一定关联。 疫苗行业市场关注度持续高亢 疫苗研发进度来看,国内的康希诺生物和美国的Moderna进度最快。Moderna用的是mRNA路线,康希诺是腺病毒疫苗。理论上mRNA疫苗应该快于腺病毒疫苗,但康希诺I期几乎与Moderna同一时间注射第一针, II期已发公告预计近期展开。 康希诺的腺病毒疫苗有已上市的先例品种,且是经过动物实验验证后才进入人体临床的,安全性有保障,研发风险相对mRNA疫苗更低。 此外,14日官方消息,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这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两款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与A股未名医药有间接关系,未名医药参股26.91%科兴生物制品,是科兴中维兄弟公司,且未名医药管理层与科兴生物存在一定纠纷,双方持股关系似乎错综复杂。 武生所实际控制人和国药股份实控人是同一家,中国医药集团,这同样可以解释国药股份近期为何表现强势。但博览研究员观察到,武生所是卫光生物这只血制品标的的二股东,且该股年报、一季报预披露情况都还不错。 化药、中药已强势反馈背后的逻辑 化药几个方向非常清楚。 注意上周末市场普遍认为瑞德西韦临床结果不及预期,这个结论不合适。若细看数据,瑞德西韦对重症的改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且由于国内重症疫情已基本结束,因此瑞德西韦的试验在中国已不占主导。事实上,对于氯喹和瑞德西韦,张文宏和钟南山都基本肯定了潜在效果。 中药炒作主要集中在连花清瘟和血必清中药注射剂,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炒作有向中药上游原料药蔓延的趋势,例如通化金马、金陵药业表现强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