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2020耐心谋划科技股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30 2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花顺金融大师破解版】以“注册制”为代表的改革,确实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带来了“制度改革的红利”,但笔者并不赞同“过度渲染”其对岁末年初这一“短线行情”的刺激作用。

A股的希望,长期看肯定还是要结合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在A股上市,为投资人带来“长期稳定的‘价值收益’”,但短中期而言,市场价格更多要靠“科技红利”的释放来承载。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与其幻想注册制长牛”,不如耐心谋划科技股机遇!

有业内朋友拿“印度股市27年14倍”的奇迹,来佐证A股应该也可以有类似契机发生。

好吧,那我们就等2046年再看吧……




                                           博览视点
                 



与其幻想“注册制长牛”,不如耐心谋划科技股机遇!                 
                                 
博览财经研报】以“注册制”为代表的改革,确实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带来了“制度改革的红利”,但笔者并不赞同“过度渲染”其对岁末年初这一“短线行情”的刺激作用。
A股的希望,长期看肯定还是要结合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在A股上市,为投资人带来“长期稳定的‘价值收益’”,但短中期而言,市场价格更多要靠“科技红利”的释放来承载。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笔者才强调——与其幻想“注册制长牛”,不如耐心谋划科技股机遇!
有业内朋友拿“印度股市27年14倍”的奇迹,来佐证A股应该也可以有类似契机发生。
好吧,那俺们就等2046年再看吧……
……
《新证券法》予以公布,3月1日起执行。其中关于注册制、持续盈利改为“持续经营”,强化投资人权益保护,加大“优质资源上市”等,备受市场关注。
博览财经一直强调,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未来,在于“改革红利+科技红利”,资本市场在最近15年当中,也确实经历过2次由于改革带来的机遇(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14年前后的“市场化”)。
众所周知,前者在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结合嗣后的流动性宽松、通胀预期,将沪指演绎到6000点的“巅疯”;
至于后者,大家更加清楚,由于操作层面的“缺乏经验”,资本逐利的天性被激发到“极致”,最终酿成“金融风暴”;
好在决策层及时“调整政策”,遏制了“衍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但也带来了“处置风险引发新的风险”的波折。
最终结果近2年的“拨乱反正”,“去杠杆”终于进入到“稳杠杆”的阶段,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浪潮”终于在此前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再次得以“提速”——
某种程度上说,2019年可以称之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个“改革年”
2019年以来,人人都看到中国与美国的谈判,其实中国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很多事: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交易所之间的“沪伦通”启动,中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互通,扩大期货市场境内特定品种范围,提前取消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港股“全流通”改革,进一步修订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规则等等,都是案例。
一年间,从放宽机构准入,松绑业务限制,到扩大开放金融市场、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加强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中国经济正以资本市场改革为代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同时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虽然以“注册制”为代表的改革,确实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带来了“制度改革的红利”,但笔者并不赞同“过度渲染”其对岁末年初这一“短线行情”的刺激作用
毕竟这种“涉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变革”的利好,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之上,很难与即期行情“直接挂钩”;与此同时,即使有即期的“预期上的刺激”,但也需要“扎实的市场条件”作为支撑,也即要有能够作为乐观情绪的“代言人”(某个具体板块)带动市场表现。
有分析推出“成功案例”做旁证:印度推行注册制催生超级长牛,27年暴涨近14倍!
1992年,印度大刀阔斧地推行注册制改革,自此印度股市的IPO数量迎来了超级大扩容,2018年年底,印度股市推行注册制27年,IPO累计数量多达5379家,意味着每年多达200家企业完成上市。在放开新股供应的同时,每年也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被淘汰出局。1996年到2018年,印度股市退市总计2869家,每年平均退市数量多达106家。
大量的企业上市、退市,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被激活,确保优秀的企业留在资本市场,淘汰僵尸企业。最终的结果是,印度股市指数(孟买SENSEX30)始终跟踪、反映优秀的上市企业表现,使得该国指数的长期平均回报率,明显高于同期国内GDP的增长速度。
1992年6月,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颁布《投资者保护与信息披露指引》,推动印度发行制度由过去的“选优为本”(merit based)转变为“披露为本”。1992年5月28日,印度股市代表指数SENSEX30收盘报3072.48点,截至2019年12月27日收盘,SENSEX指数已高达41575.14点——印度股市在27年内上涨了近13.5倍。
……
对于印度这个“几乎完全对外开放,以外资为主”的市场,究竟如何演绎这一“27年14倍”的奇迹,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
笔者只想强调几点——
1、仍然处在“半开放”状态的A股,并不适合用“印度的鞋子”来量尺码;
2、“27年14倍”的奇迹,究竟主要是依靠注册制的魔法,还是印度经济增长与外资涌入的功效?需要仔细评估;
3、随着“印吹”的破灭,就备受内外压力之下的中国,争取6%增长目标的同时,这位“西方眼中的典范”,在没有遭遇类似中国这样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已经从7%以上的高增长,快速滑落到5%以下,不晓得“27年14倍”的奇迹,会否也来个“倒V”的走势?
……
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A股的希望,长期看肯定还是要结合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在A股上市,为投资人带来“长期稳定的‘价值收益’”,但短中期而言,市场价格更多要靠“科技红利”的释放来承载。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笔者才强调——与其幻想“注册制长牛”,不如耐心谋划科技股机遇!
……
有媒体梳理新证券法二十个重要变化——
1、对境外证券发行交易可追责(新增)。
2、IPO条件:持续盈利能力改为持续经营能力。
3、发行存托凭证适用条件(新增)。
4、公司债发行:取消净资产、资金投向领域、债券余额占比、利率限制等要求。
5、公司债发行:删除前期未募足不得新募集条款。
6、股票发行:删除发审委审核,改为交易所可审核。证监会“予以核准”改为证监会“予以注册”。
7、上市条件由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
7、虚假发行,责令发行人回购(新增)
8、禁止违规利用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证券。(新增)
9、收购上市公司股票,18个月禁止转让(之前未12月)。
10、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改为独立章节。
11、建立代表人诉讼制度(新增)。
12、不得滥用停牌或者复牌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新增)。
13、删除:证券服务机构员工2年经验。
14、证券服务机构信息和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十年(新增)。
15、重大证券违法行为的调查,可最多限制账户买卖6个月(之前为1个月),新增限制出镜条款。
16、中止调查条款(新增)。
17、举报人奖励制度(新增)。
18、对变相公开发行,处罚力度最高增加了10倍。
19、大幅提高欺诈发行、内幕交易、信批违法等最高罚额。
20、传播媒介及其从事证券市场信息报道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从事与其工作职责发生利益冲突的证券买卖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但长期必须“有利于”经济                 
                                 
博览财经分析】近期关于房地产的政策不少,最新的就是“3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户籍放开”。
其实,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既要杜绝尾大不掉之害,也要防止过度抑制对经济造成反噬。
不将房地产业作为短期经济刺激的手段,但也意味着房地产业在长期中必然要实现与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不作为刺激手段不应与政策继续收紧画上等号。目前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仍有着重要地位;
12月住建部座谈会表示,“保持房地产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从一个侧面暗示楼市允许保持一定活跃度。
对于明年以稳为主的楼市运行来说,这意味着既要避免“大涨”,还要防止“大跌”。
……
即使是最大胆的预想家,也很难想象中国房价在未来三五年内会有戏剧性的显著下跌。原因很简单: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发表文章认为,卖地收入是支撑众多地方政府融资与再融资的基石;更遑论房地产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涉及的芸芸众生。
因此,笔者认为,不将房地产业作为短期经济刺激的手段,但也意味着房地产业在长期中必然要实现与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既要杜绝尾大不掉之害,也要防止过度抑制对经济造成反噬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愿不愿意,房地产都是中国经济中一块压舱石。房地产的作为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起到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也绝对不会把房地产过度打压下去。房地产关乎上百个行业,正因为这么重要,我们才不会像过去一样过度依赖,正因为这么重要,我们才不会一下子就放弃。
博览财经注意到,2018年房地产行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2.73%。今年1-10月份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到21.45%,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较高。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14.05%,达到近三年来的相对高位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晴雨表”的作用不会改变,现在有很多人说“房地产不消失,中国经济就活不了”,但你们有多少人,多少行业,多少产业靠着房地产?”
根据国际经验,在城镇化率75%之前(2018年为59.58%),住宅投资仍将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只有到了高度城镇化阶段,住宅投资的比例才开始下行。因此,在未来十年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合理增长意义重大。
当然,前几轮调控房价“越调越高”,反过来加剧了高层摁住楼市的决心,所以才有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矫枉不能过正,不能为杜绝尾大不掉之害,动摇现有市场的基本面,进而引发更大的“病发症”
央行在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重申,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先后5次定调房地产信贷,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避免把房地产工具化。
但前任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现央行参事、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则认为,不作为刺激手段不应与政策继续收紧画上等号。目前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仍有着重要地位,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产拐点逐步行成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不应再大幅收紧,保持整体调控稳定在当前的水平是较为适宜的
值得注意的的是,12月住建部座谈会表示,“保持房地产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从一个侧面暗示楼市允许保持一定活跃度。因此,博览财经认为,对于明年以稳为主的楼市运行来说,这意味着既要避免“大涨”,还要防止“大跌”
整体看,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内容将是双向调控,房价上涨城市压,房价下调城市不排除有稳定政策出台。近期相关高层会议强调“全面落实因城施策”,多地为避免楼市冷清,考虑到经济增长压力,悄悄出台松绑政策,如9月的海南,10月的天津,还有最近的广州南沙和广州黄埔,可能会对楼市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降准,几度春宵,A股,何曾“高起”?                 
                                 

【博览财经研报】春宵苦短日高起。
“几度春宵”的降准,就能把蹲在洗手间的“牛市”给催起来?
日前,高层在地方调研时再次“重申”用“降准+定向降准”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纾解融资压力”。
消息一出,比A股还积极的A50期货盘中紧急拉升,而这对正在“上洗手间”的A股来说,似乎再次“捡到枪”,于是乎,“春季行情尚未结束;看好银行股跨年配置行情”的饥渴,溢满言表,“大牛市”似乎准备从“洗手间”里出来了……



灰姑娘这次是再遇“白马王子”了吗(确信这个“骑白马”的不是清心寡欲的“老唐”)?
……
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当前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困境,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与“去杠杆”带来的“后遗症”有关,在“结构性去杠杆”仍在持续,而新的经济增长点未能“挑大梁”之前,经济下行压力还将加大,而股市也就缺乏产生“大级别行情”的基础
虽然2018年10月底有关方面对“‘过度’去杠杆”予以了“手段上的‘纠偏’”,但“三去”的大方向还在坚持(2019年底的高层会议仍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该加的杠杆就加(比如降准+定向降准,以及MLF等的“降息”),但“该去”的也必须“去”(金融市场当中“过度”的杠杆,究竟是否完结?或许有关方面还在“观察”。当然,打了麻药之后,“去杠杆”的痛苦系数相对小一点)。
博览财经认为,无论是已经“几度春宵”的降准,还是“梦寐难求”的降息,虽是“利好”,可以短炒,但最终也无非是从“高老庄”到“女儿国”的又一番迷局,玩玩也就罢了,入戏太深,珍珍、怜怜、爱爱,是会发飙的……

这年头,A股也不知有几次遇到过“降准+定向降准”的“重大利好”,印象中,几乎每次都是蹦跶几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次,上头再次宣传“降准+定向降准”,能否改变A股习惯性“蹲洗手间”的毛病呢?
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导致A股疲弱的主要问题,还是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于”资产价格的表现,简单说“A股还没到‘又一春’”的时候,整个经济、金融环境仍然处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在此情况下,就连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当然首先是小微、民营企业)都难以得到足够的“低成本资金”,A股这条“水渠”也基本处在“枯水期”,而“降准降息”带动的流动性也不可能来此地,即使是受到相关政策刺激的“流动性预期”,对A股而言也不过是“浅尝辄止”。
资金不够,市场也就只能轮番炒作那些“估值相对不太高”,间或有“利好传闻”刺激的板块,烘托一下气氛,避免死气沉沉,仅此而已,其他的,就别想太多了(这两年,无论是芯片、5G等“高科技”,还是猪肉、白酒等“烟火气”,谁都没能够撑起A股的半边天,玩几天露水夫妻而已)。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笔者明确指出,虽然经历了2018年10月底“对‘过度去杠杆’的‘纠偏’”,开始强调“稳杠杆”,但在平复了市场“不必要”的波折与经济“额外”的起伏之后,2019年的金融政策仍然在坚持“结构性去杠杆”,A股当中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债务风险、业绩地雷等,仍然处在“压力测试区”当中,风险并没有“解除”,该去的杠杆还得继续“去”。
尤其是资管新规在严控风险的过程中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特别是那些高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这对那些搞了股权质押贷款的民企上市公司而言,其后遗症恐怕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仍然时刻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A股市场上的地雷,仍然存在被诱爆的可能。
笔者认为,这个过程不结束,也就不能过多的奢望“大级别行情”。
至于更长久的,就只能指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功,给A股重新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基础”,让价值重估有切实可靠的载体、
在此之前,任何所谓的“利好”,无非是从“高老庄”到“女儿国”的又一次考验罢了……


                                 
                                           焦点透视
                 



2020年8月31日后,贷款基准利率或退出历史舞台!                 
                                 
博览财经观察】12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深化LPR改革,商业银行应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切换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原则上存量贷款利率定价基准切换工作要在2020年8月31日前全部完成。
博览财经注意到,与市场预期不同的是,存量贷款合同定价基准由过去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贷款市场定价利率(LPR)并非分类分步实施。此前有分析预期,存量贷款合同切换可能会“先易后难”,先从公司类贷款入手,再针对更为分散的个人类贷款,尤其是住房存量贷款合同切换可能要放在最后一步实施。但从央行此次公告看,所有类型的存量贷款合同都要一同切换,且原则上切换时间只有6个月,对银行来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央行公告称,所谓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指2020年1月1日前金融机构已发放的和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不包括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自2020年1月1日起,各金融机构不得签订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
推进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是LPR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公告,此后不久,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的定价基准陆续改为LPR,目前接近90%的新发放贷款已经参考LPR定价。
LPR改革以来,每月一次的报价频率已实施5次,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有不同幅度下调,但目前这只能惠及新发放贷款的利率,对于规模更大的存量贷款利率尚无法享受到因LPR改革带来的融资成本降低的改革红利。这也是为何近几个月尽管LPR下调,但中长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小幅走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为LPR势在必行。
……
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持续,依然有多次降准降息空间。
对此,泽平宏观指出,730政治局会议释放“不一样的宽松”信号,8月17日央行推动LPR改革以降低实体经济利率,9月16日通过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投放基础货币9000亿。9月20日,央行LPR改革后迎来第二次报价,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LPR下降5个BP。11月5日央行调降MLF利率,11月18日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11月20日下调1年期、5年期LPR利率报价,12月18日4年来首次下调14天逆回购利率。12月28日宣布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对“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防止通胀预期发散”,货币当局把稳增长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明年货币政策有望“灵活适度”,“量”充足,“价”微降。2020年或降准2~3次,MLF利率有望下调20~30个基点。
为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预计2020年MLF利率将向下微调,央行可能每季度下调一次MLF利率,每次下降5个基点左右。同时,未来央行将不断强化以MLF为中心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步将MLF操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做到每月月中操作且只做一次,从量的方面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并辅以逆回购等操作,保障投放量充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央行已进入降息周期,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力度将显著加大,2020年降准或有2-3次,共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5-2个百分点;降息有望实施4次,共计下调MLF利率40个基点。
从更长期的角度看,全球低利率环境都有望长期维持,中国也不会例外,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近据记者表示,从国际时间看,过去十年,高债务率的国家都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政策利率、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低利率环境成为明确趋势;二是从债务结构看,债务从非政府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这两个趋势背后的逻辑,就是通过维持低利率环境以及债务转移,降低非政府部门存量债务偿还的风险敞口。对中国来说,未来上述两个趋势难以避免,因此,央行还会有进一步降息的必要。
预计中国的降息节奏会非常缓慢,毕竟化解金融风险不能单靠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推进主要针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结构性改革同样重要,如果降息速度过快反而不利于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泽平宏观指出,本次存量贷款利率换锚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两轨并一轨”,先增量、后存量渐进式改革,有效保障了贷款合约基准的平稳转换,主动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打开新空间。8月17日央行公布的LPR改制方案仅针对新增贷款,12月末近90%的新发放贷款已经参考LPR定价,好于预期。此次LPR换锚转向存量贷款是对LPR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实。此外,此前“小步快跑”式降息仅针对新增贷款,并未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9月末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6月末不降反升2BP。本次存量换锚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推动实体企业降成本。
具体来看,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换锚具备三大特点:统一定价锚、方法可选、差异化定价居民房贷和企业贷款利率。从时间节点来看,2020年8月31日后,LPR将成为新增、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统一定价锚,届时贷款基准利率或退出历史舞台。从定价方法来看,存在固定利率和LPR加点两种选择,由金融机构和贷款客户协商决定。从差异化定价来看,住房贷款利率最早在2021年初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协商原则下短期内不具备大幅下行空间,且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议价能力。新方案延续房地产调控思路,继续巩固房地产与实体企业之间的“防火墙”,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基调。
从影响来看,实体经济是本次换锚的主要受益者,但换锚本身并不意味着存量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立刻下行,居民房贷短期维持平稳,但预期改善有望促进消费和实现“三稳”,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有待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对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贷款定价是参考LPR的期限品种、加点数值等由借贷双方按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受益程度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议价权。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严峻、信用分层,民企和小微企业议价能力不强,短期内受益程度仍待观察。对居民而言,2020年换锚后的存量房贷利率将持平于2019年既定利率,但预期改善有望促进消费和实现“三稳”。对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合约切换将降低其资产端收益率,净息差收窄将对信用扩张带来压力,未来或将通过定向降准、降低政策利率、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配合银行降负债成本,进一步引导LPR下行。
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前后再下台阶,步入“5”时代。每个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都有一个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短期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需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协同发力,财政优于货币,货币优于汇率。长期矛盾是供给侧改革不到位、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通过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开放释放微观主体活力,重振中国经济信心。
此前“小步快跑”式降息并未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9月末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BP,本次存量换锚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打开空间。201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以LPR改制为切入点,推行“改革式、结构式与渐进式”降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然而仅针对新增贷款的LPR改制影响范围小且效果弱,测算显示,LPR降息11BP短期内效果仅为传统降息25BP的1%,1年后降息效果逐渐释放,但也仅有传统降息的20%。此外经济下行带来的信用溢价上升进一步推升了企业的融资利率。9月末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甚至小幅上升2BP,显示实体经济并没有享受到“小步快跑”式降息的红利。本次央行存量贷款换锚实现MLF与存量贷款利率的联动,未来MLF降息和LPR加点降低将使所有的贷款合约受益,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利息费用减少将增厚企业利润,助力投资回暖。


从影响来看,换锚后实体企业受益,但换锚本身并不意味着存量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立刻下行,且企业受益程度和范围仍取决于企业性质和议价能力;居民房贷利率2020年维持稳定,但预期改善有望促进消费和实现“三稳”;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净息差收窄将给信用扩张带来压力,政策将进一步发力支持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补充资本金。
最根本还是要扩大改革开放,放开市场准入,恢复企业家信心,激发新经济、服务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


                        

决策层再通话让贸易预期再改善,但衰减的也快                 
                                 
【博览财经分析】中美元首再度通话让贸易协议预期显著改善。据新华社21日凌晨发布新闻稿称,中国领导人20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电话中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交谈”,这是两国达成旨在缓解贸易冲突的第一阶段协议以来,外界所知的两人之间的首次直接交流。
这个贸易谈判重大利好,让上周五(20日)以及本周前两个交易日的美股再创新高,标普指数连涨4周,欧股也接近历史高点,而圣诞节本周三来袭,海外财经舆论已经开始鼓噪美股“圣诞老人行情”——从本周前两个交易日美股均再创新高,也可见贸易谈判预期的利好正在充分反馈
此外,美国国会众议院18日表决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正式指控他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特朗普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到众议院正式弹劾的总统。这本来被外界部分舆论认为是特朗普的一项重大政治危机,没想到,一个是随后众院民主党团却延后了弹劾案送交参院的时间。另一方面,美国最新民调显示,支持把特朗普赶下台的美国民众还不到半数,这意味着,在罢免特朗普的行动上民主党人仍面临挑战。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将之当成了借弹劾案为2020总统选举造势的契机。英媒称,一项分析显示,在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电视广告中,有超过99%聚焦于今年的弹劾案,这项分析表明了这一话题对于他的竞选连任努力何等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朗普也有让贸易谈判预期好转,以便于为他2020选举提高声望的诉求。
因此,分析认为,本周(至少在周初)A股短线也会呈现出对贸易预期乐观的一面来。但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华围堵、污蔑、防范才是其真实政策态度,而美方对贸易协议文本何时正式签署仍没有正面回应,且上周还又通过了第三个无理干涉中国内政的法案,对中美贸易谈判的信任度间接打击,不容忽视——中国决策层在此次通话中也明确警告美方干涉中国内政做法,在干扰贸易谈判互信——所以,A股市场在经过上周初次听闻贸易谈判利好(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后的一鼓作气。本周恐怕只不过是再而衰的短暂有利罢了。简单说,我们认为贸易谈判对A股行情的正面影响正在快速衰减——这从本周一的大跌再破3000点,到本周二的回升,市场预期也确实表现出一定的韧性。
中方: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有利双方、有利世界
中国国家媒体新华社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对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表示欢迎。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领导人表示,经贸合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领导人指出,中美两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当前国际环境极为复杂的背景下,中美达成这样的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整个世界和平和繁荣。
中国领导人强调,开展中美经贸合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经济和现代技术把世界连成了一体,中美利益更加交融,双方在合作中会出现一些分歧。只要双方始终把握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流,始终尊重对方国家尊严、主权、核心利益,就能够克服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特朗普20日在推特上写道,他“就我们巨大的贸易协议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交谈。正式签署程序正在筹备之中。”一名白宫官员证实,两位领导人20日上午(华盛顿时间)进行了通话。
据新华社报道,特朗普表示,美中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于美国、中国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件好事,美中两国市场和世界对此都作出了十分积极反应。美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争取尽快签署并予以落实。
但中方也警告美方干涉中国内政做法,在干扰贸易谈判互信
但中方也严重关切美方近期消极言行,对美国屡屡干涉中国内政表达了强烈不满。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领导人在电话中强调,美方近一段时间的消极言行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损害了中方利益,不利于双方互信合作。他希望美方认真落实我们多次会晤和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高度关注和重视中方关切,防止两国关系和重要议程受到干扰。
特朗普表示,美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并想象两国能够妥善处理分歧问题,美中关系能够保持顺利发展。
中国领导人称,我愿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与你保持联系,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简单说,虽然两国元首通话让资本市场短线对贸易预期极其乐观,但仍存在再度转向负面预期的可能。
如我在此前的多篇文章分析中所言,虽然中美超预期达成了贸易协议在文本上的一致,但接下来的变数仍然不少。一个是双方只是达成协议文本一致,但现在尚未正式签署。二是,美一再玩套路,不断强化对中企的禁令;三是美国不断在中国内政外交上搞幺蛾子破坏双方的谈判信任。
在我们看来,从特朗普在达成共识之后的一系列细致分解的骚操作来看,其从始至终都是把贸易协议的签署与否,作为他推特治国、推涨美股、制造经济政绩、为2020大选造势,以及缓解国内弹劾对他的压力等等一系列利益诉求的最大化来干的。
所以,尽管特朗普现在“一脸诚恳”,但仍不能排除接下来,为继续利用好贸易谈判这张牌,为他的核心利益服务,特朗普在接下来签协议和执行的协议的步骤中,恐怕大概率会继续做各种幺蛾子。
而根据双方约定,“下一步双方将各自尽快完成法律审核、翻译校对等必要的程序,并就正式签署协议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具体安排进行协商”——这个进一步的协商过程中本身就存在新的变数。
而美或提高欧盟输美产品关税,被评:转移关税炮火
不过,从一些迹象看,虽然中美通过此次元首通话了改善了贸易谈判预期,但美方同期却似乎准备提高欧盟输美产品关税,被舆论认为可能他现在只是转移了关税炮火。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12月17日表示,美国可能会提高对欧洲输美产品的关税,以平衡美国长期的对欧贸易逆差。分析称,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最新谈话显示,特朗普政府将贸易政策重点移到欧盟。
莱特希泽表示,因为欧盟不当补贴空中客车允许美国采取关税惩罚,美国最近已对价值75亿美元(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的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目前美欧双方正在协商解决方案。他说:“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有可能提高关税以达到某些想要协商的结果。”报道称,欧盟关注的重点是汽车与汽车零件,莱特希泽不愿说明可能新增的关税是否会针对欧盟输美汽车与汽车零件。
莱特希泽强调,美国今年全年对欧盟的贸易赤字将会高达1800亿美元,美国若不减少对欧洲的贸易逆差,就无法降低美国的贸易逆差。“我们跟欧洲有个基本的贸易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向欧盟出售更多商品。”报道指出,去年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金额为1690亿美元。
此前,特朗普还表示将会对法国对美国企业开征的数字关税进行强烈报复回应。
那么,结合特朗普政府接连对法德等盟友都开打贸易战,且在近期坚持把WTO的多边贸易磋商机制搞停摆,最近出台的2020年国防经费授权法案,进一步强化了对不限于中企在内的多国产品贸易禁令,都可见这届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在极度的“美国优先、单边主义”思维下,对我国是以长期的防范、围堵为政策核心。
在这一大背景下,即便贸易协议的签署,也并不代表双方问题的终结,斗争是趋于长期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需要警惕贸易预期未来仍有可能再度恶化。


                                 
                                           投资参考
                 



回顾2019:“消费”与“科技”的盛宴!                 
                                 

    【博览财经分析】不知不觉中,2019年就要过去了。如果只从大盘指数的涨跌来看,这一年,A股市场还是交出了一份比较好看的成绩单。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重要指数中,2019年以来,A股的创业板指、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沪深300的涨幅均超过20%,表现可以说“牛冠全球”。

但是,具体到板块和个股层面,很多投资者因为选错了赛道,又没能跑赢大盘。

2019年A股整体分为了上半年的市场普涨和下半年的震荡回落两个时间段。而如果用这两个时间段来审视各行业的表现,可以有趣的发现,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有一个行业起到了领跑全市场的带头效应。

先说上半年,此时市场全线普涨,各行业也都水涨船高。不过,日常消费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以55.72%的涨幅大幅跑赢其他行业。

再看下半年,由于市场整体出现回落,各行业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科技板块)以全市场唯一两位数以上的涨幅领跑全市场。

可以说,2019年A股市场就是一场消费与科技双主线的结构性牛市,如果投资者没有能够在正确的时间赶上这两场盛宴,恐怕也就错过了2019年大多数表现惊艳的牛股。

为什么是消费与科技?

如果只盯着3000点上下摇摆的上证综指,那你很可能忽略了“2019年A股是结构性牛市”这一事实。之所以被称为“结构性牛市”,是因为此轮牛市和系统性牛市不同,并非所有个股齐头并进。

从行业来看,消费、科技等行业表现领先,分别领跑了今年上下半场。有趣的是,这两个行业都属于高成长行业,是众多中小成长股的集中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两个成长行业成为了今年市场的两颗“明珠”呢?

今年以来,随着外资在A股的占比越来越高,市场的投资逻辑越来越倾向于业绩增长推动股价上涨。而这一点在各行业身上也开始慢慢体现出来。

以最近发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为例,从业绩增速情况来看,日常消费行业的业绩增长较为明显,其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4.19%,远高于其他行业。联系到日常消费行业今年以来的涨幅,可以发现该行业的业绩和股价实现了惊人的同步。

从上文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行业的表现在上半年并没有过于突出,而是在下半年才开始引领市场。所以,如果要看其业绩表现的话,从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看起才更合理。以最近发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为例,信息技术行业在第三季度的净利润环比增速高达129.70%,远高于其他行业。想来,这也是其能在下半年各行业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了。

另外,2019年消费和科技分别主导上下半场的事实也反映出A 股市场的两个趋势性变化——

第一是5G科技产业周期带来科技股的机会,外资流入给消费股估值体系带来修正

第二是当经济从爆发式增长进入扁平化阶段,各个行业“胜者为王”,头部公司将进一步享受估值溢价, 尾部公司则进一步遭受估值折价

总结

“业绩增长”是2019年市场最重要的关键词,各行业的表现情况基本与其保持同步。而在众多行业之中,日常消费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相信,在2020年,这个逻辑不仅会依然成立而且会越来越显著。届时,这些业绩稳健、高成长行业的表现依然值得大家期待。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速下台阶且波动率下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外资长期流入的背景下,A股的估值定价体系将逐步向欧美成熟市场靠拢。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是估值定价的焦点由短期的增速G(或PEG)到长期的稳定ROE(净资产收益率)及分红;二是利率的下行以及外资的流入都会使得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降低,这将进一步使得高盈利或高分红的行业和公司的估值体系往上迁移。



                        

回顾2019:新能源车销量向下,股价向上                 
                                 

【博览财经观察】受补贴退坡影响,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明显放缓,7-11月销量分别同比下滑-5.02%、-15.59%、-34.21%、-45.56%、-43.68%,而11月以来A股市场上新能源车板块却拐头向上,部分龙头股价屡创新高,惨淡的销量数据与强势的股市走势形成鲜明对比。

在基本面惨淡的背景下,新能源车板块逆势崛起的逻辑是什么?又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短期:股价向上的两个逻辑

从消息面上看,引爆本轮新能源车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是海外汽车巨头加速电动化布局

爆款车成为欧洲和美国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特斯拉 Model3 在欧洲和美国批量交付后,均带动销量增速明显提升。特斯拉引领电动化浪潮及欧盟碳排放新规下,欧洲车企加速推动电动平台及车型投放。

同时,各国政策层面大超预期:德国政府计划从2020年开始的5年中将电动汽车补贴提高50%,从目前每辆3000欧元升至4500欧元;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法》讨论草案中拟大幅上调新能源汽车税务补贴的消息;12月3日,我国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板块处于估值底部区域,也为短期的估值修复行情打下基础。

经过2017-2019年退坡政策和行业格局变化的不断洗礼,CS新能车估值处在历史的底部区域,为短期行情打下基础。2014年年底以来CS新能车PE(TTM)估值区间在40.97倍-95.15倍,当前CS新能车PE(TTM)45.69倍,小于均值的59.33倍及负的一倍标准差的47.19倍。


长期:行业集中度提升,基本面向好的预期

谈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不得不提到“补贴”。

2009年国家开始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以来,我国一直推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个行业如同被悉心呵护的小苗,茁壮成长。

2016年,行业黑天鹅出现——新能源车企“骗补门”事件,使得整个行业历经“生死关”,政策友好度也开始转向。国务院办公厅组建专门监督小组启动骗补调查,财政政策对企业和产品准入门槛也不断提高,额度逐年锁紧,但这也是个契机,引导我国新能源车向市场化转型。

经历过难熬的行业阵痛期,2018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重现曙光,需求逐渐由政策扶植逐步转向自主消费,由低端向高续航、大型化演变,那个时候,大家对2019年补贴加速退坡也形成了大致乐观的预期。

而到了2019年,整体产销表现依然较差,总体低于预期。而且最近四个月已经连续同比下滑,主要还是因为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而车企的成本与价格未能同步消化退坡部分的金额。

补贴退坡是苦口良药,长期来看这可以让我们反思,此前的新能源销量高增长中,有多少来自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又有多少用于出行营运车辆。车企在补贴退坡后利润大幅下降,一部分是因为疲软的大环境和外资企业带来的挑战外,更多一部分是自主品牌车企过分依赖补贴、依赖合资品牌、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等。车企自身发展可能并不理想,而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路高增长,很容易产生一种市场发展非常好的错觉。

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还处于寒冬期,但总会走出困境。越是困难重重,越会加速洗牌,车企要摆脱补贴依赖,要努力打造品牌力,才能保持生存与进一步的发展,而真正的龙头会在大浪淘沙中突出重围。

这种模式,是不是似曾相识?

正如去年,带量采购新政之于医药。“黑天鹅就像大火焚城”,瞬间打破原来的行业规则之后,新的格局才可能重建。而在这之后,将是涅槃,烈火重生。经历去年下半年的深蹲后,医药行业今年来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

而对于新能源车行业,这把灼烧市场丛生乱象的火就是补贴退坡。未来几年,随着行业的洗牌和政策的双重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不可逆转,属于它的春天总会到来。

理论上,当车企成本下降的力度将大于补贴退坡的力度的时候,车企便可以触底企稳,整体利润开始好转。从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退坡的梯度来看,2019年作为过渡年退坡幅度最大,同时也意味着退坡接近尾部阶段了。

总结

展望2020,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曙光初现,但在需求侧未彻底崛起时,库存消化与产能退出也需要时间。下游整车蛋糕并未增大,中游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向头部厂商集中,上游钴、锂等的关键在于供需变化和产能。其次,特斯拉Modle3国产交付和合资品牌的新车型密集投放将成为供给端核心变量,企业端用户基于持有成本优势或将继续贡献增量。



                                 
                                           决策参考
                 



为何“经济会”不提,却在住建部强调“不刺激”?                 
                                 
博览财经分析】12月的政治局会议没谈房地产,经济工作会议则“仅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却都没有再提7月时的那句“硬刚”: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反倒是12月17日韩正副总理在住建部调研时的讲话,反倒再次重申了7月的那句“不刺激”。
博览财经认为,如果说上述高层会议对房地产政策的定调更多倾向于“稳定需求端”的话;那么,副总理在住建部的讲话,则更多是针对“供给端”:告诫相关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因为“短期经济增长的压力”(其实就是土地出让金与地方政府收入的“减少”),而“打‘操作房地产市场’的主意”。决策层强调“因城施策”就是各地自己的烂摊子要自己收拾,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地方不小的自主权。但不管地方怎么折腾,最后要看到经济发展良好,地产依赖小的好结果
……
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并公布2020年要完成七件大事,但并没有提及楼市。
12月10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仅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却并没有重提7月政治局会议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对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方针工作,则更多强调全面落实因城施策地价、房价、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换言之,相关高层会议更多强调“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居住属性’,更多强调‘市场本身的稳定’”,却并没有涉及“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市场担心的‘短期经济增长’)上的‘作用’”。
也就是说,你待在那别折腾就好,让“刚需、改善族”有个“友善”的购物环境,有效需求得以“正常释放”,就算你们“为稳增长做贡献了”,其他的就别想太多,否则,“来之不易的‘地区分化、涨跌互现、供需稳定’”的大好局面,保不齐又会被“带节奏”给“跑偏”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新华社报道,韩副总理在12月17日的住建部调研时,却是很明确的再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新华社报道称,韩正强调,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定力,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坚持因城施策,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做好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着力解决新市民、年轻群体的住房困难。
……
博览财经认为,如果说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更多是向外宣布官方的“房地产政策”,比较倾向于“稳定需求端”的话;
那么,副总理在住建部的讲话,更多是针对“供给端”:不要因为“短期经济增长的压力”(其实就是土地出让金与地方政府收入的“减少”),而“打‘操作房地产市场’的主意”
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增长较快。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增速看,2017和2018年分别达到40.7%和25%,但2019年前10个月增速仅为6.9%,预计2020年负增长的概率不小
此外,2018年中信证券就在调研中发现,地方财政自给率呈下降趋势,财政收支缺口增大。
……
决策层强调“因城施策”,往简单了来说是每个地方的楼市情况都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楼市政策。
往复杂了说,就是各地自己的烂摊子要自己收拾,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地方不小的自主权。
但有权力,就需要承担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责任就包含,地方要减缓对地产的依赖,分担整体楼市风险,而且上面给出的意思也很明确,不管地方怎么折腾,最后要看到经济发展良好,地产依赖小的好结果
当然为防止风险扩大,整体的信贷政策都在收紧,也就是说能给地方的信贷资源就这么多,地方想用来发展实业,还是走老路子,自己看着办。
要是还走卖地的老路,地卖出去了,限购政策不放松,贷不出钱来,开发商房子卖不出去,烂摊子还得地方来收拾,所以想走老路子也要不小的勇气。



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同花顺平台ACE扫单系统 ( 晋ICP备19002725号-4 ) 晋ICP备19002725号-4

GMT+8, 2024-11-26 03:34 , Processed in 0.0999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